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子,你马甲掉了(126)

作者: 一袖桃花 阅读记录

她感受着凉风扑怀,忽然就忆起些陈年旧事来。

再往前追几载,那时一切事情都不曾发生。也是这样的时节,她还记得他手里提着盏长明灯,火光映在他如雪般的面容上将轮廓勾勒的恰到好处。

她还记得他的声音那么清冷,那么飘渺。

“阿荠,许个愿罢。”

她兴致勃勃的接过那盏莲灯,俯下身放进水里,瞅着那灯顺着水流漂走了。

她已经不记得那时许的什么愿望,只记得月亮是那么皎洁,那么圆,让她在艰难的日月里还能记起来有那么一个人曾经出现过。

岸边欢声笑语,夹杂着许下的祝福,也有嗔怪之声传入沈荠的耳边——“愿望这种事情,说出来就不灵了。”

她心里又泛起酸来,也不知景安那厢如何了?

岸边渐渐起了凉风,将一句“沈姑娘?”吹的七零八落,但还是让耳尖的沈荠捕捉到,忙回头应了一声。

“季大人。”

只见季沉身着描金锦袍,整个人容光焕发,身后跟着几位小厮,不似平日里一人无拘无束,举止大方,带着为官者的气势。

许是很久不见,只觉他神色不同往日。

她收敛好神色,福了福身子。

按理说,她与季沉不过寥寥几面,即使是景安在的场合她也是识趣退了出去,今日这般猝不及防遇上,倒让人摸不准头脑。

难不成他也是来此祈福的?

“沈姑娘何故在此?”

还是季沉先抛出问题来,沈荠知道他与景安关系匪浅,也就慢慢放下警惕道:

“不瞒大人,都道这落英湖灵验,我想着试一试,或许真的能求个好彩头。”

季沉将目光暼向波光粼粼的湖面,行人都双手合十对着那莲花灯许愿,眼睛不免泛酸。

“公……景大人有说何时回京?”

景安一众此行已有大半个月,山高路远,因着蜀中水患,去信也是不便,从那寥寥无几递往朝廷的信件来看,这水灾汹涌,粮食减产,还盼着朝廷派粮赈灾。

他想到此节,不禁皱了皱眉头,现在朝廷叶亭贞一家独大,姓叶的不说赈灾,谁还敢提这事?也有个胆子大的去提了此事,结果被训的狗血淋头,像被打了闷棍似的。

而沈荠这厢不动声色的看了季沉一眼,心里却不觉暗叹道此人曾是太子伴读,总归不是叶亭贞这类心机深沉之人,这世间总还是有几个清醒的。

她微微叹气,随口捡了几句无关紧要的话说给季沉听,想着能否套出关于朝堂的消息。而季沉也不负所望,将身后跟着的小厮都遣退,将蜀中水况都一并说了。

沈荠越听越觉心惊,手指不知不觉中摩挲起了袖缘,脸色也微微发白。

“那景安他……”她忽然止住话头。

此时岸边传来一阵惊呼,原来是有位姑娘出了上联,恰巧有位公子对出了下联,周围都在起哄喝彩。

季沉幽幽叹气,本继续说下去,看她脸色如此,心里忽然计较起了另一桩事,叹气的声音便愈发大了起来。

边说边暼着沈荠的表情。

“听闻这雨势湍急,景大人可是吃了些苦头。”

“那他可是受伤了?”

沈荠闻此有些情急,语气稍快了些,话一出口便觉不对,怕在外人面前惹笑话,不自在的轻咳了声掩饰自己的失态,像是找补道:

“咳,我是说他在那边还顺利吗?吃穿用度应该是不缺,但他身上有旧疾,也不知会不会复发。”

季沉将一只手背在身后,心里默默对景安道了声对不住,这才启唇道,“蜀中阴雨连绵,据那边来信道,景大人日夜勘察,半截身子泡在水里,就算是铁打的也熬不住,但还强忍着疏散百姓,又开沟引流,这才堪堪稳住形势。”

这可不是他胡诌,那边确实来信说形势稍微好转,就等着叶亭贞拍板派粮,好回京。

那半真半假的说辞也是想试探试探景安在她心里分量几何。

沈荠倏忽不言不语,渐沉的夜色蒙上她的眸子,带着几分渺茫。

季沉看她如此模样,也不忍再哄人。怕景安回京第一件事就是找他算账,脚步不由得往后退了一步。

“沈姑娘不必担忧,景大人吉人自有天相,肯定会逢凶化吉,平平安安回京。”

沈荠点了点头,怕季沉看穿她的心事,忙把目光转向一旁。

“谁说我在担心他?只不过是连云坊里的活都快堆成山了,他再不回来,我累也累死了。”

季沉强忍着笑意,又生怕沈荠听到端倪,忙偏过身子去,有一道声音却不断的在心里叫嚣:

太子殿下,想不到您也有今天。

就在沈荠与季沉说话的空档,从桥上缓缓驶过一辆装饰繁复的马车。

那是王府的马车。

中秋至(二)

马车宽敞,里面装饰尤为精致。一方香炉内熏着烟,将叶亭贞半寐着的眉眼描的愈发看不清。他抬袖按了按额角,一双狭长的眼将阖未阖,闻着这气味倒是好受不少。

他陪着太后与皇帝登山祈福,又主持着大小事宜,确实累到了。方才一路无言,委实寂寞些,待叶亭贞缓好精神,这才启唇:

“急忙召你回京,你心里可有怨言?”

被问话的那人坐在马车一侧,听到声音,也从方才的静默中回过神来。

“这倒没有,王爷召下官回京,想来是有要事,下官可谓是不敢不从。”

叶亭贞笑两声,掀开疲乏的眼皮,像是在丝丝缕缕往外冒着冷气,眼睛眨也不眨盯着那人看。

“今日中秋,叫你回来过节不过分罢?”

上一篇: 太子的漂亮侍读 下一篇: 来自大粉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