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弹幕总喊我取宋代之(26)

作者: 豆角开花 阅读记录

从公主变成郡主,刚开始的柴平有些郁郁,后来适应之后,当初作为公主时的柴平怎么过的,她成为大宋的郡主后依然怎么过。

直至今日,柴平算是向天下人昭示,她纵然是亡国公主,但谁也休想欺她辱她。

“你也说了,柴郡主毕竟年纪小,t不懂事,我不至于跟她一个孩子计较,放心。”赵德林提醒得很对,比起柴平一个亡国公主,赵光义要做的事很多,他怎么能将注意力放在一个亡国公主身上。

赵匡胤因为接二连三闹出的事,对赵光义越发不满,那绝不是一个好的讯息。

他现在需要做的不是跟人作对,在赵匡胤那里越发坏印象,而是要怎么样扭转赵匡胤对他的评价。这关系着赵光义到底能不能够成为大宋的太弟,未来的皇帝。

想通这一点,赵光义立刻决定将柴平抛之脑后,他不该让自己的心思过多的放在一个亡国公主身上。

如今柴平随她闹,一但将来他继承皇位,还怕治不了一个女娃娃。

“那我谢过三叔。”赵德林要的正是赵光义可以放下芥蒂,往后不再找柴平麻烦,如愿达到目的,赵德林再与赵光义敬上一杯酒。

赵光义对赵德林一个存在感极低的侄子一向不怎么针对,于此时也好言相劝道:“你贵为皇子,想要什么样的女子没有。何必非要一个给你惹麻烦的前朝公主。如今我们赵家不同往日,只要你一句话,三叔一定帮你退了这门亲事。以免你为此诸多操劳。”

都说宁毁一座庙,不拆一桩婚。

对柴平一个太不知进退,甚至显得有些不知死活的人,赵光义是不喜之极,巴不得赵德林赶紧和柴平解除婚约,以免柴平打着他们赵家的名号在外面耀武扬威。

赵德林浅浅一笑道:“三叔,平儿素日很是乖巧听话。”

这话谁人听来会认同。

一个乖巧听话的人,会当堂刺穿人的脖子,让人死透吗?

但赵德林明显并不觉得柴平那样有什么问题。

罢了罢了,青菜萝卜各有所爱,赵德林不听劝,将来有他苦头吃的时候,他一个当叔叔的,能劝则劝,劝不住只能随他去。

〖赵光义这个人,郡主该直接干掉他。明知道下令杀人的是赵光义,偏柴郡主不敢杀赵光义,只敢杀一个副将,怂!〗

弹幕突然飘出一段这样的文字,寻常人看到这样的一句话,未必不会受到刺激,本着争一口气的心思,未必不会做出什么莽撞的事。

不错,如同弹幕所说的那样,真正下令杀害昆娘的人是赵光义,柴平最应该杀掉的人是赵光义,绝不是一个小小的钱副将。

但是,柴平能杀赵光义吗?

一击在赵光义完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未必不能成事。

可是,杀一个赵光义,柴平定要付出性命的代价。

毕竟,赵光义下达的命令听见的可能只有一个人,在没有实证的情况下杀害当朝王爷,赵匡胤不可能饶恕柴平,纵然她是前朝的公主,赵匡胤为了安抚人心,处处须得标榜对柴平的厚待,他也不可能放过杀害他兄弟的人。

没有证据直接证明赵光义杀人,这就不能视之为赵光义下的令。

纵然谁都知道那一位钱副将是赵光义的人,钱副将和昆娘无冤无仇,没有赵光义的命令,钱将副不会对这样一个女官动手。但是,钱副将会出卖赵光义吗?

这个答案不用想都知道。

所以,柴平杀的是那些个对昆娘下杀手的人。

至于赵光义,正所谓来日方长。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比起柴平今天强势的出头,背地里自有人为赵德昭出主意。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二皇子不觉得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太弟,太子,自从得知有人竟然建议赵匡胤立皇太弟后,赵德昭整个人都不好了。

论顺位继承,他既是长也是嫡,本事能力丝毫不差,只要给他时间,给他机会,他一定可以成为担起天下的人。

可是,有人提出太弟,那就是让赵光义也有了继承权,叫赵德昭有了更强大的对手。

父死子继,天经地义。兄终弟及引起的祸事,从前还少吗?

大宋再开此先例,考虑过后果吗?

甚至,赵德昭尤其得考虑,他一个快及冠的人,被人以不足以担起天下为由,要立他的叔叔为太弟,将来一但赵光义承继江山,他该如何自处?

一个天经地义的顺位继承人,因为一个兄终弟及,他会在将来赵光义登基后成为赵光义的眼中钉,肉中刺。仰人鼻息而活,谁能愿意?

赵德昭是不乐意的。

既不乐意受气,同时也是因为赵德昭有野心。

身为皇子,亲眼见证自家的父亲成为大宋皇帝,他也由此成为皇子。皇位离他不过一步之遥。正所谓不想当皇帝的皇子不是好皇子,赵德昭有这份野心,而他很清楚,他最大的敌人不是他的兄弟们,而是自家的叔叔赵光义。

可是赵光义追随在赵匡胤身边,很多赵匡胤不方便做的事都是赵光义在做。

说起赵匡胤能够成为皇帝这事,赵光义厥功至伟。

诸多的谋划少不了一个推动者,赵匡胤出面,难免显得他太迫切,自然再没有比赵光义更合适的人选。

因此,从前赵匡胤信任赵光义,非常信任。在这点上赵德昭纵然作为亲儿子依然比不上。

不过,赵匡胤对赵光义的信任似乎有了裂痕了。

赵德昭未必没有感受到。但今天这一场宴会于赵德昭而言,他只觉得自己看了一场大戏。柴平的强势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自然也包括赵德昭。

上一篇: 亡妻追忆录 下一篇: 我靠汉语发家致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