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年代养娃记事(121)
第 72 章
四个哥哥照顾爹娘, 这其实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老五不用操心,哥哥们也能多一个挣外快的机会,毕竟大家都太穷了。
还有一层没有说出口的顾虑。
四个哥哥不约而同的想:“万一离文海近了, 爹娘惹幺妹不高兴咋办?不是说幺妹脾气大,主要是自己爹娘自己了解, 俩人有点老糊涂说话不中听,做事也难看,不惹幺妹生气是不可能的, 幺妹又不是受气的主,别为了照顾爹娘让老五两口子闹矛盾,他们俩要是离婚了,这个家就完了。”
看来前期张文海威胁的言论很管用,不光张富喜和刘春妮相信孟丽一个不高兴就会跟张文海离婚, 几个哥嫂也都相信。
于是四个哥哥默默对视一眼, 心有灵犀的点头。
老大当代表发言:“老五, 不用麻烦了, 你孝顺爹t娘咱们都知道, 但是没必要, 你看吧, 如果咱们五家轮流,一个月一家, 你给爹娘租房子每五个月要空四个月, 没轮到你的时候, 一直空着不划算, 再说了, 我们跑去你租的房子照顾爹娘,不方便, 所以不用你轮,我们四个当哥的就行了,你忙你的事业!”
老二附和:“你跟幺妹做的都是大事,咱也帮不上忙,就只能在照顾爹娘方面出点力,你可不能不让我们干,不然要哥哥有什么用!”
老三老四也是这个意思。
“就这么说定了,就我们四个大的轮流。”
张文海谢过哥哥们,表态:“那不能让你们吃亏,这样吧,几个孩子还小,爹娘年纪大了,都需要营养,我给老人小孩订牛奶,给他们补补,我虽然不另外租房子给爹娘,房租钱拿出来补贴给你们,我知道你们不想要,给嫂子的,让嫂子当零花钱。”
事情就这么说定了。
四兄弟知道爹娘肯定会惹媳妇生气,但媳妇拿了文海的钱,心里总要舒坦一点。
他们这些当丈夫的想的没错。
老五两口子太忙了嘛,指望孟丽伺候爹娘,没人敢想,她不让老五伺候就不错了,她哪会伺候爹娘,根本不会也没时间。
没有时间出力,但出钱了。
媳妇们都没意见。
也没人敢有意见,当她们是傻的吗?
老五两口子这么出息,巴结还来不及,怎么敢得罪老五和孟丽,老五孝顺,她们就跟老五一样孝顺,这样老五才能念着他们,有好事才能想着他们,四个哥哥呢,你家不亲香,别家想办法亲香,总能分个远近,谁也不想当远的。
至于老五孝顺这个事,公认的,毕竟老五现在有钱不说了,以前没钱的时候,是第一个给爹娘买新衣服,给娘买金戒指,第一个给爹娘端洗脚水的人,虽然老五在媳妇和娘吵架的时候帮的是媳妇,但是老五对爹娘孝顺,没人怀疑。
张富喜和刘春妮父母凭子贵,四家都打算捧着他们。
生怕他们一个不高兴,跟老五两口子告状。
儿子们一个赛一个孝顺,儿媳妇也不甘落后,争着抢着要把爹娘先接到自己家,这个年代的人淳朴又孝顺,不孝顺的人但凡传出去一星半点,唾沫星子能把人给淹死。
别人能伺候爹娘,他们当然也能。
生了女儿被婆婆嫌弃的时候照样孝顺,现在好歹还有老五的补贴,看到钱的份上,更孝顺了。
嫂子们第一时间收拾东西,准备好爹娘住的地方。
说实在的有点可怜,他们都没有自己的房子,爹娘来了,他们只能把自己的床让出来,然后带着孩子再搭一个简易的床睡觉,用布帘子隔开。
没办法,很多人家都这样,他们也不觉得委屈。
偶尔会想老五的房子,羡慕啊。
希望他们好好的努力,以后也能住这么好的房子,就算没那么好,有个宽敞的家也行啊。
毕竟有老五和幺妹在,就算他们不给哥嫂走关系,只要他们立的稳,就没人敢排挤哥嫂。
哥嫂们只要好好努力,单位一定能看得到。
比如老大。
老大就是他们的榜样,老五的房子就是他们的动力,不光要孝顺父母,还要好好工作住大房子,让孩子好好学习比他们出息。
这些都属于正能量,各家都有一些小心思,但是总体来说往好的方面发展。
张文海不可能当甩手掌柜,他以前开着车跑张村,一个星期去一趟,现在离得近,一个星期有时间就去过两趟三趟的。
每次去都不空着手,爹娘在哪儿他就往哪里送东西,肉啊,菜呀,虾呀,只要家里有的,顺手就拎过去。
他知道父母的德性,有理不饶人,没理争三分。
总想着,看这些东西的份上,嫂子们心情好一点,就不会生那么多闲气。
老大一家,第一个接夫妇入住。
作为家里的大哥大嫂,很有担当,尤其是张文江,他是最能体谅父母不容易的人,无论刘春妮和张富喜怎么挑毛病,哪怕就是一天天瞎闹,闹着要回家种地,闹吃的好还闹吃的差,他可以将他们当孩子一样哄着。
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态度,张文江是这样,程颖也是这样,一切都顺着公婆,那么珊珊哪怕打心眼里不喜欢爷奶,觉得爷奶到自己家里住,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了,家里面的笑声没有以前多了,她每天不敢笑,被骂了甚至也不敢哭,战战兢兢的,好可怜啊!
以前过年的时候去奶奶家里才会难过,现在奶奶跑到她家里了,天天都难过。
珊珊小小的心里面想: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
她问程颖:“妈妈,爷爷奶奶什么时候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