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错前夫哥的快递后(132)
她先一步开口打破沉默,泪水有一瞬间模糊了眼眶,又被t她忍住鼻酸憋了回去。
她没有哭出来,电话另一头却像是被她简短的一句话击碎了。
年轻的男孩蹲在营地后的雪地中,忍不住隐忍地哭了起来。
许清也心尖一慌,声音却越发强硬地强调道:
“石宇,我是路薄的妻子。”
电话另一边是高原冷厉的风雪声。
强风吹在她心脏上方的冰锥上,尖利剔透的冰刺缺了口,摇摇欲坠。
她最终忍住哭腔,刚才强硬的声音却带上了恳求。
“石宇,我请求你告诉我路薄到底出了什么事。”
“求你……不管是什么情况,都一定要告诉我……”
这一刻,她只以一个普通妻子的身份,恳求。
迷途
海拔7028m, 珠峰一号营地。
无际的白蔓延在目及之处。岩石被冰雪遮蔽,只偶尔露出斑驳的灰,漫长的白色好像连绵着长云, 模糊了山巅与天空的边际。
几颗橙色帐篷边,两个身穿特制登山服的科考队员正清点着剩下的氧气瓶, 时不时抬头望向粗绳钉过的雪面留下的钉坑。
这里是登顶前的最后一站临时营地, 钉坑一路向着峰顶而进。
“扎西多吉,你说他们去的时间是不是有点太久了?”
说话的青年姓张, 是研究气象方面的专家。
能走到这里, 科考队的每个人都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 他原本也是要登顶的, 可惜在到达一号营地前不小心严重冻伤了手指,即便及时处理了高高起泡肿起的食指, 身体状况也不适合继续登顶了。
扎西是科考队的当地向导之一, 对这里的地形熟悉,也跟着留下来保障营地。
“在珠峰,什么都可能延误进程的。”
扎西摇了摇头,眼神却跟着望向山顶的方向。
今天的风不算小。
在珠峰, 即便是一点小风都可能是致命的事情。
科考队登顶的方向正迎面对着风, 众人跟着牵绳上攀的时候, 本来就只有地表氧气含量41%更低的氧气含量还被风向阻挡,加大了攀登中的缺氧危险。
好在目前为止, 风量都在昨天预测的安全阈值中。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渺茫的白色中始终一片空荡, 深深的钉痕也被掩埋些许, 有人曾经过的痕迹越来越淡, 淡得像是一场经年的错觉。
为了安全起见,科考队一共带了两只卫星电话。
此刻一只在领队路薄身上, 另一只则在一号营地这边。
比原定时间已经过去许久,张研究员的手几乎要拨通卫星电话,耳边忽然听见扎西激动的声音。
“在那边,他们在那边!”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冰冷陡峭的雪山壁上远远出现几个橙黄色的影子。
一个接着一个,攀着粗绳,背包看起来比来时六七十斤的装备更满些。
看样子,虽然狼狈波折,却圆满完成了任务。
营地的两人终于松了口气。
“路领队!”
下山的队员们相继放下行李暂歇,张研究员迎上几步快步到路薄面前。
“怎么样?山顶的情况不太适合采样吗?”
他作为团队给出最后气象预测意见的人,一直对今天稍大的风力抱着歉意。
“山风的确有些阻碍。”
路薄走到帐篷前,放下背上的装备,从登山包中取出一袋采样袋,一刻不停地检查着标记的完整性。
“不过这不是比预计时间长的主要原因。”
路薄不是绕弯子安慰人的性格,他只不过实话实说,耽误时间的主因的确不是天气。
“海报太高了,发电机出了点故障。”路薄蹙眉检查着冰芯,“幸运的是后来解决了,只是耽误了点时间而已。”
张研究员一直提着颗心,听到任务顺利,才终于放下些心来。
这次科考任务有三项,积雪雷达测厚,雪山采集取样,科考队还要负责在峰顶安装气象设备。
所以每个人要负担的装备重量都不在少数。
张研究员没能按计划登顶,自然也就无形中增加了其他人的负重。
几句话的功夫,路薄已经检查完了自己背包中的采样,抬头间无意看见张研究员眼中自责遗憾的神色。
都走到这里了,科考队大概没有一位队员不想登顶的。
因为冻伤这样经验丰富者不该犯的错误而错失机会,还拖累了队员的负重情况,大概任谁都会露出这样的神色。
是很正常的低落情绪。
他只淡淡瞥过,没有过多停留视线。
视线撇开的一霎那,面前却忽然浮现女孩皱着眉头压着耐心劝导的脸。
假如许清也看到眼前的情况,大约又要嘀咕他:
“真是没人情味的家伙!”
接近五个月没能联系她,路薄几乎不敢在登山途中想起她。
雪山的科考情况瞬息万变,一点点分神都可能错过重要的判断时机。他作为领队,要负担的不是一个人的性命、或是一个学科项目的研究希望。
他答应过许清也要好好地回去,山顶要去,也绝不能对她失约。
想起她,男人占着风雪的眉眼都柔和下来,雪水被体温融化,沾湿了他的剑眉,显得色彩更深。
“张研究员。”
路薄忽然转了念头,束着登山包问:
“手,情况好点了吗?”
张研究员掀着帐帘的身影一顿,显然有些意外队伍中最“铁面”的路薄会问出这个问题。
惊讶归惊讶,他还是心中一暖,礼貌地答:
“好多了,马上往山下的营地走,应该不会恶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