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年代养娃记事(161)
二嫂得到了最想要的,投桃报李,人不在婆家这边住,东西从没少过。
但凡有个节,就会拜托孟氏果园运输队的同事顺路给张村的爹娘带东西,每个月都会拿出五分之一的工资孝顺爹娘。
明明爹娘不缺钱,也不缺东西,二嫂坚持做她自己的,她说孝顺是本分。
二哥与她终于破镜重圆,婆家娘家做到了平衡和安稳。
三哥呢,念及爹娘的不容易,将心比心到孝顺老丈人丈母娘,体谅他们养大了三嫂不容易,认为孝顺爹娘应该的,从结婚到可欣6岁,期间除了勉强吃喝,竟被极品丈母娘连骗带威胁,交上了所有的积蓄,有时候还要借钱给。
明明已经这么大方,竟在外面落下小气抠门的名声,因为要勒紧裤腰带还钱,长到三十多岁,三哥竟然只吃苦,没有享过福。
当然,是福是苦每个人自己清楚,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三哥娶到三嫂是开心的吧?
两口子被逼到这个份上,三嫂自己扇自己嘴巴子,三哥却没有埋怨她一句,更没有后悔娶她。
三嫂呢,为了能上大学,为了改变被换彩礼的命运,努力念书,跟家人承诺毕业了工资会分给娘家一部分,才能成功上大学。
娘家说话不算话,说好的钱不满足,贪得无厌的掏空他们两口子,三嫂打落牙齿往肚里吞,竟然从没在他们这些兄弟和妯娌跟前露过口风,更没哭过穷。
她虽然包子,但能走到今天,也是她为自己的命运抗争的结果。
被吸了这么多年的血,什么养育之恩都还了。
往后不当包子,经过这个槛以后,夫妻同心,一定会过的更好。
稳重的、总是沉默的三哥,也许会有更鲜活乃至调皮的一面。
至于四哥,他一个农村出身的穷小子娶了镇上姑娘,天生矮人一头。
老丈人和丈母娘虽然不极品,但是溺爱自己家孩子,认为闺女嫁给他受苦了,经常“提点”他,让他对媳妇好一点。
四哥为人孝顺,没有不满,除了媳妇过年在婆家受委屈,平日四嫂在自己家和娘家,那就是受宠的幺妹,想吃就吃,想喝就喝。
两口子没有大矛盾,也没有大烦恼。
大哥当上官之后,自己和孟丽出了名以后,四哥丈母娘家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对四哥那叫一个和颜悦色,夸着捧着,就差捧四哥臭脚,四哥的日子以后也不会差。
爹娘呢?
经过这么多事情,俩人的性格都有所改变,爹不沉默了,不暗中给娘指挥了,娘不挑事了,不骂媳妇了,更不敢重男轻女,逼五个儿媳妇生大孙子了。
那么,这个家就没有大问题。
有自己看着,安排着,一定能安安稳稳的。
至于大姐和大姐夫,两口子一直拎的清,又出力又费心的在张村伺候爹娘,做了他们五兄弟做不到的事情。
他们会像以前一样,承大姐的情。
张文海给两个人都办好了养老保险,岁数一到就能领退休工资,这是张文海给他们的补偿。
还有孩子们,大姐大姐夫家的三个孩子,他会竭尽全力的培养,会哭的孩子有糖吃,这种不会哭的孩子,吃更多的糖才叫公平。
只要他们努力,愿意走有多远,他就托举着他们走多远。
这可能是唯一违背重生初衷的事情吧。
最初,他和孟丽一样的想法,哥哥嫂子们自立更生,各上各的班,不能啃他们。
他们不给别人养孩子,谁生的孩子谁养。
不插手哥嫂与爹娘的事情,因为包子不知道感恩,还会反咬一口,怪他和孟丽不孝顺。
然而,一步一步走到现在,所有的事情都跟上辈子不一样了。
哥哥们一个个在改变,不再陷入愚孝的死循环。
嫂子们也一个个立了起来,不愿意再当包子被欺负。
四对哥嫂都在努力的工作,努力的生活,努力的养孩子。
孩子们呢?
上辈子只想着不劳而获,带着丈夫孩子还有丈夫的全家,啃他这个小叔,算计他的财产。
这辈子一个比一个努力,就连最小的可莹也会说:好好学习以后像小婶一样,当状元,当有本事的人。
她们把孟丽当成榜样,亲近她尊重她,渴望跟她一样成功,当有出息的女孩子。
不管能不能做到,不管学成什么样,这几个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往积极努力的方向发展。
之前夏夏丢的时候,大人们着急,她们也跟着着急,担心夏夏,会为她路。
对小荷,也有姐姐的担当,小荷有她们没有的,没有心生嫉妒,被爸爸妈妈教着要爱护妹妹。
曾经不劳而获、不相亲也不相爱的姐妹,珊珊难产死掉的时候没人伤心,只知道拍手叫好庆幸少一个人争家产。
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孩子们却在童年的拐点处,勇往直前,走向了正确的道路,没有分叉。
人不是一成不变的。
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也没有一段婚姻是完美的。
知错能改,患难扶持,只要齐心协力,总能把日子过好,会越来越好。
不管是张家这边,还是陆家这边,都会越来越好。
自己和孟丽也会越来越好。
当然,无论是谁,都不能当包子,都不能被心怀恶意的人吸血。
三哥三嫂不能,孟丽也不能。
张文海清楚,孟丽娘家那边暂时消停,只是他们不知道孟丽发财了,更不知道孟丽在哪,交通不发达,出门太贵,出门太难,他们没有勇气出门找一个失踪几年的闺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