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弹幕总喊我取宋代之(177)

作者: 豆角开花 阅读记录

契丹上下都被柴平吓破胆了,饶是耶律休哥也知晓在大端有神器的情况下,他们如果再不称臣,怕是连族都要灭了。

因此,不曾犹豫,降书称臣的书即与柴平送上。

在大端大军帐内,柴平扫了一眼契丹的使臣,并不曾错过对方偷瞄她的眼神。于契丹的人来说,先前柴平在契丹已有威名,经此一战,契丹对柴平已经提及令人打颤的存在。可是纵然柴平一身银色铠甲在身,第一眼让人注意到的依然是她的相貌,她的年轻。

是啊,柴平貌美,正因貌美,总令人不由多看几眼。偏这样貌美的女子所拥有的并还非具皮囊,而是睿智聪明的代表。

契丹何其强盛,举一国之力而进攻大端的契丹认为他们定能趁柴平地位不稳之际,夺得中原之地。

现实却狠狠的在契丹脸上打了一记又一记的耳光,让他们知晓曾经多么无知。

敢以女子之身称帝的柴平,她不知她处于什么样的处境?

地位不稳不假,瞧,契丹不就送了她稳定地位的机会来了。

举一国之力,企图亡大端朝,凭他小小的契丹?

柴平扬眉,身边已然有人出列道:“这就是你们称臣的诚意?怕是你们忘了这些年入我中原烧杀抢掠了吧。拿着这份礼单回去告诉你们的契丹王,把这些东西送上,老老实实的行称臣之礼,还有,陛下是你们契丹该自称的?陛下只有一位。”

没错,陛下只有柴平,称臣还敢在柴平面前唤他们的契丹小国之主一声陛下,谁给他们的胆子?

说完话的人即打量柴平一眼,自不会错过柴平眼中的赞许,他即明白自己做对了。

契丹来使颤声道:“是是是,外臣这就回去禀告,这就回去。”

柴平一路杀来,如入无人之境,焉能不让人心惊。

惊归惊,对于柴平大大方方的亮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全然不怕契丹知晓而对她做出些什么事,何尝不让契丹对柴平的恐惧凭添几分。

江山得稳

对契丹而言, 只要柴平点头愿意接受他们的称臣,别把他们全都杀光杀尽,他们感激不尽。

柴平要的这些赔礼, 说重不重, 说轻不轻,契丹可以满足的。

“另, 一应大礼只能从你们契丹贵族中出。倘若让朕知晓你们借口自百姓中征收,必灭你契丹。”柴平对准备退出去的契丹使臣补上一句。

契丹使臣一愣,有一瞬间没有反应过来。

但是,柴平的话他不敢不听, 他怕他如果不听,回去之后没法跟契丹国内交代!

柴平没有听到回应, 扬眉半眯起眼睛道:“朕会昭示于契丹国内, 烧杀抢掠时,你们没有让百姓受益, 现在朕要你们为曾经的恶行付出代价, 该满足朕的也只能是你们贵族。另,你们只有三天时间。三天之内如果你们不能将朕要的东西送来,朕会继续进击, 相信朕,朕必灭你们契丹。”

倘若不是契丹国内的人认清这一现实,确定以及肯定柴平绝对可以灭他们, 又怎么会派人前来向柴平称臣。

称臣只是手段,求一线生机, 目的在图日后。

留得青山在, 不怕没柴烧。

柴平懂他们的盘算,但是柴平同样也知道该怎么样才能保证大端的利益。

大端其实也挺穷的, 百姓们的日子都不好过。

不好过,柴平必须要为百姓们谋。

一时半会儿柴平没有办法对国内的一些蛀虫动手,只好转移目标,对准契丹。

契丹敢举国之力进犯,企图灭大端,自该让他们付出代价。

柴平丢下话后,目不转睛的盯紧某位使臣,明摆了在等他的回答。

“外臣,外臣一定回去转达。”那一位连忙冲柴平躬身保证,心里也是犯难。这事回去怎么说?

可是柴平的态度已经很清楚明了,要么他们自己把东西送上来,要么柴平带兵去把契丹灭了再夺过来,其实是一样的结果。

“陛下,当真要放过契丹?”契丹使臣走了,一旁自有人问起柴平,现下他们明明有能力灭了契丹,一股作气把契丹灭了不好吗?柴平要放过契丹吗?只为了那么一点利?

柴平瞥过问话的人,是此番科举中的进士,字写得不错,脑子也行,对契丹有恨,无一不盼望柴平能够灭了契丹。谁让契丹一再犯边境,而且杀百姓,纵火烧城,如此恶行,令人发指。

“灭了契丹?你们别忘了,契丹原本是哪一个族。没有契丹还会有别的,边境不宁,皆因国力不强,无人庇护百姓,无法守护边境。”柴平指出问题所在,敌人是永远不可能杀光的,想要不被人欺,不被人辱,唯有自身强大。当一个人,一个国强大到无一人敢犯时,才能真正自保,卫国。

“比起对付一个不知底细的族人,吓破胆的契丹更容易掌控。朕要过境安宁,契丹会成为很好的城墙。”敌也罢,友也好,全在人怎么做。柴平相信契丹见识大端的厉害,至少十年之内他们不敢再犯边境。

十年,十年的时间会让柴平将大端治理成什么样子?

柴平需要契丹的举国之力而犯,现在也需要契丹称臣,一切契机无一可缺,也无一可以避免。

“臣不太懂。”毕竟年轻,年轻人对柴平很老实,不知道的事绝不装不懂。

“不急于一时,你会懂的。”柴平笑笑安抚这一位进士,突然起身道:“既然放了话,焉能不动呢。传朕诏令,继续进军。什么时候契丹礼送到,再送来称臣的国书,才能停兵。”

对啊,话放再狠也是没有用的,必须要用行动向人证明,他们大端并非说空话的存在,说了必须做到。

上一篇: 亡妻追忆录 下一篇: 我靠汉语发家致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