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雁过经年(142)

作者:是桂不是鬼 阅读记录

“打娘胎里出来到如今还没成婚也没相好之人的人,称为母胎单身,简称牡丹。”

“噗。。。。。。嘻嘻嘻,嘿嘿嘿。”

范衡阳这么一解释,,众人看着辛青年想笑又不好意思大笑,只能憋着,但是看向她的神情却十分直白。

范衡阳这一说打辛青年七寸上了,憋红脸敢怒不敢言,两颊气鼓鼓的。冷哼了一声又回马车上了。

“嘿。还真生气啊?这风景这么好你不下来看看?”

范衡阳走到马车边拍着车身道。

没动静。

“大家伙,我看外边的河里有不少大鱼呀想来十分美味,走,咱们下河捞鱼去然后烤鱼吃,这多劳就多吃不劳者可没得吃啊。”

范衡阳故意大声道。顺道还给其他人使眼色。

“走咯,下河了,下河了,下河了。”

人群里欢呼声此起彼伏,紧接着就是脱衣服脱鞋子的声音传来。

辛青年坐在车内想‘我信你个鬼,这是公差自古以来就没在出差途中,下河摸鱼抓虾的。’

我才不上当。

等啊等。嗯?不对劲怎么听着外面好像是真的抓鱼去了。一把掀开车帘子,这岸上哪还有人。

跳下车,看见众人拾柴火的拾柴火,削木签的削木签,其余都都下河了。

王统领已经插着一尾鱼上岸了。

“胡大人,这时候你还写这折子呢?”

“辛大人。皇命不可为职责所在,职责所在。”

这出公差每隔五日就得给朝廷上一份折子,叙述外出日子处理了那些事务,这可不敢耽搁。

现在天色还早又无事,早写早了事到了驿站便可以直接休息了,不用点灯熬油的,多好。

皇宫。

“陛下。太夫又差人来问殿下的近况了。”

李总侍看着拿着随行官员上的折子,看得眉心都皱成一堆的女帝硬着头皮道。

“来。都给太夫拿过去吧。”

“是。”

泰清宫

“太夫,陛下把殿下传回来的折子给您送来了。”

“快拿来。”

太夫按捺不住内心激动,既高兴又害怕,担心范衡阳受不了车马劳顿的苦楚也担心她的身子。

第一则“七月二日,落十里坡驿站。殿下身体安泰,精神奕奕与官员、护卫同食之。三日卯时即起,洗漱毕,与众人同食之,膳毕离站。”

太夫,看完心里松了口气,身子好就好。

第二则“七月七日,落怀城驿站。一切照常。殿下身体安康无恙。召随行官员商议行程毕,于驿站大堂和众人言谈天文地理家事里外。”

这体察民情,了解民心甚好。

第三则“七月十二日,彭城外十里处兰家河。殿下安泰。殿下问翰林院辛文郎‘私开书局否?’辛涕泪横流答‘尚有八十老母下有幼儿,不敢因官做私也。’殿下回‘滚犊子!家母五十大寿刚过也,至于幼儿,汝牡丹也。’言毕,辛文郎负气而闭车不出。殿下率众人下河采鱼鲜烧烤而食,晚宿于彭城。特注;牡丹之意为自娘胎里出生到及笄之后还没成婚亦无婚配之人,称为母胎单身,简称牡丹。”

太夫“。。。。。。。”

“太夫,可是殿下身子有恙?”

得福看着太夫脸色不好,加上也是看着范衡阳长大的,心底里其实也暗暗担心。

“你自已看吧。”

太夫一时间找不着言语来回得福,便把折子递给他让他自已看。

得福急忙接过折子一看,笑着摇头道“从折子里看殿下这一趟是舒心的,变得随心恣意不少跟少时一般,不似在宫里时那般拘着。”

“从小你就放任她,眼下已经及笄了还是这样子像什么话。”

“太夫,您也没少由着殿下啊。”

“。。。。。。”

第4章 读书为何

彭城

“辛青年,这过了彭城便离南苏不远了吧?”

“回殿下。彭城一过就是南苏的省域了。”

“我记得你是南苏云梦县人,云梦隔彭城好像不远哈?”

“殿下好记性。云梦到彭城快马不过一天的路程。”

“嗯嗯。”

辛青年不知范衡阳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一到彭城驿站便单叫自已来她的房间说商议要事。

要事就是这?

范衡阳一路走来越发觉得不对劲,到了彭城更加确定了。南苏今年发的洪灾按当地官员的上报的折子来看,较以往有过之而无不及。

彭城离南苏这么近,为何全城丝毫没有受影响的迹象?洪水过境农田被毁,庄稼颗粒无收,那百姓定会因饥荒而选择去外乡逃难,这彭城定是不能幸免。

可范衡阳到彭城时,眼见景象皆是世风清朗、百姓安居乐业一片祥和,半个流民都没有。

这未免太过怪异。

而且刚刚问辛青年她老家到彭城的路程只是为了确认,云梦县也是这次南苏洪灾中的受灾重县。

“辛青年,你寒窗苦读多年何为?”

嗯?这五殿下是下午吃河鲜中毒了?脑子吃傻了?

这一句天上一句地下的,是要干什么?

“回殿下。读书人自然学先贤圣人报效国家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不管咋样,表表决心总是没错。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想这是每个读书人的初衷吧。”

范衡阳是调看过辛青年的档案的。

辛青年云梦县人,少时家景颇丰,是家有祖产之辈,可随着她的母亲年纪越长收入骤减加之染病,一家人不得已开始变卖祖产过活,到她十二三岁时家道基本上已经完全中落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