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总喊我取宋代之(22)
“当年德林体弱,若非平儿怕是早已不在。皇后在世时对平儿心存感激,朕也一般无二。他们两人的事,你情我愿。我们虽为长辈也少管孩子的事。”赵匡胤相对豁达,恰也正是因为如此,柴平与赵匡胤素来相处得非常不错,并没有过多的龌龊。
大抵不高兴,不乐意的人,更多是见不得他们高兴。
纵然杜太后有心借机训斥柴平,不承想第一个拆她台的竟然会是赵匡胤。
终究杜太后不得不将心中的不悦压下,大喜的日子,今日设宴的是他们赵家,若在此时闹出乱子,丢脸的也是他们赵家。
杜太后不发一言,赵光义在赵匡胤开口后也不敢再挑刺,他现在犯的事多,多说多错恐引起赵匡胤越发不满,非他所愿。
这一点各自达成默契,谁都不再吱声。
柴平一边吃,视线一直落在周围的人身上,赵德林并没有错过她眼中的审视以及那份坚定。有心想开口劝说,话到嘴边终是咽回去。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柴平并非寻常女子,他该知道。
随着赵匡胤开口,没有人再把注意力集中在赵德林和柴平身上,各自赏花饮酒,各找各的乐趣。
柴平寻人,终于寻着了。
是以,柴平端起酒杯,没有人注意到时,柴平已经走到那位身着铠甲的将士面前,“钱副将,我敬你一杯。”
这一位钱副将三十来岁的年纪,于人群之中算不得引人注意,柴平寻上他敬酒,钱副将诧异万分,询问的视线落在柴平身上。柴平昂起下巴,嘴角含笑问:“怎么,我敬钱副将,钱副将不受?”
“末将不敢。”纵然柴平作为前朝皇室,无权无势,架不住赵匡胤宠爱,又有意用她竖立标杆,以令天下知他宽宥。别管心里看不看得起柴平,明面上总要有几分恭敬。
“那便请吧。”柴平丝毫不觉得她敬人酒有何不可,钱副将应下一声是,将酒杯与柴平的酒杯相碰,随后冲柴平一笑,一饮而尽,相当的阔气。低头发现柴平并没有喝,钱副将诧异无比的相询,“郡主?”
柴平应一声,下一刻将酒倾洒于地,这是敬酒?
无数人不解,没等人问出心中诧异,一阵惊慌失措的声音响彻整个宫殿,而那原本站立的钱副将,轰然倒下......
律法存在的意义
当柴平洒下那杯酒时,满堂已惊,敬酒如果不是敬的是往生之人,怎么能将酒水洒于地上。
柴平洒了,这是在咒人吗?
结果柴平直接用行动回答所有人心中的疑惑。
饮下那杯酒的钱副将,没等他问明白柴平之举何意,迎面柴平已经用筷子扎穿他的脖子。
动作之快之准,旁人完全没来得及看清,钱副将已然捂住血溅而出的脖子,倒地吐血不止。
“啊!”倒地的钱副将脖子上血喷而出,口中也是吐血不止,不知何时染上一旁的菊花。他挣扎求救,眼瞳睁大,无一不在宣告他想活!
然柴平站在他的眼前,俯视于他道:“杀人偿命,天经地义。”
〖哇槽!刚刚有没有人看清怎么回事?柴郡主疯了吗?她竟然当众杀人?虽然,虽然没有看清楚,可是,好帅怎么回事?〗
〖就是就是,我刚刚看见了,柴郡主是用筷子扎进去的。不是,她怎么扎进去的,那是筷子,圆头的筷子,能扎得进去吗?〗
〖喂喂喂,这是重点吗?这是重点吗?柴郡主是不是疯了,当众杀人报仇?她难道觉得这事能高高拿起,轻轻落下?大宋的律法是摆设,还是赵大是个摆设?〗
弹幕又一次吵起,但柴平早已习惯,她的眼里此时只有钱副将的垂死挣扎。
钱副将眼中流露出惊恐,随后是恳求。他不想死,他不想死!
谁又想死呢?
柴平想起昆娘,想起她身上的伤和多处的骨折,他们把昆娘活活打死了!
“太医,传太医,快传太医。”一切变故发生太快,完全不给人反应过来的机会,等有人意识到不对,已然在第一时间唤起太医。
然而晚了!
钱副将再不甘愿,再不想死,已然断了气。
一旁自有人上前打探钱副将的情况,对上钱副将死不瞑目的状态,都显得有些惊恐,最终不得不禀于赵匡胤,人死了,太医来了也无力回天。
“柴平。你好大的胆子,竟然敢当众杀人。”柴平用一根筷子取人性命,还是一个武将的性命,谁能料到!满堂惊恐的人不在少数,反应过来后更是震怒,尤其是杜太后。
她为赵匡胤,为大宋不得不处处给柴平脸,谁承想柴平竟然如此肆意妄为,当众行杀人之事,她也太无法无天!
柴平此时手上还沾了血。迎向杜太后的质问,柴平高傲的昂起头道:“他敢杀我昆娘,他该死。”
没有人想到柴平杀人的理由竟然是这个。
而杜太后听清柴平的理由后,脱口而出竟然是,“一个小小的宫女罢了。死了便死了,如何比得上大宋的将军。”
〖听听这极不公平的话,一个宫女的命不是命,一个副t将的命值得她一个太后如此心急。啧啧啧,人命如草芥,不过如此。〗
〖别感慨了,人命如草芥并不是只限于某个时代,多少年来,人命如蝼蚁,死了也是白死。柴郡主虽然疯,但不得不承认,她能为了一个宫女不管不顾报仇,让人羡慕。〗
无数认同的文字发出。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得到尊重,都不希望自己无辜枉死,更不希望自己死后连该有的公道都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