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凤女(68)
她和女儿现在不知道过得多滋润呢,谁要管那一大家子吸血鬼。
安夏姑娘人美心善,还说待她女儿16岁时,就把身契撕了,去官衙为她女儿脱去奴籍。
这般有奔头的日子,她哪还有心情管那家子人?男人只会影响她奔向好生活。
那头刘妈妈转身回了屋中,见温姨娘还趴在床上哼哼,便撩开被褥,让丫环端了热水,轻轻替她清洗伤口周围的血渍。
“姨娘忍着点啊,”刘妈妈轻手轻脚,生怕把主子弄疼了,“老奴给您换药膏。”
温姨娘“嘶”了好几声,忍得眼泪直流,咬牙切齿,“等好了,老娘非得要唐楚君好看!还有那个臭丫头!当初就该把她弄死在外面!”
刘妈妈生怕主子再说出点什么来,忙低声提醒,“姨娘小点声儿。如今夫人手段狠着呢。”
温姨娘心情郁闷,诸事不顺。不止钱没要到,还处处被唐楚君压一头。
要不是她屁股开花,如今每天早上还得去海棠院请安立规矩。
听说桂嫂那边也进行得不顺,温姨娘就更郁闷了。她咬了咬嘴唇,“起哥儿院里还有没有其他咱们的人?”
“没有了。”刘妈妈叹口气,“全是新进的人在里面。尤其那个贴身府卫,就是那只大黑狗的主人,也不知道安夏姑娘从哪儿找来的。听说吓人得很!”
温姨娘冷笑,“小浪蹄子!谁知道从哪儿勾搭回来的!放出风去,就说那个府卫是以前安夏姑娘在外面流浪的时候,认识的小混混,两人关系不一般。”
第59章 为朝廷立功的好机会
温姨娘就算心里再不愿承认时安夏比女儿长得美,也不能忽略对方是侯府嫡出。
光这个身份,就得把她女儿挤出圈去。她一定要帮女儿扫清道路,到时候,想要拿捏唐氏简直轻而易举。
一个清誉有损的女子,就算再美又能如何?
这么想着,她心里才算舒坦了些,连带身上的伤也没那么疼了。
刘妈妈听得乐眯了眼,“还是姨娘有办法。”
“跟老娘斗!小浪蹄子还嫩了点!”温姨娘唇角逸出一丝恶意,“看她还怎么挡我柔儿的路!”
当天晚上,不知从哪儿传出消息,说有个侯府嫡小姐,小时候走失了,在外流浪许多年,后来被找回来养在府中。
谁知这嫡小姐不安分得很,嫌弃侯府规矩森严,没有外面的花花世界好玩,就把以前认识的男人带回家,乔装成府卫养着。
时安夏听到这些谣言的时候,正在桌前写字。
她誊抄的是当朝一个大儒黄万千的大作。
黄万千是比方瑜初更有名望的存在。这么说吧,如果黄万千不退隐,方瑜初就不可能成为当今皇上明德帝的启蒙恩师。
她只有请得黄万千来挂名族学堂的教谕,才能引得方瑜初出山。她要把这两大泰山北斗的存在搬进她的族学堂。
落下最后一笔,时安夏将毛笔放在玉质笔搁上,又用清水净了手,才在绣墩上坐下,“谣言就是谣言,不用理会。”
曾妈妈一听,急了,“姑娘,这会影响您议嫁的!”
时安夏微微一笑,“不要紧。谣言并没有指明是哪家小姐。若是这般跳出去澄清,才是坐实了本姑娘就是那个小姐。”
“可也不能任由这股风到处刮啊,京城权贵圈儿就这么大点儿。”
时安夏安抚地看了一眼屋里焦急的婆子丫环们,“我知你们是为我考虑着想,放心吧,我心里有数。”
她心里的确有数。
清誉名声对一个女子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她母亲唐楚君便是被这种无形的东西所累,才不得不嫁了一个自己不爱的人。
上一世,温姨娘用同样手段,拿她失踪在外造谣生事,但最后也没有达到将她拖入泥潭的目的。
一方面是在她的筹谋之下,和晋王萧晟彼此一见钟情,互相惦记,到了晋王殿下非她不可的地步。
皇太后疼惜孙儿,遂出手干预。
另一方面,时老夫人为了侯府前程,也是力压谣言。
最后时安夏虽然不是晋王妃,却也成了晋王侧妃。
再后来,她在王府中,在深宫里,也一次又一次被人拿她曾失踪在外来造谣生事,毁她清誉。
可以说,时安夏前世的一生都在谣言中度过,没有一刻消停。
她曾被朝廷大臣联名上书废后,也曾被荣光帝步步逼问,更被人写成段子在坊间茶舍里嘲笑轻贱。
可又怎样?
她是彻夜不眠代替皇上处理奏折的景德皇后,是为了山河社稷御驾亲征的惠正皇太后,是高僧寂元大师嘴里那个“挽江山社稷于悬崖,救万千百姓于水火”的有大功德之人。
所以今儿这点子谣言,对她来说真就不值一提。
况且这一世她根本没想过要嫁什么高门大户,就更不必在意虚名清誉。
婆子丫环们瞧着自家姑娘那双深潭般的眼,莫名就心定了,焦虑也齐齐散去。
时安夏此时操心的是另一件事。
正想着,南雁匆匆进来报,“姑娘,舅老爷来了,正在海棠院和夫人叙话。”
时安夏眼睛一亮,“走,咱们也过去。”
苍色飞雪,纷纷扬扬。
一群人浩浩荡荡行走在暮色间,被簇拥的女子披着白色狐裘,内里是沉蓝贡缎锦袄,半截儿小脸隐在一圈纯白兔毛围脖中。
一只大黑狗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跟在女子身侧往前走。
刘妈妈远远看着,问旁边的丫环束香,“你看那可是安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