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弹幕总喊我取宋代之(66)

作者: 豆角开花 阅读记录

那么大的爆炸声,只要不是聋子都能听得见,对于来者,柴平觉得是可以好好的当面和大宋的军队交个手了。

很快人来了,那阵势,那一个个身着的铠甲,可把柴平身后的人都羡慕坏了。

“什么时候我们可以像他们一样。啊,最好都有上好的马。”

“有了有了,刚刚我们得了不少马。不过,你会骑吗?”

是喽,有马不代表都会骑。

结果激动的人似是被人迎面浇下一盆冷水一般,瞬间没了激动。

好在有人提醒道:“我们不会,但郡主会。郡主肯定会教我们的。”

作为被柴平训练的兵,拳脚上的功夫柴平会,刀枪柴平也会。

骑马而已,他们是不会,但柴平肯定会。

“对对对,郡主会,有郡主在,我们急个啥。”

好的,被打击的人马上恢复精神,且目不转睛的盯紧前方的来人。

当然,那不是他们想来就能来的。

柴平不管怎么样都是赵匡胤下令可以自募兵马的人,即使整个澶州的军队对柴平竟然不拘一格,男|女老少都收为兵,私底下没少笑话柴平。如今被柴平领人一拦,别管来者如何提醒对方他们是宋军哪一部,不好意思,暂时这里由柴平接管,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想知道,等他们郡主忙完之后愿意来告诉他们,他们会知道。

听声赶来的人知晓此间发生大事,一靠近后意识到所料不错。正因如此,来人难免慌了,来得再急的人,手里领了三千兵马,对比之下柴平人马才两千。

而且参差不齐,来者以为可以随便的拿捏住柴平,结果还没和柴平碰上面,柴平的人已然将人拦下,而且丝毫无惧于对方。

“我是陛下亲封的将军吴服,边境出事,我有权利查查。”为首赶来的将军四十来岁,瞧着是个五大三粗,声音宏亮的提醒眼前的人,赶紧给他让路,多余一句话都不许说。

拦下这位吴服将军的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稚嫩的脸上透着严肃道:“将军既道边境出事,自该知道此间有柴郡主在。将军是陛下亲封的将军不假,郡主何尝不是陛下亲封的郡主。郡主掌兵,遇契丹兵而伏之,诸事未明,将军赶来也该守于一旁。毕竟一应战事皆毕,剩下的只是收拾尸体。将军何以着急。”

柴平派出来负责拦人的,必须嘴皮利落,否则如何担此重任。

“我要去查看情况,我再问你一句,你让与不让。”吴服心里那叫一个急,怎么把事情闹成这样了呢。他想知道里头具体的情况,唯有如此才能上禀。

结果少年硬气答道:“不让!”

我归你管?

是的, 掷地有声的两个字,不让。

少年话音落下,吴服再也控制不住的拔出刀来。少年身后的一众将士们见此情形, 几乎在第一时间也拔出他们各种不同的武器。

“我劝将军慎重。契丹出入边境, 郡主探听到消息,故在此设下埋伏, 这里的战事已经结束,如果将军非要闯进去,一但闹大,上禀于陛下, 孰是孰非,自有分说。当然, 将军手下的兵马不少, 远在我们之上,未必不能将我们全都杀绝, 但是, 将军肯定听说过我们的神器。想对付我们,将军小心偷鸡不着蚀把米。”少年临危不乱的提醒眼前的吴服,想动手不是不可以, 想想后果。

不得不说,少年是懂得眼前吴服的心思的,他知道吴服必然是不服气的, 本以为他们赶来能够收拾残局,甚至可以挽回一些损失, 结果发现一切都在柴平的控制之中。

柴平, 柴平,先前他们都在笑话柴平, 结果现在怎么着,柴平坏他们的大事!

吴服深吸一口气,“去禀与柴郡主,我们在此等候,希望柴郡主给我们一个交代。”

闻此言少年又一次挑起眉问:“将军所言小人更不明白了。为何要我们郡主给将军一个交代。郡主奉陛下之令自主募兵,并不曾属管将军,无论郡主所行何事,不需要向将军交代,只需要向陛下交代,朝廷交代。将军口口声声要一个交代,不知奉谁的命?如此理直气壮?”

是的,理直气壮。

不知道的怕是以为柴平是他手下的兵,归了他来管。柴平如果不听话,不愿意听他的令行事,他绝不答应。

事实上呢?

赵匡胤并不认为柴平能够募到多少的兵马,对柴平是放任的心态。

谁让赵德林帮柴平说话,也提醒赵匡胤应该要给人一些机会,纵然柴平是女子。

在澶州之内,柴平能够领没有受到训练的村民一道算计契丹来犯,并把人全都留下,这样的能力不用太过可惜。

可惜归可惜,赵匡胤并不想直接将兵马给到柴平,说到底依然记得柴平姓柴,纵然她是女子,依然不能否认她是柴荣之女。

女人,在武则天之前,人们认为最多不过是临朝称制。结果一个武则天竟然登上帝位。纵然数千年只出了一个武则天,依然让男人们心生警惕,不敢松懈。

柴平嘛,在赵家有人的情况下,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但也不能完全没有防备。

赵匡胤的想法底下的臣子懂得的不在少数,意识到自家陛下并不怎么把柴平当正经的将士用,一群军队里的人几乎都是同样的态度,也不拿柴平自己募来的兵当回事。

结果正是他们全都不当回事的存在,竟然又一次坏他们的好事。

“你......”吴服被少年一番话说得火冒三丈,偏又没有办法发出火来。

因为吴服已然注意到少年的身后出现一个少女,一个气势逼人,容貌端庄的少女。

上一篇: 亡妻追忆录 下一篇: 我靠汉语发家致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