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凤女(223)

作者: 十二妖 阅读记录

惊蛰只侧着身子,堪堪坐了个椅边,羞赧道,“惊蛰之名是我家公子所赐。今日惊蛰来见姑娘,我家公子是不知道的。一是来谢姑娘大恩,二是还想求姑娘再帮一个忙。”

时安夏仍旧淡淡的,“说来听听。”

惊蛰低声道,“这件事,事关我家主母的名声,奴若不是万不得已,也不会求到姑娘跟前来。奴知道姑娘能耐,定能……”

“有事说事,不必客套。”时安夏不耐地打断她。

惊蛰这才发现,眼前的姑娘哪里是公子嘴里好说话又天真可爱的人?分明是个高高在上且目中无人的贵女。

那通身的气度,让人不敢直视的尊贵,令她喘不过气来。

她有些后悔来求助,“算了,奴还是走吧。姑娘年纪太小,怕是听不太懂这些。”

时安夏这才微微挑眉,“可是……妇人之症?”

惊蛰眼皮一跳,“是,是的。姑娘未及笄,听不得这些,是奴考虑不周全。”

时安夏暗里琢磨。主母不就是肖文雄的夫人王氏?也就是肖长乐的亲生母亲。关乎主母名声,又是妇人之症……

她便知晓了大半,“肖夫人患了妇人之症,你们公子是男子不方便出面或者根本不知情,所以你就自作主张求到了本姑娘跟前。看来你是知道申大夫在我府上了。”

惊蛰没想到几句话就被对方猜了个透,不由得暗暗心惊,“是奴冒昧了。”

时安夏喝了一口蜜茶,淡声道,“不过申大夫并不擅妇症,你且先回去照看着,本姑娘会派人找擅妇症的女大夫上肖府为夫人诊病。”

惊蛰忙匍匐在地,“谢姑娘!姑娘的大恩大德,奴永记于心。奴告退。”

她很懂规矩,是跪着退到门口,才起身准备退出门去。

待她刚退到门口,时安夏又把她叫回来了,“惊蛰,留步。”

第191章  他一点红利都没吃到

惊蛰眉心一跳,有种被人看穿的错觉。

她转过身,又远远跪下。

谁知时安夏只温和一笑,“你且等着,我派个丫环随你到府上瞧瞧。”

惊蛰松了口气,虔诚伏地,“奴谢姑娘。”

时安夏叫来西月,吩咐下去,“你先随惊蛰姑娘去肖府看看。”

西月应下。

到了晚上,西月回来禀报,脸上似有难言之隐。

时安夏淡淡道,“说吧,没什么不好出口的。妇症而已,生过孩子的女子,多少都有些。”

就连宫里的娘娘们,都时不时这不好那不对的,又不太好意思跟太医院的太医明言。毕竟男女有别,加上多少脸皮薄,无法宣之于口。

后来还是作为景德皇后的时安夏派人去民间寻了个医术了得的女大夫,人称孟娘子,才解决了后宫妇人之症的问题。

这妇人之症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虽不致命,却叫妇人不适,还是得注重些。

西月眉头微皱,“奴婢过去的时候,肖夫人不允许进她门。肖夫人的情绪似乎也不太稳定,她屋里的嬷嬷全都苦脸腊色,一脸厌弃。还有一个嬷嬷,想必是肖夫人的奶嬷嬷,只一个劲儿抹泪儿。”

“也就是说,你连门儿都没能进?”时安夏诧异道。

西月摇头,“不止我,惊蛰也没能进。不过,奴婢有个猜测,不知对不对?”

时安夏抬起眼睫,“你说。”

“奴婢觉得肖夫人恐怕不是普通的妇人之症。”西月欲言又止,“怕,怕是风月之症。”

“什么?”时安夏微微提高了声音。

西月心尖儿一颤,“奴婢也是随便猜的,当不得真。奴婢对医术连点皮毛都还没摸着……姑娘……”

时安夏知西月素来行事小心谨慎,绝对不会信口开河,“无妨。本就是让你去随便看看的。你是怎么……算了,待找到孟娘子再说。”

西月诧异,“谁是孟娘子?”

时安夏道,“此人极擅妇症,游走在东门街一带。你明日找青羽……咳,找府卫长点几个得力的府卫,去把这个孟娘子找来。”

“是。”

“对了,此事不要与旁人说起,会坏了肖夫人名节。”

西月应声,“奴婢知道轻重。”顿了一下,忽然抿嘴笑,“姑娘,府卫长已经不是府卫长了。”

时安夏冷不丁被平日不擅言谈的丫头笑话,倏然脸红,“西月,你学坏了。”

西月连忙告饶,“是姑娘宽厚,西月才敢斗胆说笑。西月告退。”

时安夏笑着摇摇头,没办法,自己宠出来的自己受着。

便是将一切按下,待春闱结束再议。且牛鬼蛇神颇多,家里的,外头的,一个个蹦跶得欢,落在时安夏眼里,其实都是跳梁小丑。

她如今的心思都集中在斗试春闱上,别的暂且压着,省得影响了心情。

轰轰烈烈的斗试就这样落下帷幕。

金銮试排位,肖长乐第一,时云起第二,陆桑榆第三,而最末则是晏星辰。

时安夏看着这串名单,心道,要不是自家人打了自家人,这第四必得是顾柏年才对。

但话说回来,晏星辰其实很有实力,在上一世金銮试就排名第三,紧随陆桑榆和顾柏年之后。

只是到了春闱,他就不参加了,直接留任中书省。

这晏星辰啊,其实是个妙人……

转眼,二月初九春闱来了。

所有参考举子都在寅时排队进入贡院考场。

六千多考生重聚一堂,经历过浪潮凶猛的斗试以后,也基本认清了站在塔尖儿上的会是哪些人。

有极少数人完全失去了信心,直接离开京城。但大部分学子还是抱着认真的态度参考,只要不肖想一甲二甲,万一能考上三甲也是很光宗耀祖的事。

上一篇: 星际霸者 下一篇: 秦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