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您是完全躺不平是吗[快穿](326)

作者: 雪山低头 阅读记录

另一边,赤水渠的进展也不错。

前几任县令在的时候经常大肆抓人服徭役, 关键去了待遇还差, 服役者吃不好、睡不好,稍有懈怠, 后面官吏追着人抽,活得简直畜生不如。

新县令来了后, 待遇肉眼可见改善了。

首先, 住的地方不管是窑洞还是草屋,一个屋里最多容纳四人, 比曾经恨不得一个草棚塞十个好太多。

安士县的冬日十分难熬,往年冬天能冻死不少人,现在的冬日,他们可以领御寒衣物,下雪时可以留在营地烤火,力役的死亡率大大降低。

还有很重要一点,就是修渠包吃。

其实以前服役也会给点吃的——一天给一顿饭,吃得还差,然后人要干一天体力活,那谁顶得住?

为了不被.徭役累死,想活命的必须自备一些干粮。

现在的包吃是真的包吃,每天至少可以吃两顿,不说人人能吃十分饱,也能吃个六七分饱吧。

他们在家里还不一定能吃两顿、吃六分饱呢!

一些农户家中子女多,没那么多田给他们种、更没那么多粮食分,干脆就将多出来的人送去赤水渠。

安士县日新月异,整个凉州也在变化着……

郎风是个不错的帮手。

各县官员先是对安士县观望了一年,次年开始,不断有官员写信过来说要为赤水渠的修建出一点力,有粮食的送粮食、有银子的送银子、有材料的送材料……就是希望以后再有造福百姓的事可别忘了他们。

以前他们觉得钟逾一个状元被外放到边疆,这辈子顶了天混到四品五品。

现在,他们觉得自己错了。

这钟逾是有点建功立业的本事在身上,说不准哪天就一飞冲天了?

趁着她还是个小县令,得好好结交!

既然是“捐”,钟逾笑纳了所有东西,派出自己县里的农事官出巡各县做农事指导,并写信回应这些官员,尽量跟他们维持好表面上的关系。

农事推广,不可能靠她一个人,提高粮产的法子想出来就是为了推广出去,她自然不会计较别人是真心还是假意,现阶段,能把事办成就不错了。

官员们都不傻,知道新沤肥法只有推广的越快才算政绩,要是报上朝京被皇上重视、过几年全国推广开,那可就什么都不是了……

如此,新沤肥法在凉州各县火速蔓延开。

安士县这边,白景没闲着,中途将改进的沤肥配方拿出来推广了一次,之后一直在缓慢改进中。

沤肥改进是一件很耗时的事情,因为无论人的想法有多快,土地里的粮食不会时时成熟。

钟逾见白景研发沤肥之余有些无聊,就打算给他找点别的事。

她想过手搓一个发电站,但是需要的前置条件可不少,就算真搓出来,对目前的晋国来说,实用性极其受限,还是算了……

转念一想,堆肥都已经让白景做了,何不让他在这基础上试试人工制硝?刚好隔壁就是燕山关,军营就可以用上。

白景一听她的描述,欣然答应。

现有条件下,人工制硝和沤肥都是以年为单位起步的项目,钟逾顺带让白景试着做了做玻璃、肥皂一类的工艺品。

这类工艺品简单,还可以联合本地商人一块儿卖钱。

安士县的商人并不多,因为安士县太穷,给不了商人发挥的空间,更多的是坐拥土地的大户。

要是在别的县城,有些大户手里有地是不愿涉及经商的,有本钱为什么不去买更多的地?

生意会破产,土地不会,年年有产且代代相传。

安士县就不一样了,这边的土地天然贫乏,粮食收的少,万一闹起天灾就收得更少。

他们都看出钟逾是个能搞事的主,当她向这些有本钱的大户抛出橄榄枝,不少人动了心思想跟她做些事。

最后,钟逾挑出几个有点头脑、人品也过关的人合作。

不过,这是钟逾给他们找来的生意,那么朝廷的免税政策是不管用的、小部分利益还得归钟逾。

这不是一笔小钱,钟逾首先想到的是拿去填赤水渠的坑,但是很快她冷静了一下。

赤水渠是个巨坑,商人们的生意才开始,短期内赚不了那么多,而且赤水渠不急这个钱。

钟逾很快想到这钱怎么花了——壮大齐民农院。

她在齐民农院又招了些人手,办了一个义学,以传授各种技术为主,t再联合上县学,将县学的学生时不时抽一批过来学习。

这样做一个是可以帮到白景的忙,另一个是县学的人本身就是县里的储备人才。

晋国的科举录用率极低,可以说是千里挑一甚至万里挑一,这些读书人最终归宿还是由地方内部消化,既然如此,钟逾是忍不了这些人只会“之乎者也”的……

三年后,朝京。

户部忽然发现一件奇事,往年税收最少的凉州,竟然突飞猛进一大截,成功脱离了最后一名,这还是在凉州一县免赋的结果。

户部的官员仔细研究了一番,很快找到了源头——安士县钟逾。

几日后,常朝日。

沈离在朝会上直接将凉州税收增加上奏给沈祁然。

沈祁然大喜,夸赞道:“这钟逾不愧是上一届状元,真乃安邦治国之才!”

沈离见沈祁然高兴,顺势再夸了一句:“更难得的是她一心为民,此法能三年内在凉州推广开,可见她没有一丝私藏之心,这份心实在可贵。”

沈祁然频频点头:“琼枝说得不错,她一声不响就做了这么多,也不邀功,但朕总该赏她点什么,你说,朕赏她什么好呢?”

上一篇: 怪夏天 下一篇: 慢冷[先婚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