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弹幕总喊我取宋代之(32)

作者: 豆角开花 阅读记录

夹生的饭谁爱吃谁吃,符太后绝不会让柴平憋屈的过一辈子。

柴平被符太后护在身后,嘴角浮现笑容,笑意直达眼底,也越发坚定一点,她一定不会让符太后一直被人欺负!

杜太后敢说出解除婚约的话吗?

赵德林和柴平的婚事,但凡能够解除绝不会等到今天。

如果杜太后将他们的婚事搅黄,第一个不能容忍的将是赵匡胤。

“太后,同为人母,自当为儿女分忧,并非要让儿女们不痛快。陛下江山未定,太后该助陛下一臂之力才是。我们母女孤儿寡母,倚大宋而活,从无意与太后为敌。先前平儿所为确实是她的不是,我在此向代她向太后赔个不是。望太后念她年幼,原谅她一回。往后我向太后保证,一定对她严加管教,绝不会再让类似的事发生。”符太后硬气归硬气,她也懂得要给杜太后留有余地。

赶狗入穷巷,非明智之举。

况且杜太后是赵匡胤亲娘,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赵匡胤都不会真正和杜太后生气。和杜太后死扛上,吃亏的是她们母女。

杜太后听完符太后的话后神色稍缓,符太后明白,杜太后好颜面,她得给足她颜面。

想通这一点,符太后半蹲下道:“平儿得罪太后之处,都是我这个当母亲的没有教好。她犯下的所有过错,都由我来承担,请太后宽宥原谅,若要责罚,责罚到我头上,我绝没有半句怨言。”

时不我待

没有人想到符太后竟然会代柴平赔罪,而且言辞诚恳。低下的头哪里还有方才的半分强势。

柴平第一时间上前要扶起符太后,符太后却将她挥开,与杜太后道:“太后知道,为人母为的都是孩子。您为陛下和晋王,我也只为我的平儿。我不求其他,只求平儿余生平安健康。请太后成全。”

不错,符太后算不得太有野心的人。

柴家至此也不可能有任何野心,符太后只求柴平余生能够健康安乐如果杜太后突然不能容,便怪不得她拼个你死我活。

杜太后心情得以稍稍平复,符太后的姿态摆在那里,她怎么可能半点面子都不给。

低下头的符太后,满足了杜太后的虚荣心,自然让t杜太后心中那些不满稍稍驱散。于此时,杜太后也懂得不能让符太后行以大礼,否则传扬出去落人口舌,难免让她再被诟病。

是以,杜太后连忙将符太后扶起,“不必行此大礼。我之前确实有些生气,但如今说开了,你说得对,我们都是为了孩子而已。平儿的性子,是要好好的磨一磨才行,否则将来定要吃苦头。”

到这种时候了,符太后低下头,无论杜太后说什么,符太后也只有连连称是的份。

末了不忘以警告的眼神扫过柴平,不许她反驳半句。

柴平岂不明白符太后是在用她的方式为她收拾残局。谁都知道杜太后对柴平不满之极。否则断没有柴平尚未嫁给赵德林,这便要赐下侧妃的事。

符太后可以强势的拒绝,拒绝之后也得懂得如何安抚杜太后,将杜太后对柴平的不满减少一些。

从宫中出来时,柴平轻唤一声母亲。

符太后握住柴平的手道:“人在屋檐下,该低头就得低头。我知道你不愿意,你不愿意的事,只能由我来做。我的平儿,你我虽然都不愿意承认,但不得不承认,江山更迭,今非昔比。况且纵然今日依然是我大周的天下,也未必见得你我不需要低头。”

这番话,柴平认可。

时势所迫,没有杜太后,也未必见得没有别的人想对付柴平。能够避免少一个敌人,总是应该退一步。

而杜太后此时对上那一脸悲切的女郎,安抚的道:“原本你也不愿意为侧妃,如你所愿,你该高兴才是。”

女郎面上一僵,有些事虽然各自心知肚明,一但道破,总是分外尴尬。

“行了,用不着在我面前装模作样。我倒是小看了她。”这个她指的自然不会是柴平。

柴平的本事杜太后早已见识过,作为一个因柴平之故吃大亏的人,见着柴平她的心里一直存了隔阂,想方设法的要让柴平不痛快。

但没有想到,她要对付的人不只是柴平一个,更有符太后。

也对,前朝的皇后,能够成为皇后,多年来在大宋算颇得人赞许有加的太后,符太后怎么可能是没能耐的主儿。

然而从来不显山不露水,倒让杜太后忽略了。

今天为了柴平,真真为母则刚。

“是。”女郎再不甘愿,又没有办法不听话,只能乖乖退去。

倒是一旁宫女在女郎退下去之后,没能忍住问上杜太后一句,“太后如此轻易放过柴郡主了?”

“放过?她让我颜面尽失,我怎么可能放过她。来日方长。”一计不成,再想用类似的计谋让柴平不痛快也不可能。

既如此,不如放一放。

来日方长。

杜太后眼底闪过一丝势在必行,她是大宋的太后,退一步可以,并不代表她将来没有机会对付柴平。柴平,她毕竟年轻,总有顾及不上的时候,等到那一日,她定会捉住机会,叫柴平永远无法翻身。

宫中诸事,既然没有闹大,相互之间也算达成某种共识,没有人会戳破。

于柴平和赵德林来说,没有定下的事,他们各自的态度都表露得很清楚,谁也别想乱给他们扣帽子。

符太后对柴平的叮嘱都是,小心再三,别再冒头,莫要再得罪杜太后和赵光义。观这一对母子行事,都并非能够容人的主儿,一而再,再而三的得罪他们,最终为之付出代价的何尝不是她们母女。

上一篇: 亡妻追忆录 下一篇: 我靠汉语发家致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