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毒养女翻身记[年代](256)
“烦人。”宋未央笑着抬抬她的下巴,“再这样以后我就不说了。”陈圆圆立马闭上了嘴,还展示给宋未央看,活脱脱一个活宝。
————————————
“到了。”祝熙语打开门,见黑子银子一脸警惕地盯着身后三人,连忙,“黑子银子,她们是我的客人,没事的,去玩吧。”
话音刚落,黑子银子就放松了身形,但还是绕着郭巧三人转了一圈,仔细嗅了嗅她们手上的袋子。陈圆圆有些怕,但宋未央在黑子路过的时候还伸出手摸了摸她的脑袋,“不用怕,这是在检查咱们手里有没有危险物品呢。熙语,这是军犬吧?”
“嗯嗯,前不久刚退役的。”祝熙语她们等黑子银子检查完了才动身往院子里走,毕竟这也算是配合黑子她们的工作?
“你家真大啊!”陈圆圆说出了其他两人的心声,这院子给人的第一感觉确实就是大,光院子都有至少一百五十平,这也是祝熙语敢养两只精力旺盛的狗的底气。
“正屋是客厅、餐厅、书房和主卧,东侧这三间这边是我公公、小姑子和儿子的房间,西侧是厨房和两个客房。”祝熙语介绍,“所以巧巧姐住进来是完全没问题的。”
等郭巧参观完正屋,心里的顾虑依旧没有解除。这是她见过装修最好的院子了,连三个卫生间里都是全套的抽水马桶和淋浴系统。她低头看眼自己的衣服,如果不是高考,她大概永远也不会认识祝熙语这种条件的人吧。
手背上传来细腻的触感,祝熙语端着茶杯坐在了郭巧身边,“巧巧姐,谁都有困难的时候,我也是妈妈,别的都好说,主要是你们带着静芝呢。你看,我家很宽敞,住进来不会影响到我什么的。”
陈圆圆在院子里和黑子银子玩,宋未央从书房出来也坐到了郭巧身边。她很懂郭巧的心思的,在她爸妈下放前她对别人的所有善意都很坦然,但下放后她情不自禁就会小心翼翼起来,因为知道这样的心意有多珍贵,所以反而会束手束脚地各种盘算自己所拥有的够不够回馈给对方,“要不熙语你和韩团长商量商量?巧巧姐也和汪子明商量一下。”
“好。”其实祝熙语不用问就知道韩宥肯定会同意她的决定,韩宥一直很担心她自己一个人住遇到事了没人帮忙,但她也愿意顺着宋未央的话给郭巧一点时间考虑。她很清楚郭巧的为人,郭巧的犹豫是害怕给她的生活带来不便,而不是因为其他的原因。
郭巧的手无意识地收拢,祝熙语的提议就是为了帮她,自己这样犹犹豫豫的反而像是拿乔,更加辜负祝熙语的心意,“熙语,谢谢你,我代子明和静芝谢谢你和韩团长,我知道的,如果不是想帮我,你是不会往外招租的。我还是按房管所的价格给你,水电和暖气咱们也一起承担,院子里的卫生你以后不用操心,子明我就让他周末来陪陪女儿,平常就让他住宿舍…”
“你决定了的话就得抓紧去收拾一下客房了,里面只有家具,今天下午静芝就要到了吧?”商量完大致的事宜,祝熙语去主卧找到钥匙串,把院门、厨房和偏大一点的那间客房钥匙递给郭巧,“厨房也没收拾,但里面基础的东西都有,你先看看,以后也好补充。”
于是等郭巧看完以后,几人又一起回了宿舍,帮着郭巧把褥子和日用品搬了过来,之后郭巧就去了清大等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也等清大对于此事的解释。
祝熙语则趁着这个时间把主卧重新整理了一遍,将宿舍里带回来的各种褥子拆下来用洗衣机洗干净,洗衣机是放在西厢那边的卫生间的,当时韩宥想着以后若是找了保姆方便她使用,就没放在东厢韩明胜几人那边。
对洗衣机祝熙语就没有共用的意思了,毕竟这是洗贴身衣物和床上用品的,祝熙语不能接受和除了自己亲人以外的人共用。但她也没有特意挪走,她相信郭巧不会私自用,就算用了也能看清楚一个人。
对于郭巧,祝熙语接触时间虽然比较短,但是祝熙语对她的性格还是挺了解的。就像郭巧刚刚一开始就主动承诺了汪子明不会留宿一样,即使祝熙语可能并不在乎那个“夫妻也不能在别人家一起住”的说法,郭巧也会提前规避和表态。
郭巧是一个很细心、很贴心也很有分寸的人,祝熙语觉得她并不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麻烦。事实也是如此,在之后的日子里,祝熙语和郭巧母女相处得很愉快。
郭巧比在宿舍里还勤快,除了祝熙语的卧室和书房,其他地方还等不到祝熙语自己动手她就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哪怕祝熙语再制止也依旧照做,祝熙语只能时不时给静芝买点零食作为回馈。郭巧和祝熙语还是同一个专业的,两个人校内校外都互相照应,生活和学习上的事都能一起商量,感情越来越好。
郭巧的丈夫汪子明则是个很斯文的男青年,每天下课后会来院子里陪妻子和女儿一段时间,赶在八点之前就会离开。他对祝熙语也非常客气,安顿好的第二天就让郭巧要了韩宥的地址,特意写了感谢的信给韩宥。听说他学习起来非常刻苦,平时基本除了陪妻子女儿的这段时间其他时候都是泡在图书馆里,他比郭巧还节俭,衣服上甚至有许多补丁,这在清大是很罕见的,毕竟补助堪比普通工人,但他毫不在意,每个月都能省下五分之四的补助给妻子和孩子。
他们的女儿汪静芝是个很可爱很爱笑的小姑娘,也许是因为以前在水县的经历,刚开始有些怕生,但特别喜欢两只狗狗。她还很亲近祝熙语,但她的亲近就是喜欢挨着祝熙语坐或者坐在旁边乖乖看着祝熙语忙,哭都很少,更别说闹腾了,反而是小院里因为多了一个小孩而更添了几分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