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九零年代养娃记事(101)

作者: 颜月出 阅读记录

月嫂那个汗啊……

这可都是她的看家本领!

但她又不敢不教。

别人家她可以委婉拒绝,孟丽这边她不敢。

张文海和孟丽亲自带孩子睡在主卧,干妈带着月嫂住在对面陆涛涛家里。

向东娘跟张向东住租的房子里,每天几趟来回跑。

至于陆涛涛……

当初为了给孟丽安胎,他装好的房子给了孟丽,陆大通给他买了对面的房子。

现在为了给孟丽坐月子,他又被亲妈赶回了家,他妈要带着月嫂住他的房子里,嫌他碍事。

这次陆涛涛不妥协了!

“我就不回去,你们稀罕孩子,就不能让我稀罕孩子吗?”

反正他打定主意,就要留在这里,天天可以看到他干女儿兼外甥女。

“行吧,你愿意留就留吧。”

干妈住在主卧,月嫂住在次卧,户主陆涛涛被赶到了书房。

为了不打扰孟丽和孩子休息,做饭都在陆涛涛的房子这边进行,做好之后再端到这边给孟丽吃,其他人也在陆涛涛那边吃。

所以等张文海发现大家都在跟月嫂学习技能的时候,哭笑不得。

他亲自给月嫂发了一个大红包,给大家当学费。

并跟月嫂保证:“我家里人太过紧张孟丽,她们学这些是为了更好的照顾孟丽和孩子,不是为了跟你抢饭碗,请您放心。”

月嫂当然放心了。

不说孟丽和张文海是被各层领导看中的人才,就说陆家,本地有名的暴发户,那么有钱,怎么可能会抢她的饭碗,张家四个妯娌也不会,她们就是为了争着抢着照顾产妇。

她已经看开了,从以前的不情愿到现在尽心尽力的教。

连大领导都要跟孟丽和张文海处好关系,她近水楼台先得月,自然要把握住这次的机会。

所以张文海的红包完全哄好了月嫂,她教的更加尽心,对孟丽也更加尽心。

孟丽生孩子的辛苦和疲惫,一点点被驱散。

恶露排干净之后,她觉得自己恢复的很好,要承担照顾孩子的事情。

但是大家都不同意。

白天大家都在,用不上她,晚上则是完全由张文海代劳,换尿不湿,洗屁屁,张文海亲力亲为。

尽管月嫂和干妈说很多遍,孩子醒了就打那边的电话,t喊她们过来,但是张文海没打过,他愿意照顾孩子。

这是两辈子才求来的机会。

生孩子之前,孟丽问张文海:“张文海,我们给孩子起个什么名字好?”

张文海说出想了很久的名字:“就叫张忆荷,让她记住妈妈的辛苦,也提醒我们珍惜现在的幸福。”

曾经他们有钱,没有孩子。

他有很多的诱惑,孟丽有很多的怨恨。

但是他一直坚守原则,而孟丽再痛苦也没有放弃他,他们一直在努力。

现在终于把日子过好,终于有了自己的孩子,是他们爱的结晶,也是他们爱的延续。

他们一定要记住以前的求之不得,记住以前的相守和期盼。

不光要提醒自己给忆荷最多的爱,也提醒彼此,那么艰难都没能分开的两个人,这辈子有幸再做夫妻,还有了忆荷,他们一定要更加珍惜彼此!

一定要守护好这个家!

当张文海感慨万千的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孟丽用力点头,眼中闪着泪花,附和:“忆荷好听,我们就叫忆荷了!”

忆荷的出生让张文海感动的大哭一场,这件事在全县流传,甚至传到了市里其它的地区。

正好政府在大力宣传生产标语。

“生男生女都一样!”

“只生一个好!”

“妇女能顶半边天!”

所以,宣传人员就直接拿张文海当现成的例子,到处宣传。

一时半会改变不了重男轻女的思想,但生女儿的产妇有一部分得到了更好的照顾,有一部分能理直气壮的维护自己和刚出生的女儿。

县领导甚至要来给张文海送锦旗,被张文海客气的拒绝。

“无功不受禄,我只是疼爱自己孩子而已,并没有刻意做什么。”

但是这面锦旗最终还是发到了张文海手里。

张文海接到的时候,看到“优生优育”四个大字,有一瞬间的无语。

随即笑着表示:“孩子满月宴请大家都来,收到所有的礼金将以孩子的名义捐到县里的孤儿院,请领导们赏光参加,并监督。”

领导们给他竖了大拇指:“感谢张先生对县里的贡献,我们一定来!”

张文海全权安排满月宴事宜,只等那天的到来。

而孟丽,则尽力恢复自己的身体和身材,在保证身体营养的同时,合理膳食,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用力吃喝用力催奶。

“奶水不够就追加奶粉。”

这是张文海的原话,甚至家里的奶粉也是他找人买回来的。

孩子的饭量逐渐变大,孟丽的奶水确实跟不太上,那就混合喂养。

月嫂有些心虚,试图解释:“张先生,不是我不努力照顾产妇,是大家体质不一样,有些产妇喝水都能当奶牛,有些使劲补也没多少奶水,还有的是产妇体虚气血不足,奶水特别少,稍微吃不好或者心情不好,甚至还会回奶。”

这些张文海都知道,他也理解。

“没关系,李姐你照顾的很好,我们全家都很感激你,我们混合喂养就行,不用刻意催奶,孩子很重要,孩子妈妈一样很重要,我们要努力照顾她们两个。”

月嫂看着又高又帅又有出息的张文海说出这么体贴的话,真的,那一瞬间她感动的眼眶一热,差点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