第一凤女(16)
北茴最后笑着用口形跟她说,“姑娘,来生,奴婢还要在您身边侍候。”
她不叫她“太后”,叫的是“姑娘”。
就像如今这般,“姑娘,药来了!快趁热喝了。”
时安夏接过药碗,皱着眉头,小口小口喝完。
北茴递了个蜜饯,放在她唇边,“姑娘,张嘴。”
时安夏吃下蜜饯,心里甜甜的。就势握住她温暖的手不肯放开,红了眼眶撒着娇,“北茴姐姐,我还要。”
北茴扬了扬下巴,笑着再从罐子里掏了一粒蜜饯放在姑娘嘴里,“大夫说了,这药一日三顿不能少,身体才好得快。”
南雁在一旁吃吃笑,有些羡慕北茴可以跟姑娘这么亲近。而她们另外四个都是后来才买进府的,到底不敢那般造次。
时安夏的夏时院一共有四个一等丫环,两个二等丫环,以及两个三等丫环。
一等丫环中,北茴是时安夏自己从府外带回来的,兼了管事妈妈的职,管着整个夏时院的所有庶务。
东蓠西月和南雁都是由唐楚君亲自挑选,也是一等丫环。其中东蓠会些拳脚,还兼了女侍卫一职。
另外红鹊也是唐楚君所送。因为年纪小,还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所以成了二等丫环。
除此之外,其他丫环全部都是温姨娘所安排。
如今夏时院忽然进来五个妈妈,一下子就显得拥挤起来。但为了方便行事也只能委屈她们。
时安夏了解过,这几个妈妈的身契都在大舅母手里,人品信得过。
大舅母在护国公府最难的时候,无人可用,就去娘家定国公府调了人,这才与如今这位护国公府的当家主母分庭抗礼。
这几个妈妈全家世代都在定国公府做活计,只要不是脑子出了毛病,都不可能做出背刺的行径。
第14章 夜话谋局
亥时悄然已过,子时来临。
时安夏看见婆子丫环都进了屋,坐在各自的矮几前喝着茶吃着点心。
每个人的脸上都神采奕奕。
时安夏也盘腿坐在厚厚的绒毯上,盈盈一笑,“都说说吧,今日各自做的事,都是怎么做的?”
最先说话的,是东蓠,“回姑娘,奴婢和史妈妈去的南郊长福道附近的庄子……”
她们走访救人的农家,送去御寒的棉衣和红糖,每家还补贴了二两银子。
倒不是小气,二两银子已经相当于农家好几个月的收入了。
给得太多,反而有封口嫌疑。
每去一家,闲聊时就反复强调落水的是她们家侯府嫡小姐。另外那些水里的姑娘们,都是魏家小姐的丫环。
并且特别提到,魏小姐当时感染风寒,虽然没下马车帮忙,但派了丫环救人,也是十分仁义。
百姓们纷纷点头称赞,说魏小姐为人善良。
还有更上道的,称自己亲眼见到魏小姐在马车里咳个不停,仍不忘一直探头往外看,打听人有没有救上来。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基本就把现场的场景描绘得清清楚楚了。
时安夏点点头,“做得好。”
东蓠不好意思地看向身侧,“都是史妈妈教得好,要不是史妈妈在一旁指点,奴婢做不到这般周全。”
时安夏又笑着点点头,“史妈妈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都多,她的本事,可有得你学呢。”
东蓠忙称是。
史妈妈则笑弯了眉,身体坐得笔直,“姑娘过奖!为姑娘分忧是老奴的福气。”
时安夏正色道,“在座的妈妈虽是国公府的人,但帮过我的恩情,我会记在心里不会忘记。他日若有我出息的一天,自当报答各位妈妈。”
几位妈妈心头全都一震。
都是在国公府见过世面的人,后宅的手段,观人面相的本事,她们不说拿手,也都是心中有数。
眼前这位侯府嫡小姐,天庭饱满,长相精致圆润,眼神平和安定,无论做任何事都不疾不徐,自有一股庄严的光华宝相。
就说这几日所做的事,哪一样不是需得缜密筹谋才能成事。但姑娘轻描淡写间就能翻云覆雨,将所有人和事牢牢掌握在股掌之中。
这是个有大前途的姑娘啊!
几个妈妈齐齐站起身,众口一词,“愿为姑娘竭尽所能!”
时安夏当然有自己的考量。
如今自己能用的人太少,做起事来束手束脚。让几个妈妈来教她这五个得用的丫头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以后可能还需要这些妈妈帮忙做更多的事。
有了这个暖场,接下来的汇报更加热火朝天。
王妈妈最忙,带着西月一共办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给姜大人送信。
王妈妈知道,送信这事,她们就是简单跑个腿。
不过说易也易,说难也难。难就难在必须在规定的时辰里,清楚掌握姜大人的行踪。
人在哪,信就得送到哪。
最厉害的是姑娘。她怎么就确定姜大人一看是魏家小姐的信,便立即上心呢?
但她没问,照姑娘的吩咐办事就行了。
第二件事,是带着夫人给的身契,去找时云兴身边的三个小厮改口。
西月起身禀报,“事了以后,奴婢亲自将那三个小厮送上了去彭城的马车。人牙子说,会把他们卖到彭城赵家,七八年内应该是回不来京城了。”
时安夏微微颔首。
第三件事,是王妈妈主办,“老奴刚请人连夜写了话本子,明日应该就能送到各大茶馆的说书先生手上。”
时安夏道,“写话本子的人可靠得住?”
王妈妈点点头,“放心吧,姑娘。他是老奴亲亲的孙儿,从小跟在我们定国公府小公子身边当书童伴读长大,跟老奴可亲可亲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