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总喊我取宋代之(118)
拦是不可能拦下的,赵匡胤太清楚情况。
而柴平一进来二话不说即跪下,与赵匡胤三叩首道:“请陛下解除我与三皇子婚约。”
得,赵匡胤还在想,柴平不定又要怎么揪住事情狠狠论上一论,结果迎面柴平一番话,一瞬间让赵匡胤始料未及,也让赵光义懵了。
“你们的婚事早已定下,无论发生任何事都不会改变,你这一请从何说起?”赵匡胤是不可能同意这样的事情的,唯一能够做到的是安抚柴平,让柴平打消念头。
“柴平被掳,名节有损,虽柴平并不认为是我之过,然晋王所言甚是,赵家不能接受一个名节有损的女子嫁入赵家。为免令赵氏因柴平而受非议,柴平请之,望陛下解除我与三皇子的婚约,以免叫赵家因我而为天下人指点。”柴平直接了当,敢当着她的面说她名节有损,好啊,她一定原封不动传到赵匡胤这儿。
你们赵家重名节是吧,不好意思,她柴平虽然对名节一事不屑一顾,却也不会接受赵家的约束。
赵家重你们的,她柴平管不着,但别想让她套上赵家的枷锁活。
“谁敢非议,谁敢指指点点。”赵匡胤怎么可能答应此事,狠狠的瞪了赵光义一眼,赵光义呢,缩了缩脖子告罪道:“臣弟一时失言。”
“一时失言?所谓一时失言,皆为肺腑之言。陛下,士可杀不可辱。所谓名节,其过在我柴平吗?而非当日行凶之人的错?恶人横行,却叫受害者受天下非议?好似我在被掳之时该以自尽以示贞烈?凭什么?正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有损。连发肤亦不可损,父母赐我的生命,我该因旁人之过,他人之错肆意挥霍之?敢问陛下,我该死吗?”柴平提出质疑,同时抬起头也要跟赵匡胤要一个答案,她柴平该死吗?该因为天下人提出的名节而在被人捉去的时候死去吗?
赵匡胤被问住了,但没有任何犹豫的答道:“你不该。”
被逼认错
是的, 柴平为何要死?她怎么能够因为别人的过错而该死?
明明是掳走她那些人的错,是那些人该死,为何她要该死。
“谢陛下。”柴平要的正是赵匡胤这句话, 名节有什么重要的。能比一个人的性命还要重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不可有损,多少人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难道他们全都忘了?
没有忘记的他们,却因为所谓女子被掳的事件,用名节为由逼人去死,说破天去, 他们果真有理?
〖好在现在才是宋初,不是后期受朱理学说影响的人们, 否则赵二一准要给柴平回一句,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呸, 好赖话全都是他们说的, 现在照样是男人们做主。行吧,相当的行。柴郡主就该好好的问问天下的男人,他们到底有什么资格自己三妻四妾, 娶一个又纳一个,露水情缘都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却要求女子只是因为恶人行恶, 落于他人之手就得去死。滚吧!谁有那么大的脸敢说出这样的话,也可以让他也失失节。〗
〖前面的, 一般说这样一句话的人都是男人, 男人从来没有的节。〗
〖所以才说他们欺负人,本来节是一个好词, 被人用着用着成了一个枷锁,死死的套在人的身上,叫人挣扎不开。万恶的封建社会!〗
柴平对于弹幕流露出的信息,再一次认同,男人对女人的诸多要求都是怀揣私心的想法是正确的。
“陛下,臣弟不过随口的一句话,并没有恶意。”赵光义这个时候万万不能承认他巴不得柴平去死这一点,只能慌乱解释。
“随口一句没有恶意的话。名节二字的意义晋王不懂?你若不懂,你还会说出口?”柴平由赵光义辩解才怪了,敢做不敢当是吗?别想了,柴平绝不可能给他机会开脱。
柴平昂首挺胸迎向赵光义道:“节者,士可杀不可辱。晋王是有多想让我死,才会想出这样一种杀人不见血的法子,让我自尽以保全所谓名节。”
赵光义饶是早见识过柴平的能言善辩,此时依然被柴平揪住不放而心惊,立刻转移注意力的道:“柴郡主是个聪明人,该比谁都清楚,你失踪三个月,到底被人所掳亦或者其他,只有你一个人说了算。”
提及于此,赵光义的意思够清楚了,柴平是不是该交代交代她失踪的三个月到底都发生了什么事。
赵德林已然第一时间出言打断道:“三叔,还请三叔不要再问。”
“我纵然愿意说,晋王愿意相信我说的?听晋王言外之意,你更怀疑一切是我自导自演的一出戏,没有所谓的我被行刺,更没有人下毒要我的命,更没有人将我掳走。”柴平眼中的冷意如同凝结了一层寒冰,没有人可以忍受被人如此质疑。
柴平提及刺杀,下毒之事,赵光义心头直跳,有些事他做过他绝不否认,可是,可是,真不是赵光义想多,而是想到柴平在澶州如今拥有的名望和地位,他只认定柴平被掳一事极有可能是柴平自导自演的。
架不住这话他说出去没有一个人愿意相信他。
谁让行刺也好,下毒一事也罢,都有他手下的人参与的份。而这一切是有证据的。
“请陛下彻查旧案。”柴平显然气坏了,朝赵匡胤恳请,无论如何也要赵匡胤彻查到底。她作为一个受害者,没能讨回公道也就算了,更要面对赵光义如此倒打一耙,她绝不受这份冤枉气。
赵匡胤自然不认为一切都是柴平自导自演的一出戏,眼前的赵光义为了把事情推出去,倒打一耙的行径,叫赵匡胤相当不悦,喝斥道:“你如今越发过了。朕护着你,不是让你无法无天,连一个姑娘都不放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