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青史为聘(8)

作者: 周行天下 阅读记录

王萼停下步子:“这家春斋楼的口味不错,袁姑娘想试试么?”

不等裴昭回答,金烛笑道:“袁姑娘这回别客气,毕竟王家是这春斋楼的大东家。”

跨过门槛后,一个十五六岁的年轻娘子迎了上来,笑得眉眼弯弯:“见过二公子!今日,是要和王大人一个雅间?”

裴昭记得王萼的父亲王修是个喜欢穿布衣、戴桃木簪子的中年男子。当年王修和阿父交情极深,两人时常一起出去垂钓。阿娘常说:“东野一和王御史出去垂钓,就跟修仙似的,饭也不用吃,觉也不用睡。坐在湖边一动不动,能呆上一天。”

王萼笑着摇头:“不必。还有,隋玉,也不要告诉阿父某来过这件事。”

叫隋玉的娘子看上去虽有不解,但仍是甜甜地应了一声,领着他们上楼,很快,步子便停住了,回过头忧心地看着王萼。

迎面走来的一行人各个紫衣朱服,是来此聚餐的朝中大臣。

“阿父。”王萼神色微变,接着又道,“见过晋王殿下,见过韩尚书,见过刘舍人。”

裴昭也跟着行礼。行完后,看到崔珩一脸淡漠地看着自己,似有话想说。

看上去猜到了自己去过质库。

“王御史,不如让二公子同我们一起吧。”被称作“刘舍人”的红衣官员笑道。

“恐怕不妥。”王修摇头,“刘舍人先陪殿下先入内,某还有话同犬子说。”

“本王有话想和袁姑娘说。”崔珩却道,说完,便走进了雅间。

气氛有些古怪,裴昭关切地看了王萼一眼,但王萼面色极差,垂着眼眸,没有看回来。

雅间内有一股清冷的檀香,是雪中春信。

等裴昭坐在崔珩对面时才发现,这香味不是从香炉里飘出来的,而是他衣带间的味道。

崔珩没有立刻说话,而是抬手斟起茶,斟完后,将其中一盏推到裴昭面前,平淡地问道:“今日怎么还是和王萼在一起。袁姑娘在京城没有其他的朋友么?”

“当然有。而且……”裴昭将目光从盏中晶莹的茶水上移开,“殿下,我朋友很多的。”

他淡淡一笑,切入正题:“明日是七日的最后期限。若姑娘还是决定拒绝,今日便可将令牌还给本王,省得再来晋王府一趟。”

隆德质库的事情,十有八九是他搞的鬼,竟还在这里装什么温柔体贴的好人。

裴昭低声道:“殿下说什么‘不会勉强’,可我明明没有拒绝的余地。”

崔珩错愕地抬起眼:“为何这样说?”

漂亮的凤眼中闪过迷茫,似乎真的不知道原因。这倒令裴昭有些糊涂。

倘若不是他赎走香奁,那便是齐王或者常乐侯。

当年阿姐是齐王妃,阿姐一死,齐王便数年未返过京城,如此看来,还是郑府的那位常乐侯可能性最大。

常乐侯为人嚣张跋扈,和眼前的人一样令人头疼。

裴昭叹道:“因为,想来想去,我还是希望能来大理寺,我听说大理寺卿和殿下交好,所以……殿下的门客,要签生死状吗?”

崔珩微微扬唇:“袁姑娘,那是死士,不是门客。但你若是愿意签,本王亦不会拦着。”

裴昭也忍不住抿起嘴,没想到这人还有些幽默。

隔壁传来饮酒作乐的丝竹声。裴昭觉得腹中空空,便道:“殿下若没什么事,我先告退一步。不打扰殿下一会用膳。”

他也跟着起身:“袁姑娘要和王萼一起么?”

裴昭望了他一眼,有些不解。

不然还跟你一起?

“殿下若是想一起来……也可以。”

崔珩闻言,轻笑出声:“袁姑娘在想什么,本王可不会自讨没趣。”

端午

春斋楼一别后,裴昭很长一段时间没见过崔珩,若不是那枚令牌还在,裴昭差点以为自己记忆出了差错。

但想到大理寺任职的官牒一出,他便要差使自己查案,裴昭愈加珍惜起清闲的日子,日日骑马赏花,不知不觉,一晃就是端午。

端午盛会,西市卖艾虎、药酒、香袋、锭子药的摊贩一字排开,熙熙攘攘,煞是热闹。裴昭买好菖蒲酒和五彩线,正要去粽子铺买点蜜枣粽时,却听到了一声凄厉急促的马嘶。

“哎呀呀!出事啦!出事啦!”

红漆马车前,篓筐翻倒在地,蔬果落得满地都是。布衣老者躺在地上,双腿血肉模糊。围观的人夸张地叫道:“那马车疾驰而来,‘砰’地一声,李大哥就,就——真是惨哇!”

“狗东西,赶紧滚!”车夫扬起马鞭,甚是凶神恶煞,“若是惊扰了我们小姐,可不是断腿这样简单!”

老者支起胳膊,想要往路边爬,但没过片刻,便瘫倒在地,痛得浑身发抖。

裴昭看着不忍,抬步上前,却被旁边的大娘一把扯住衣袖。

“小娘子,那是贺家的马车。他们的事,少管。”

听闻此话,周边的人瞬时骚动起来。

“俺听说,贺家小姐未来会是晋王妃!”

“贺小姐千娇百媚,国色天香,和晋王一起,当真是郎才女貌!”

裴昭想起在偏殿听闻的谈话,脚步微微一滞,实在不想得罪顶头上级的未婚妻。

但老者的惨状,又实在令人看不下去。

两秒后,裴昭拨开老妇的手,走上前,一板一眼道:“大哥,按照大周律法,闹市跑马,需要笞刑五十。你若是不想入狱,把老先生送到医馆,让你家小姐赔偿……否则,若是闹到金吾卫那,就不只是赔钱了事这样简单。”

见有人站出来,周边的商贩也纷纷上前,把老者抬到一边,手忙搅乱地替他包扎起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