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林家小女经营日常(74)

作者: 姬有酒 阅读记录

方氏买这些布料,是打算裁了给林晓静和林晓初做两身新衣裳。

林晓初和林晓静,一个十岁,一个十四岁,都是长个子的时候。

稍不留神,去年的衣服就穿不上了。

若是从前的话,那就是原来衣服加加长,勉强穿穿。现在日子好过了,方氏就打算多做几身。

谭嬷嬷以前在大户人家,手上的手艺也不错。

有她帮着方氏一起做,也能轻松一些。

“夫人,您莫怪我多嘴了。”谭嬷嬷垂下眼睑,轻轻一笑,“少爷能考中那县试的案首,将来必然是前途无量的。”

这样的话,方氏肯定爱听。谁不希望别人夸自己的子女呢?

方氏眼里果然满是笑意,“这也是说不准的,能求个秀才就好了。将来再不济,也能去教书,吃穿不愁。”

方氏脑海里想的就是高夫子。高夫子教书教的好,人人都愿意送自己的孩子过去。教书多年,有不小的家产呢。

“话虽如此,但是夫人要早做打算啊。”谭嬷嬷放下手中的针线,“以前我在知府家中的时候,家里的哥儿都有自己的书童小厮。咱们少爷从小自己读书照顾自己,固然是好。”

她顿了顿,又说道,“可后头的杂事那么多,全让少爷一个人处理,不是平白多费些精力?”

这倒是。

如此一来,就没办法专心读书了。

方氏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之前倒是没想过。”

“咱们少爷是案首,后头的两场考试,若是不出意外,大老爷给些面子,肯定是要中个秀才的。”

“到时候去了县学读书,难免会有交际,还有其他的衣食起居,都要费心。倒不如早些买个长随小厮,陪着少爷,也能尽快合脾性。”

谭嬷嬷笑了,显然觉得方氏将自己的话听了进去。

她是做过大宅子的嬷嬷的,自然希望主家好,以后也能跟着沾光。

“还是你有经验。”方氏将这件事放在了心里头,“等过几日,我再去牙行看看。”

这才买了谭嬷嬷和戴生生两个人,又聘用了于大志他们三个杂役,到头来,家里人手还是不够。

方氏又开始迷糊了,是不是她算错了啊。

谭嬷嬷赶紧去劝慰,“夫人,人丁兴旺才好呢!这说明我们家底越来越厚,需要打理的事情更多了!不说少爷考学当大老爷的事,就是小姐这生意,迟早要赚大银子,回头置换了三进的院落,还得再买几个女侍婆子呢。”

对对对!这说明家里的条件越来越好了。

方氏嘴角噙着一抹笑意,“都是晓静和晓初出息,尤其是晓静。”

“说起来,大小姐如今也十四了,夫人有没有考虑过……”谭嬷嬷顿了顿,看向方氏的脸色,小心翼翼地开口,“不过我倒是觉得,小姐是个主意大的人。说不定不想这么早就嫁人。”

“啊?”

方氏完全愣住了。

这个问题她从来没考虑过。

林晓静是个孝顺的姑娘,再加上有主见。这个家的大小事,基本上都是林晓静决定的。方氏已经习惯了做一个依赖女儿的母亲。

尤其是林仲平去世以后,他们这家就迅速崛起,每天忙的不成样子。根本没有人会想起这档子事。

若是那些高门显贵,父母若是疼爱孩子,就会把孩子留到十七岁再嫁出去。若是平头百姓,嫁娶就更早了。女孩子一般十六岁左右就成亲了。

定亲就更早了!很多人家在孩子十四十五就开始相看。

若不是谭嬷嬷提起,方氏早就将这件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也要少爷考上秀才以后,到时候来相看的人家才好呢。”

谭嬷嬷虽然才来了没一个月,但是看得很清楚。这个家全靠林晓静撑起来的。若是林晓静嫁出去,这个家里的生意都没办法做。

“不过这件事,肯定要小姐自己拿主意。”

“这件事啊,先不着急。”方氏思索着叹了口气。

她得和女儿商量商量再说。

两个人不说话了,继续裁剪布料。

直到夜里。

夜深人静,林晓初和盛康乐回房休息了,董宁和董安也去到了外院自己的屋子里。

方氏敲响了林晓静的房门。

“谁啊?”林晓静有些疲累了,忍不住拿着小木锤砸了砸自己的肩膀,往外走。

门一打开,竟然是方氏。

“娘,你怎么来了?”林晓静赶紧将方氏扶进来,“大晚上的,你怎么没休息啊?”

方氏没说话,只是把门关上了,然后往里面走。

林晓静二八摸不着头脑,刚想继续开口问,就听到方氏压低了声音,“晓静,有些事,我想问问你。”

一看方氏那郑重的样子,林晓静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呢。

原来是自己要不要相看人家的事。

“今天谭嬷嬷说起来,我这才发现,为娘当得不称职,都没注意到,我的乖女儿快到年纪了。”

方氏替林晓静挽了挽头发,透过有些昏暗的烛光,将女儿打量了一遍。林晓静的眉眼已经张开了一些,看起来格外精致,似乎比起两年前的她,漂亮上许多。

或者说,更具生命力的美。

虽然眉眼中透着疲惫,但是那股精神气遮挡不住。嘴角常常泛着一层自信的笑容,好像什么事都难不倒她。

这样的女儿,不知道有多少人家要抢呢。

“按理来t说,肯定是要提前相看的,免得年纪大了,相看难。你看这件事,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就好像只要林晓静说要开始相看,方氏就会给自己拉出十几个男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