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白雪歌大唐(132)

作者:摇摆团扇 阅读记录

李隆基不可置信的看向李大河。

“兵部连年减支,新御寒冬衣迟迟发放不下来,李军使已经连续三年向洛阳上奏了,可上面每次都用各种理由推脱。哦,在下忘了,上官是司刑寺少卿,怎知戍边地区的疾苦。”

李隆基五指微微蜷缩。他将兵士脸上的积雪抹开,身上衣袍整理好,又叫来近卫准备挖个坑将其埋了。

“不劳少卿费力,风雪即墓冢。”李大河俯身将兵士胸前的军牌摘了,道,“当务之急我们要加快脚程找到遮蔽之地,否则各位上官身娇体弱,我怕大家吃不消。”

李大河一番夹枪带棒的揶揄,让场面一度陷入尴尬。

十四抱了刀站起身走到李隆基和李大河的中间,眼光里充满挑衅。

“十四。”李隆基站起身来,冷冷道,“多叫两个人挖个坑,将这位兵士埋了。”

“是。”十四领了命,不忘留给李大河一个警告的眼神,转身向雪里走去。

高冲立在一旁不知所措,现下终于有了插话的机会,于是他拉着李大河道:“我说李大狗,你也太不厚道了,人家上官一个时辰前才救了你。。。”

李大河一怔,攥紧了拳头。

几人说话之际,又有两个兵士从马上摔了下来。两个兵士额头发着热,口中呓语,正摸索着脱自己的衣服。

“糟糕,千万别让他们脱衣服,会死的。”高冲边帮忙盖衣领边大声喊。

李隆基闻声赶过来,吩咐所有近卫过来围成一圈。

这时高冲也喊道:“大家都围过来,靠紧点!”

李隆基脱下身上的裘衣将两个兵士裹住,随后从革袋里掏出一粒药丸,一分为二给兵士服下。十四看在眼里,欲言又止。

“十四,去取壶烧酒来。”李隆基道。

“我去我去。”张君君举手道。不一会儿,张君君便从驮包里取来一个牛皮囊。

高冲接过来一看,道:“这。。。这是突厥人的酒壶?”

“嘿嘿。。。方才在战场上捡的,我尝了一口发现挺不错的,就偷偷捡回来了。”张君君咧着嘴笑。

高冲一把将酒壶往张君君胸口一撞:“要不说你是个机灵鬼呢。。。”他抖着手把酒壶盖子揭开,捏着兵士的嘴就往里灌,“突厥人的酒烈,御寒。”

过了一会儿,两个兵士停止了呓语。

李隆基环顾四下,风雪依旧没有暂停的意思。他招来苏禄,问道:“前方有无遮风蔽雪的地方?”

苏禄掏出随身携带的羊皮卷道:“除了北辰山,最近的大石丘在东北向二百里。”

“二百里。。。”李隆基呼着白气看向地上的两个兵士,“太远了,来不及。”

“少卿。。。”李大河双手交叉施了一礼,在遇上李隆基的目光时又尴尬的把脸转到了一边,道,“在下建议,去北辰山避险。”

“啊?”在场几人无不吃惊的瞪大了眼睛,仿佛听错了一般。

高冲道:“李大狗,你是不是冻傻了,去北辰山?去送死?”

李大河没好气的瞪了一眼高冲,道:“这样大的风雪,我们扛不住。北辰山很大,我们沿着边界走,小心行事便是。”

李隆基转头看向苏禄。

苏禄会意,点头道:“北向五十里,北辰山的边缘有一处小山谷,我和乌图来的时候去那里找过水喝。山谷北面山高,可以挡一些风雪,而且去那边的话我们还可以补充点水。”

“可是有水源的地方,突厥人肯定派了兵戒备。”石大江道。

“怕个毛啊,几个守夜的兵而已,摸黑干掉就是。”几个兵士嚷着。他们现下仍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都觉得突厥兵不过尔尔。

“我们去取水的时候并未见到守兵。可能北辰山水源地多他们照顾不到每一个水源,但也可能是阿史那部看我们是突厥人,放了我们一马。”苏禄道。

见李隆基皱着眉头思考,李大河禀报道:“我们拷问了伊布儿,北辰山里的是突厥此次大军的辎重部队,总共约一千人,分了三个营地驻扎,首领是默啜的侄子,阿史那阙。”

“信息可信度高吗?”李隆基看着李大河,眸子里的审视一闪而过。

“应该可信,伊布儿是图额安插在阿史那阙军营的暗桩,此二人面上和谐暗地里有争斗。”

李隆基看了看天气,他预估大雪至少会持续到天亮,遂决定采纳李大河的意见,全部前往北辰山山谷避一夜风雪再走。毕竟今夜大战半数人身上带着伤,就连体格强壮的他也自觉扛不住这样的冻寒天气,再待下去,恐怕大部分人都熬不到天亮。

丑时一刻,几个兵士策马至北辰山外二里地下了马,徒步摸进了舆图上的小山谷。

山谷三山环水,形如马蹄铁。山壁坡度整体较缓,北面略高,北面山坡的角落处还有一条约一尺宽的羊道通往山背面,山谷中间有一条半结冰的细小溪流在缓缓流淌着。不得不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便是如此,这里简直就是上天特意留给艰难旅人的一处避险屏障。

幸运的是,几人贴着山壁缓缓进入山谷,四周观察了半晌却不见一个人影。

几人手持臂张弩时刻准备。其中一人试探着丢了一块石头进小溪,咕咚一声,但因为雪下得实在大,水花的声音在山谷中并不明显。

虽然如此,北面山坡的羊道上,还是起了一点反应。

那里悉悉索索响起了弱弱的脚步声。

一个兵士闭上了眼。

“一、二、三!”弩箭出击,穿透大雪直飞向羊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