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日桃桃(38)

作者: 幼禾 阅读记录

与天下比起来,她算的了什么呢?

尚未说出口的话卡在嗓子里,李桃之眼眶泛红,她止住哭泣,抽泣了声,随后垂眸,“桃之知晓,是桃之僭越,求皇兄饶恕。”

在宫闱十年,她没少遭遇苛待和冷眼,她早已习惯。

十岁那年,她在宫前玩球,宋宁安不知何时来了,她看上了那球,李桃之不想给,宋宁安便告到太后面前。

那日下着鹅毛大雪,她是被宋宁安身边的宫女拖到太后面前的。

她冻得瑟瑟发抖,十岁的孩子懂什么,她只知道害怕。

但她也天生敏感,知晓太后不喜悦她。

果然,那坐在高位的女人,冷冷看向她,轻蔑道,“熹微,是看不清自己的身份吗?”

随后,太后抱住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宁安公主,摸着她的长发,安抚道,“宁安,母后库房有许多球,都给你,别哭了。”

李桃之到如今也忘不掉宋宁安的眼神,骄横,鄙视,狂妄。

那时她便知晓,只有被宠着的孩子才有糖吃,不被宠的只有受不完的气。

那时,她年纪尚小,也深知这道理,怎就做过几次梦,就贪恋他的温柔呢?

漫天大雪里,李桃之胡乱用手背擦泪,后福了福身,“桃之失言,以后再也不提了,桃之告退。”

说罢,她转身。

以后再也不提了,因为没有以后了。

二月十二,她会暴卒于风雪中,再也不会见他。

宋沅庭看着那身影愈渐愈小,只觉得心口越来越痛。

薄唇微颤,他立在风雪中,脸色苍白。

是他错了吗?

可自古以来,皆如此,哪一朝没有和亲公主呢?

宋沅庭走向御书房,这一夜,他一夜未眠。

*

攸和六年二月初九,天色暗沉,这几日来,上京的天色总是阴沉不定。

李桃之没再出宫,明日便离开上京,她什么也不再想,似乎已经放下逃跑,静等死亡的吞噬。

她没忘记那段话,三日后,她将暴卒于风雪。

她毫无办法。

她只能干等。

雾昔宫这几日,极为繁忙,内务府、礼部、尚衣局快要将她的门踩破了。

金银珠宝、绫罗绸缎,那可是一箱一箱往雕车上搬。

连内务府总管都直直称叹,“这份殊荣历代公主从未有过。”

蜀锦六十匹,苏绣三十匹,织云锦三十匹......

光绫罗绸缎就有三百二十匹,还不谈其余古玩字画、随行侍女、名贵香料等。

听闻皇兄出手如此阔绰,宋宁安气得几日都未用膳,她砸了屋子里的檀香二十盒,烧了云锦二十匹,折断金花嵌宝石步摇一对。

这位公主张扬跋扈,想以此要挟帝王,给她换新。

却不料,宋沅庭断了她宫内的所有布匹香囊饰品,更是将她所有的收回。

李桃之听到时,眉头都未抬下。

这些她都不在意了。

她独坐于窗前,望着庭中桃树,神色黯然。

美丽的杏眸,如今蒙了一层阴霾,她好像许久也未笑了。

风拂过,吹起她的发丝,她眼都未眨下。

她,好像病了。

和亲

应至者终必至。

攸和六年二月二十初十,良辰吉日,熹微公主出嫁元国。

宫阙璀璨,旌旗飘飘。

天未亮,陛下身边的大宫女荔香亲自过来,为李桃之梳妆。

雾昔宫内,白瓷罐内燃着梨香,正徐徐飘着,宫中气氛有些低沉,众人皆知,公主此次赴元国,或许终岁不归。

自此。

这寝宫烛火无人点,雕窗无人倚,门前桃树无人溉,后院茶树无人采。

清风无人伴,落樱无人赏。

雾昔宫沦为废墟。

......

凉风起,烛火摇曳。

屋内寂静。

荔香手持梳篦,旁边侍着阿茶,正为公主整理嫁衣。

烛光下,李桃之垂着眸,盯着妆匣上的烛火,不知在思忖什么。

万千青丝散落,遮住了她纤薄的身姿。

“一梳梳到头,荣华享不尽。”

“二梳梳到头,无病又无忧。”

“三梳梳到头,多子又多寿。”「1」

......

荔香每梳一下,皆说一句吉祥话,可那些话,在李桃之耳中,却分外刺耳。

无病无忧。

多子多寿。

可没几日,她便暴于风雪,香消玉殒。

真是笑话。

悲至深处,心似被撕裂,李桃之细白的手指紧紧缠着帕巾,肩细若青枝,纤弱无助,几欲昏倒。

荔香看着她纤细的背脊,长叹口气,“公主,到了元国,多吃点,您瘦了。”

李桃之颔首,神色凄然,“好,姑姑。”

“您别怪陛下,陛下身居高位,许多事无可奈何。”

李桃之面色苍白,显得尤为虚弱,荔香手蘸胭脂,轻抹在她的脸颊,莹白的小脸染上红晕,如春日桃花绽放,明艳极了。

“本宫知晓。”李桃之柔声开口,嗓音放低,消沉萎靡。

烛火摇曳,雾昔宫今日一片红色,锦幔罗列,珠翠盈光,那红衬得李桃之的脸和脖颈,极为白嫩。

大京,恐再难寻逾其美者。

荔香笑了笑,再取来眉笔,弯下腰,细心为她画眉。

“公主可真美,那元国太子必定满心欢喜。”

她生得白净,五官柔和,动作细腻,声音如沐春风,让李桃之觉得心中酸酸涩涩。

荔香姑姑,怕是她在这宫闱,最为不舍之人了。

她颔首,红唇紧抿,手指紧攥帕巾,眼尾泛红,给整张脸,添了一丝风情。

阿茶立在一旁,整理着嫁衣,一边整理,一边偷偷红了眼眶。

上一篇: 娘娘她想上位 下一篇: 给长姐替嫁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