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白雪歌大唐(189)

作者:摇摆团扇 阅读记录

“母亲身体如何了?”太子扶起内侍官,低声问。

内侍官又朝相王施了一礼,道:“小郡王立了大功,药草送回来太医署已经研制出药方,现下圣人精神已经好多了。”

“那三郎。。。”相王欲言又止。

“圣人那边。。。未有明示。”

相王一瞬间恍惚,被太子一把按住肩膀。

“现下西边战事不断,三郎在那边太危险了!她就这么不信她的亲儿子。。。”太子声音越来越弱,嘴唇止不住地颤抖。

“殿下别急。”内侍官安慰道,“虽然圣人没有明令让郭都督寻找小郡王,但也没说私下不让找。。。”

“你的意思是?”太子顿了顿,朝内侍官颔首,“多谢内监。”

随后他转身向相王道:“四郎莫急,我那里还有几十个精锐近卫,我这就回去下令让他们即刻赴沙州,一定要把三郎安全带回来。”

相王呆在原地一句话都说不出,他意味深长看了这位太子兄长一眼,屈膝向太子施了个大礼。

大漠天晴。

一千五百里伊居道广阔无垠,沙石飞扬满眼黄褐。

一支庞大的军队缓缓行在大漠戈壁上,疲累不堪。

后方小兵来报,临淄王伤势严重已经晕厥,图额无法,只能下令全军前往元宝山扎营。

归途漫漫,没有颉质略这个疯子的鞭策,突厥兵人人松软下来。他们当中不乏部落协军,此次被王庭征召开战本就力不从心,眼下终于踏上归途,无不欢欣雀跃。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此时相隔两百里外的大河碛上,一支陇右道军队正疾驰赶往北辰山,正好与他们擦身而过。

他们人均两马,虽然人数只有两百人,但气势如虹。

“崇明兄的这批马着实优质,沙石路上跑起来如履平地!”酒泉守捉副使邹进一边策马一边赞到。

崇明无奈笑道:“我这别的没有,就是钱多。”

邹进一个趔趄差点没抓稳缰绳,他陪笑道:“崇明兄这般豪爽,真是性情中人。”

崇明看着眼前辽阔的大漠,万里无云一片晴朗,心中暗道不好。两军交战若是兵马不足,最怕的就是这样的好天气,避无可避,除了拿命肉搏别无他法。

“此番还要多谢邹兄雪中送炭!”崇明的道谢是发自内心的。瓜、沙二州现下惨淡成这副模样,凉州竟然一直按兵不动实在可气。在收到少主的信之后,他一刻也没耽误,径直去军营把邹进拉了出来。

邹进的祖父邹守业授忠武将军,曾是苏镬大将军麾下副将,他本人因门荫庇护在肃州做了守捉城副使,未曾大富大贵,倒也偏安一隅躲过了朝廷最为动荡的几年。此次跟随崇明出来救急,他是打着西去趁贼的名义,绕过酒泉守捉使为之,后面会不会被追究个私自出兵的罪名,还不好说。

“世交有难,邹某不能袖手旁观。”邹进一边策马一边回道,“等见到苏小郎君确认他安好,我倒是想去瓜州会会图额!他老爹是个狐貍,这儿子倒是条猎犬!去年突厥人侵扰合黎山,掠了好些羊马和牧民回去,这笔账还没算!”

“朝廷没管?”

“去年正值太子失势,朝堂新起动荡,上去的文书两个月才批示下来,让咱们以大局为重。”邹进对此嗤之以鼻,“往复退缩,才造就了今日之势。”

崇明心中亦感慨,这样的日子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他们已经在这里坚守了三代人,付出了几十年心血,但这样的忠义在上面那些人眼里,仿佛还不如大云寺的一根堂柱。

所幸路途虽远,他们也一路平安抵达北辰山,并没有遇到图额大军的斥候部队。

二人到时,元白和曹光毅正在驿站庭院内交谈。士兵驻扎在驿站外休整,几乎所有人都带着伤。

崇明大步流星走过去,见元白袍子上带血,劈头就问是否被突厥军所伤。元白摇摇头,神情不似以往的淡然,浑身上下透着一股肃杀寒气。

接下来的几个时辰,众人围绕是支援李思贞大军抵御吐蕃,还是北上救急北庭都护府展开讨论。曹光毅自然是主张回沙州,伊州军则盼着众人能北上天山协助抵抗突厥。正在焦灼之时,一封肃州急报送来。

来人累得一度晕厥,在元白的救治下才缓回了一口气。

“副使,总算追上你们了。朝廷鱼书下来了!”

“什么!”众人大惊。

“鱼符和敕书,陛下同意出兵西域,凉州大军马上就要过来了!听闻是郭都督亲自出征!”

“太好了!”士兵们听闻这个天大的好消息,纷纷欢呼起来。

“终于有人给咱们撑腰了!”

“夜里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先把伤处理一下吧,凉州军来了咱们还要奔赴下一个战场。”

士兵们大喜,元白站在中央,仿佛与他们处于两个世界。

是啊,凉州大军终于来了,瓜州一万人却再也回不来了。

还有他,眼下还生死未卜。

这样的结局,实在沉重又讽刺。

在一众欢呼雀跃中,元白悄悄退了出去。

他来到马厩旁,靠着一根陈旧的木桩坐了下来。

“马儿啊马儿,你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他的内心充满了疑惑、落寞,那颗淡漠了二十年的心,像突然被人捏碎又强行合拢在一起。

身旁脚步声缓缓靠近,元白却置若罔闻。

一个摩挲得锃亮的银壶递过来,随后是沉稳的声音:“喝点?”

元白接过酒壶猛地灌了一口,他长舒一口气,硬是将眸子里的闪光逼了回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