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靠汉语发家致富了(52)

“死了能闭眼”,仅这一句话已说明了一切。

找到了缝纫师傅,其他事情也就好办了。在等待援助机器过来的时候,柳莘莘自己花钱先去买了两台缝纫机过来,作为教学用具。

阿蓝提供的仓库挺大的,不过里面的一些设施需要自己添置。

柳莘莘与大梨小梨跑了好几个地方,终于找到了相对便宜的吊扇。

也是有些坑人的,这里土地、食物便宜,但工业品都是贵得离谱。一台吊扇要三千索拉,还是最原始的那种。在夏国,这个价格都可以买两台带照明灯的吊扇了。

买了十台吊扇回来,至于空调就不想了。仓库有水电,但供电不稳定,就连阿蓝家里都得自备发电机。就这样的供电能力,用空调简直是做梦。

除了添加设备,地面墙面也需要整理。仓库的水泥地需要涂上涂料,用来区分空间,而墙面也得重新粉刷。除此之外,门头也得装修一下。既然是开工坊,那总得有个名字吧。

柳莘莘想了很久,最后决定给工厂起一个最朴实的名字:“希望制衣厂”。

这个工厂就是贫民窟许多居民的希望,用一个直白的名字不但寓意好,也好记。

裁剪衣服用的桌子、剪刀、针线、布料等也花了不少钱。柳莘莘算了算,哪怕有人援助,她自己还是要花十万索拉。

十万对于贫民窟来说是巨款了,但十万买一个希望,柳莘莘觉得很值。

半个月后,夏国的设备到了。

不仅设备到了,连调试的工程师也到了。

安装太阳能光伏板的那天,许多贫民窟的人都来看热闹,从国内过来的安装工人和工程师也在好奇地打量这群杜曼人。

视频能展示的东西毕竟有限。当现实的真实一面彻底暴露在他们眼前时,心底最柔软的部分总能被打动。

这些贫民窟的人非常友善。虽然没什么钱,但看见这些夏国来的工人和工程师顶着大太阳给他们安装太阳能板时,好多人都自掏腰包去买来冰可乐、冰西瓜。

要知道,这是他们自己都不舍得吃的东西。现在买来给这些外国人吃,何尝不是一种知恩图报的表现呢?

柳拉缇办工坊的事他们都听说了。也听说了,这个工坊只招贫民窟的人。不仅如此,她还提供伙食。

这条件一开出来,大家都震惊了。

震惊过后,就开始觉得那个凶恶的小姑娘也变得慈眉善目了起来。

只招他们贫民窟的人……

柳拉缇这是在帮助他们吧?

所以!

对待远道而来帮助他们的客人当然应该竭尽所能地表示善意。

人与人之间有时就是这么简单。

当太阳能板安装完毕,令夏国人震惊的一幕出现了……

我们都想来上课

炸鸡、饭菜、饮料、啤酒、水果……

贫民窟的居民们排成队伍, 热情地将这些食物送上,以此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在夏国人推辞之际,他们更加热情地伸出手, 越过安保人员, 嘴里不断喊着“杜夏友谊长存”, 只希望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能尝一口他们的食物。

穷人的一块面包往往比富人的一块牛排更能打动人心,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一块面包对穷人来说是珍贵的东西。将自己珍贵的东西与人分享, 这是真正的慷慨与真诚。

面对这份真诚,一位夏国的工程师摘下眼镜, 擦了擦眼角的泪水。

他走上前,拨开安保人员阻拦的手,从一位居民手中接过一块炸鸡,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咬了一口。

食物的香气在他的味蕾上绽放开来。他慢慢地咽下后, 抬起头来,向众人竖起大拇指, 露出灿烂的笑容:“好吃,非常好吃!”

柳莘莘翻译了这句话后, 大家都高兴地跳起了杜曼的传统舞蹈。

热情与快乐是具有感染力的。看到杜曼人跳舞, 几个来自夏国的人也跟着起舞。

在愉快的氛围中, 安装工作结束了。第二天,卡丽和贝瑞被接了过来,希望制衣厂的教学正式开始了。

仓库被划分成了裁剪区、缝纫区、锁边区、手工绣花区、食堂、休息区、办公室和教学区。

用最简单的隔板分隔出区域后, 属于贫民窟的缝纫课开课了。

来上课的几乎都是女性,只有一个男性。大家直接坐在铺了毯子的地上, 认真地听着卡丽的讲解。

柳莘莘也在一旁听着,很快, 她就发现了问题。

受过教育与未受过教育的人在学习能力上确实有显着的差异。

比如一些东西她一听就懂,而那些从未上过学的人听起来却很吃力。

她不由得想起自己初中时的一个物理老师曾说过的话:读书是培养逻辑的过程。

受教育与否确实有很大的差别。

她又思考起夏国改革开放时的情况,突然意识到这里面有许多被自己忽视的地方。

夏国改革开放时,尽管工业不发达,但至少产业链是完整的。而且夏国在改革开放前就很注重教育,培养了大量的产业工人。改革开放后,这些条件使得改革水到渠成,因此创造了人类工业史上的奇迹。

但杜曼没有这样的条件。

看着来上课的人们,柳莘莘陷入了沉思。

是不是应该在仓库再办个夜校?当然,教育是费时、费力的事。但如果这个厂子能做起来,让产业工人能识字、能算清楚一百以内的加减乘除,懂得一些最基础的知识,对于未来产业的扩张还是很有帮助的。

她把大梨和小梨叫出来,分享了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