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凤女(82)
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族老们也算看明白了。
如今这建安侯府真正做主的,不是老侯爷,也不是当家主母唐楚君,而是不到十五岁的小姑娘时安夏。
但见时安夏有条不紊处理完琐事,才款款走过来顺势递了邀请帖,希望各位族老带着时家大族的人,都来参加他们二房年初六的嫡子宴。
这是要正式公开时云起的身份了!
时安夏冲着族老们行了一礼,才娓娓道,“各位太爷爷,我大伯如今得皇上钦点出任右安抚使。只待……”
她还未说完,便有门房一路狂奔来报,“大……大……大小姐,圣,圣旨到……”
整个厚德堂又是窒息般安静,仿佛被定格不动了。
片刻,人声鼎沸起来。
多少年了!建安侯府有多少年没接到过圣旨了!
其实不是多少年的问题,是老侯爷这一生都没接到过除册封他为世子以外的圣旨。
这是第一次!第一次啊!在他有生之年,竟然还能等到有圣旨下达建安侯府!
其实他们都选择性忘记了,就昨晚,皇帝还下旨封了时成逸为右安抚使。
只是当时事出紧急,圣旨下达建安侯府时并没要求全府上下必须全部到场。
时安夏温温弯了弯唇角,平静地提醒,“祖父,您带着大家一起出府接圣旨吧。”
老侯爷眼不花,头不晕,连腿脚都特别有力了。走在风雪中,领着全府上下以及族老们去跪接圣旨。
侯府檐下的灯笼透出暖暖柔光,齐公公一行人站在时府门前显得尤为醒目。
尽管此时已近亥时,但这么大阵仗仍旧引得左邻右舍及路人远远围观。
原本沉寂的街道突然热闹起来。
老侯爷走到门前,顿时双腿发软,走不动路了。由着身边两个小厮扶起,才堪堪跨过门槛。
可是看着站在最前面的公公,他又忽然哑巴了,嘴张了合,合了张,愣是发不出声音。
时安夏见此情形,一把拉过时云起顶在前面。
时云起只愣了一瞬,立刻会意,身姿挺拔地走上前,然后带头跪了下去。
他一跪下,后边所有人都跟着跪了下去。
这一细小举动没有逃过齐公公精明的眼睛。
他的视线从时安夏身上移到时云起身上,又从时云起身上最后定格在时安夏身上。
时安夏也随众人跪在其中。她低着头,却掩不住唇角笑意。
又是故人啊!
现在还显年轻的齐公公,后来还服侍过荣光帝。
荣光帝嫌他啰嗦,觉得他整天用先皇施压,便把他贬出宫去了。
再后来荣光帝死了,瑜庆帝继位,时安夏又差人把他请回了宫里。
谁知瑜庆帝也嫌他啰嗦,时安夏就只能把他留在自己身边。
北茴疼得最痛苦的那几年,是齐公公到处为她找药,甚至为她试药。
可以说,上一世跟北茴最亲近的人,除了时安夏,就是眼前这位齐公公了。
此时,齐公公扯着尖细的嗓门大声道,“建安侯接旨!”
第71章 下旨册封时成逸为世子
不得不说,明德帝的圣旨也是雪中送炭,来得正是时候。
在建安侯没有请封的情况下,下旨册封了时成逸为世子。
老侯爷从公公手里接过圣旨的剎那,就激动得晕了过去。
时安夏只得让人把祖父扶到一旁,又让时云起接过圣旨交给了大伯母于素君。
最后所有人跪地谢恩,饱含激情又热血沸腾大声喊着“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回声响彻凄清飞雪的寒夜,仿佛把整个京城的冰雪都喊化了。
齐公公没跨进侯府,而是选在侯府门前宣旨,便是在给建安侯府做脸。
不止如此,他还让人把皇上赏赐下来的东西都抬进侯府,足有十六箱之多。
这才扬着嗓音把赏赐清单唱了一遍。
金银珠宝,绫罗绸缎,良田屋契,稀世夜明珠,甚至还有小国上供来的花瓶等各种摆饰。
一箱一箱被抬进厚德堂整整齐齐排列,令人心潮澎湃。
御赐之物乃圣恩,同时也是对建安侯府赠灾物资的补偿。
明德帝深知建安侯府如今需要什么。
作为帝王,自然懂得如何还这番救灾之情。等下一次发生类似情况时,才会有人不计得失站出来为朝廷分忧。
时安夏见所有人都沉浸在怔愣和喜悦中,忙上前邀请齐公公进屋喝杯茶,暖暖身。
齐公公忙道,“时姑娘的好意,咱家心领。咱家还急着回去给皇上复命,就不多留了。”
时安夏微微颔首间朝北茴伸手示意。
北茴会意,立即递上一个钱袋子。
时安夏接过钱袋子双手递到齐公公手中,“这么晚了,又大风大雪的,还劳公公跑一趟,实在辛苦。这是我们侯府的一点心意,请各位公公喝茶。”
齐公公也没推辞,接过钱袋子,带着人朝皇宫的方向而去。
建安侯府得势的消息便在京城不胫而走。
几位族老看着时安夏两兄妹待人接物行事有度,不由得点点头。
年初六的嫡子宴,得来啊!只是修改族谱,实在令人头疼。
众人三三两两散去。临走时,几乎都忘了前面所发生的不愉快,只讨论着皇恩浩荡,世子袭爵。
唐楚君亲自带着儿女直把大嫂郑巧儿送到大门口。
郑巧儿驻立在马车旁,叹口气道,“楚君,是我对不起你。当年我正怀着星河,没顾上你……”
如果那时候她多个心眼,多派几个信得过的接生婆守在楚君身边,又何至于让人轻易把孩子换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