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凤女(70)
唐楚煜也把不准到底是尤庆年没收到急报呢,还是自家外甥女太过玄异,去相信一个风水先生。
但次日,唐楚煜还是在快要散朝时提出了玉城雪灾。
这是年前最后一次上朝了,再过几日就是除夕。
明德帝如今还十分健硕,精神也不错。
他是一心为民的好皇帝,自然对唐楚煜的话倍加重视。
他和颜悦色问,“爱卿从何处得来的消息?”
唐楚煜昨晚就打好了腹稿,“臣一友人从玉城路过来京,跟臣说了当地情形。臣认为京中已然连日大雪,更何况有‘雪乡’之称的玉城。事不宜迟,臣愿意带人前往玉城,为皇上分忧。”
明德帝赞赏地看了一眼唐楚煜。
这个时候大风大雪,谁愿意去救灾?谁不想在家团团圆圆过大年?定是情况紧急,唐楚煜才会决定亲自前往。
他略一思索,沉下眉眼,“户部听令,把你们手上所有地方官员送来的折子全部呈递到朕面前,不得遗漏。速办!”
天子一发令,整个户部挖地三尺,都把手里成年累月的折子全抱上了金銮殿。
尤庆年忽然想起,昨晚唐大人到府上来跟他聊起今冬大雪,又模糊想起七八日前,似乎确实收到一封玉城县令亲笔急报。
他脑子骤然一空,全身颤抖起来,终于在一摞不重要的文书里翻出了玉城急报。
急报!真的是急报!
玉城危矣!
他终于意识到事态严重,连扑带滚爬进金銮殿,痛哭流涕呈上那封由玉城县令冯明进用血泪写下的求救急报。
明德帝看到急报的那一刻,血液差点凝固,顺手将御案上的砚台狠狠砸在尤庆年的脑袋上。
“混账东西!”明德帝不轻易动怒,可这一次是真的怒了。
他让太监将玉城急报给台下站着的文武百官传阅。
众人看了无不血色尽失。
八天!如果八天前能看到这封急报,能多救多少百姓的性命!
如果今日不是唐楚煜提案,恐怕百官还沉浸在安稳喜乐的年关中。
唐楚煜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真正看到那封急报的时候,还是心头五味杂陈,惭愧至极。
他竟然半信半疑!
他竟然质疑风水先生的话!
他竟然……差点辜负外甥女一片好意!
外甥女那么坚定地告诉他,“舅舅,这次是您为朝廷立功的好机会!”
他上前一步启奏,“皇上,玉城危急!刻不容缓!臣请立刻启程出发玉城!”
明德帝何尝不知道玉城危急,刻不容缓?
可那是雪灾!
光是人去还不能解决问题,需要大量物资,炭火、棉衣、棉鞋、粮食……一时半会就算现调都来不及准备。
明德帝道,“户部立刻去准备,尽一切力量,以最快速度筹集相关物资。”
户部尚书抹了一把脑门上的冷汗,声音洪亮,“微臣遵旨!”
他知道自己现在就是戴罪立功,保不保得住官位另说,必须把事儿办漂亮了才能赎罪。
忠武将军傅传意上前启奏,“臣愿带兵前往玉城!”
明德帝:“准奏!”
淮安将军马立扬,“臣也愿带兵前往玉城!”
明德帝毫不迟疑:“准奏!”
两位将军立刻转身飞奔出了金銮殿,各自带兵开路去了。
救灾不比打仗。打仗粮草可先行。
可是救灾,尤其是雪灾,需要人力铲雪开道,才能保障后续物资快速运进灾区。
唐楚煜道,“皇上,臣还有事启奏!”
第61章 她一定也是重生的
明德帝现在看唐楚煜尤其顺眼,和颜悦色,“爱卿但说无妨。”
“时大人手里有部分物资,他请求和臣一起押送物资至玉城,求皇上准奏!”
“哪个时大人?”明德帝扫了一眼阶下百官,完全没想起这个人来。
“建安侯嫡长子时成逸,如今任国子监丞。”唐楚煜解释道,“他早前屯了一些物资准备用在别处。昨晚听臣的友人说起玉城,他便与臣说过,如果属实,愿意将物资捐出,与臣一起押送至玉城,为吾皇分忧。”
明德帝如此精明之人,岂会不懂内里的含义。这就是赤裸裸的要官位啊!
但是朝廷中如果多来几个这样要官位的人,难道他会吝啬吗?
自来只有人锦上添花,无人雪中送炭!
时成逸这就是雪中送炭!
明德帝刚才被玉城急报差点气出血的胸口微微松动了一下,遂封了唐楚煜和时成逸为左右安抚史,左为主,右为辅。
唐楚煜领命,亲自带着户部官员去清点捐赠物资,记录在册。
这其中,大米两千石,棉被三千六百条,棉衣棉裤三千套,棉鞋三千双,炭火五千斤。此为建安侯府嫡长子时成逸所捐赠。
另外,建安侯府嫡次子时成轩也另外捐赠大米两百石,棉被两百条,棉衣棉裤两百套,棉鞋两百双,炭火五百斤。
明德帝看着报上来的物资数量,大为震撼。
这要在平日五谷丰登时,屯这么多倒也不算稀奇。
可这是连日大雪的冬天,又将近年关之际,粮食和取暖物资本就稀缺。建安侯府一下子捐出这么多来,实属解了燃眉之急。
这些物资带进灾区,节约一点至少能稳个十天半月。
如此一来,就能等到朝廷物资的发放。
明德帝龙心大悦,整个户部也重重喘了口气。
另一边时成逸深夜接到圣旨后,便没有避嫌,亲自来了夏时院。
他道,“夏儿,这些东西大部分都是你准备的,应该让你父亲得到这份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