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绔公子穿越考科举(191)
其实于谦挺佩服季泽的,他的文章他反复研读过多次,说实话,他认为在场的任何一个人都比不上对方。
不论是文采,亦或是文章的内容,深度。
甚至他心里,竟然潜意识地觉得或许有一天,文章中的一切都会被一一实现。
刘孔目见有人应声,心里松下一口气,他笑着转头对季泽道:“李大人在里面,季修撰进去便是。”
季泽对眼前的情况早有预料,没什么意外,他面色平静,声音如常,“嗯,多谢。”
他谢过接引的人,继续往前走,正好看到房间的卷帘开着,正对着门口的位置坐着一位儒雅的中年男人。
季泽认识此人,正是翰林院掌院学士,李中南李翰林。
他们当初在鹿鸣宴上见过,并且在成兖府时,对方还曾私底下提点过他。
几年前,他的弟子何昀洲游学至临山县还专门拜访过师父,看来,李大人与师父的关系应当也还不错。
李中南眼含赞赏的望着站在眼前的年轻人:“哈哈哈,季修撰大才,没想到我们这么快又见面了。”
“本官早便知道你是一个有学识,又有胆略之人,日后必将前途无量,果不其然,如今年纪轻轻就已连中六元!”
季泽拱手谦虚道:“下官拜见李大人,大人谬赞了,下官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还要大人日后能够多加指点才是。”
李中南笑着抬手摸了摸胡须,他原来还想着收季泽为徒,但在鹿鸣宴上知道他是陈大人的弟子以后,事不可为,顿觉有些遗憾。
不过今日一看,自己的眼光的确没错。
想了想,李中南便道:“季修撰不必如此自谦,以你的才华,将来必定大有所为。既然进了翰林院,我们便是同僚,这地儿虽然看起来清闲,但繁忙起来也是真的忙,好好静下心来做事,不要嫌弃做的都是些修书草拟文稿的琐事。”
“说起来这些‘小事’还是比较锻炼一个人的耐心与细心的,俗话说坐得住才能立得住,蛰伏后方能一击即中,这句俗话季修撰怎么看?”
不说别的,他对季泽的那篇策问尤其看好,此子的不凡迟早有一日会突显出来。
金子无论在哪总会发光。
季泽没想过李翰林会与自己聊得这般深,他原以为两人也就是互相认识的交情,但这一席提点的话,以及对方表现出来的对他的欣赏,他又不是个不识好人心的,因此随即便回答道:“李大人所言甚是,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
李中南一听这话,眼角眉梢都愉悦起来,他就喜欢这样有胆识,直言不讳且上进的后生,“好好好!”连说了三个好字。
又赞道:“好一个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
李中南以前是中立派,刚进翰林院时就表现得特别勤勤恳恳,老老实实,就这样的特质被当时的太傅陈度元一眼看中,获得其指点,提携,自然而然成了陈太傅的忠实粉丝。
后来站对了队,人也就被提拔为翰林院掌院学士,虽是个五品官,但却是天子近臣,这是许多人都羡慕不来的。
所以才有了刚才的一番话。
其实季泽也清楚,如果不是李大人与师父有些关系,他也不会对他说这些,所以他真心实意地说:“多谢大人提点,下官定会认认真真做好分内之事,不被外物所扰。”
季泽出来后回到自己办公的地方,发现方才离开时空荡荡的办公桌上该有的办公用具已经有了,甚至还有一盆植物,被放在窗台上,刚好有早上的阳光照进来,显得十分有生气。
估计这些是刘孔目帮忙的,这个办公位置虽然在角落,但其实也还不错,有窗台,有朝阳,还能距离某些人远一点,很不错了。
他是从六品的修撰,这个职位与正七品的编修,检讨这些都差不多,没有定员,主要工作内容也就是掌修国史,掌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稿。
但季泽刚来,有些事情有专门负责的人在做,他也就只能做些大家都不愿意做的无聊之事,比如修正一下前朝的典史啊,整理校对分散的一些文章啊等等。
这些职务就算做了也是吃力不讨好,繁复无聊不说,还没有任何意义,大家都不愿意去做,所以也就越堆越多。
季泽也不知道给他分派工作任务的上官是哪位,反正他出来就看到办公桌上堆了一大堆积了灰尘的厚重书籍。
见到这些书籍他t也不恼,反正他看的书多,再多看一点儿这不挺好的吗?
最重要的是给王霸系统录入野史典籍,奇闻异录的事也该做起来了,另外,他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好好谋划。
在职场上有句话叫做“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之前季泽去面见皇上时,他曾要求他想出一个挣钱的法子来,即使皇上没规定自己在什么时间内想出一个办法,但他也要将此事放在心上,及时给予对方反馈。
对于这件事,他心里还是有些思路的,不过,这事急不来,要改革,并且改变当下人的一些思维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于是季泽随手拿起一旁的抹布,准备将周围清洁一下,转身时正好看到崔鸿文与何昀洲有说有笑地走进来。
崔鸿文一向是温文尔雅的做派,一进翰林院首先就笼络了李翰林的弟子何昀洲,这何昀洲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众人不明白他是真傻白甜还是装的,明知道崔鸿文是黄首辅一党,居然还会跟这位榜眼混在一起,不怕皇上不高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