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都是反派角色[六零](20)
“来看小姑,她也在里面工作。”
说话间,李秋言还不忘给老爸使眼神。
李建文似乎也想到了出院时,妻女得到的收获,眉眼含笑,热情地补充说:
“刚结束秋收,和大队预支了点新鲜的粮食,送给妹妹,让她们一家也吃点今年的新麦。”
同时,他还将放在身侧的背篓的布袋子打开,让焦明岸看看新麦的样子。
只一眼,焦明岸就心动不已,浅黄色的新面闻着就香,虽然比不上富强粉,但是比他们平日里能够分配到的面粉等级,还是好上不少。
想到爱人刚刚生产,急需一些好营养的东西补身体,他看这农村人自家磨的面粉就不错。
唯一可惜的就是人家是特地给自家亲戚送来的,他想要分一杯羹有些难度。
想到这,焦明岸打量了一下李建文,发现对方眼神中的活络,立即调转话头。
“能够有你们这样的亲戚可真是好。人人都说城里的生活好,可是什么都要靠粮本按分配。手脚不快一点,轮到自家的就全都是残次粉,想吃几顿面条都难。还是你们村里好,想吃什么自留就行。”
一听到有人夸赞农村,王大丫脸上的笑意根本抑制不住。
“哈哈哈!小伙子客气了,村里也没那么好,什么都要自己干,一年到头忙活下来,也就分到点粮食而已,也就这点好,还能给女儿送点粮食。”
话虽如此,她的脸上可没半分谦虚的意思,眼睛都快笑不见了。
焦明岸也从中听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继续说:
“您老真是客气,能有您这样的母亲,您的女儿真是有福气,特意送粮食。说来也是有缘,上次在医院多亏您媳妇帮忙,我爱人才能顺利生产。我是纺织厂后勤处的焦明岸,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可以让保安通知我。”
最后一句话,焦明岸明显是在看着李建文的眼神说。
“一起住院,帮忙就是顺手的事,你太客气了。”
王大丫一听焦明岸还答应以后帮忙,瞬间觉得以前一棍子打不出个响的三媳妇,还有点用处。
“马上厂里也要下班,我不耽误你们的时间,先走了。”
“你去忙,去忙。”
王大丫一听,连忙摆手示意焦明岸有事先走。
焦明岸点头示意,转身离开。
李家人纷纷对着他行注目礼,甚至王大丫还感叹道:
“一看那个小伙子就知道是干部,衣服居然有四个口袋,比你妹妹干的活轻松,挣的又多,真厉害。”
就在她还在感叹时,下班的李玉华一出门就看到熟悉的身影,立即兴奋地喊出声:
“妈!三哥!”
“诶!我的乖女儿。”
闻言,王大丫立即朝着女儿走过去,关切地将人上下大量一番,解释她们造访的原因。
其实李玉华也早有预感,每年秋收结束后,家里都会送粮食过来。
她早就有心理准备,只是不知道今年是哪一天而已。
和母亲交流一番感情后,李玉华立即带着娘家人往家里走。
靠近自家大门时,她高兴地说:
“正好前些日子厂里庆祝国家成立,得了点干货,正好妈你来了,今天就做来吃。”
“哪里用得着那么麻烦,简单做点吃的就行。在家里,还不是随便糊弄一口就行,哪里用得着那么麻烦。”
“咔哒——”
“妈,您这话说的。您难得来家里,肯定要享点女儿的福。再说,再放下去也不知道是谁吃,您就别客气,当做是帮女儿的忙。”
话音刚落,门被李玉华打开,空荡荡的屋子让人疑惑。
王大丫好奇地问:“你家婆婆呢?小军呢?”
“应该是带着出去玩了。”
“那也应该做饭呀。你和陈栋都要上班,她在家带孩子顺便做点饭,怎么了?我来给你搭把手,快点吃午饭,我和你三哥还要赶晚班车回去的。”
“不着急,在家里睡一晚再回去,我们好久没一起说话了。”
王大丫很是心动,但是一想起亲家母,立即打消心中的念头。
“不行。刚结束秋收,家里还有不少活要忙活。家里一堆人等着我拿主意,长时间不在家都要乱套。还是要抓紧时间回去,你们家的玉米放在哪里,我先给你煮上。”
说话间,她撸起袖子,就要动手。
李玉华连忙将人拦住,提议道:
“妈你和三哥不是带了新磨的麦粉?今天就做一顿打卤面。”
不等母亲阻止,李玉华已经打开袋子,将里面的面粉盛出来,倒进盆里,加上水,绝对不给母亲犹豫的机会。
就这样,她还不忘看向一侧的李建文和李秋言父女俩,喊道:
“三哥、秋言,你们俩先坐着等一会儿,马上打卤面就好了。”
“你们慢慢来,不着急。”
李建文熟络地找地方坐下,还招呼女儿一起。
李秋言打量t了一下狭窄、光线昏暗的楼房,随意改建,不到十平米的餐客厅,心中有些意料之外,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因为作为医院的环境都好不到哪里,普通的居民楼就更别说了。
如果住在城里是这种条件的话,李秋言忽然觉得村里还不错,至少视野开阔,光线充足。
李建文瞥见女儿眼神中的鄙视,心中不禁觉得好笑。
“你个小丫头,还挑上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欢城里的生活,特别是你奶奶和大伯一家。”
“什么?”
李秋言疑惑地望向父亲,不明白他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