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绔公子穿越考科举(249)
听到声音后,路上的百姓们回头看了看,又转过头去,一副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的姿态。
另一个衙役一把将铜锣抢过来, 嫌弃道:“你这样说能有人来才是有鬼了,让开让开, 一边去,让我来说!”
“咚咚咚!”
“乡亲们!县令大人说了,即日起,每户人家可以凭借身份文牒到衙门领取一笔安家费!”衙役的声音喜气洋洋,嗓门又大,很快便吸引了一波百姓。
“安家费?这是什么?钱吗?”有人好奇道。
“我呸,也不想想天下哪会有这种掉馅饼的好事,你们该不会是在做梦吧!”
“走走走,上去问问不就知道了!”
衙役见陆陆续续来了些人,他伸手拍了拍告示,大声笑道:“没错,就是发钱!”
“每一户都有足足五两银子!”
“啥?”百姓们面面相觑,有人掏了掏耳朵,“我该不会是听错了吧?”
衙役无语了,只道:“你们听好了,我现在将告示读一遍,都仔细听清楚,错过这次机会可就没下一次了。”这工人的工钱按月来算的话,比他的俸禄还要高出将近一倍,他也羡慕啊。
五两银子在前头吊着,现场很快便安静下来。
百姓们一边侧耳倾听,一边掰着指头算账,待衙役读完告示后,所有人目瞪口呆。
随即,他们叽叽喳喳,激动万分地讨论起来。
也有人离开公告栏,奔走相告,向家人朋友传递着衙门掉‘馅饼’的好消息。
“公差大人,你再读一遍吧,我感觉我还得仔细再听听。”
“就是,就是,那可是五两银子,小老儿我这辈子都没见到过银锭呢!”
“一天的工钱三十文?要是在以前都可以买两斤瘦肉了!官差大人,这个活我接了!”
“大人,你再读一读,我还没算清楚。”
“大人,我们刚来的,还请再帮我们读一次吧!”
“……”
眼看人越来越多,犹如菜市场一般,衙役无奈,只得再次敲了敲铜锣,喊道:“都安静!我再读最后一遍!后边再想听的,就只能自己找识字的人过来念了。”
又听完一遍告示,百姓们一股脑地开始算账。
“一两银子可以购买大米两石,一石大米可以够一户五口人家食用一月,而替衙门干活一月九百文,差不多能买两石粮食!”
“五两安家费,如果都换成粮食,家人省着吃也能吃一年!而且衙门也没说要断了每日的施粥……”
“这还真是天上掉馅饼啊!”
“我看,还是去做衙役更好吧,毕竟这可是长期的,月俸有一石粮呢。”一位年轻人摸着下巴思考道。
一妇人看了他一眼,撇撇嘴,“做衙役有什么好?我侄子就是衙役,他都半年多没领俸禄了!”
前面那人立马回道:“你这妇人还真是目光短浅,没看到前面县令大人说要公示县衙账务吗?肯定过不了多久就会补发俸禄。”
“唉,我要是个举人就好了,每月足足能拿三石粮食。”
“咚咚咚!”衙役敲响铜锣,打断众人激动不已的议论声。
他用最大的声音喊道:“要报名衙役与零工的,现在就可以拿着身份文牒去找罗主簿等人报名!除了安家费需要衙门派人手,在核实户籍之后发放,其他几项立即就能开展,各位抓紧时间,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在场的百姓一个个都不说话了,飞快地转身就跑,恨不得安上两个翅膀直接飞回家去。
要知道陆和县还有一万多人,就这么点名额肯定是要靠抢的啊。
县令大人向来说话算话,之前说开仓放粮,也是说做就做,不带一点犹豫的。因此,这则告示可信度还是相当之高,在场的人没有哪个不心动。
有人在回家拿身份文牒的路上遇到熟人,免不了被问“跑这么快干什么去”。
得到消息的众人纷纷默契地闭上了嘴巴,有回答的也就随意敷衍一句“呵呵,没干啥啊,我就活络活络身子骨”。
然后得到对方一个白眼,“这县城每天的活还嫌少吗?真是吃饱了撑的!”
县衙告示张贴出来不到一个时辰,一百名衙役与数百名工人已经全部招募完毕。
事后才得到消息的百姓恨不得拍断大腿,气急败坏地骂路人,骂报上名的邻居。甚至有的还阴阳怪气地说:“瞧把你们得意的,可别到时候干了活一个铜板都领不到!”
针对这样的“舆论”,季泽迅速作出了反应,再次张贴出一张告示:
大概意思是,现在县城各类工匠和手艺人工钱虽高,但其他普通百姓也是有机会挣取零花钱的。因为今后衙门会时常发布一些简单的体力活,只要接取并完成任务便可以获得工钱,每日十文。
县衙最近的账务明细也被公示出来,县令大人补发了衙门官员以及三班衙役八个月的月俸,共支出六百四十两白银。
这下子全县的百姓皆沸腾不已,这么算下来,光是陆和县的一个衙役就能拿到四两银子。
倘若再加上五两的安家费,那就是一共收入九两银子!
这是大家想都不敢想的巨款,那些没报上名的人羡慕嫉妒得眼睛发红。
季泽干脆利落的行事风格,让几名还处于观望中的举人也纷纷动了心思,竟在同一日齐齐赶到衙门自荐。
来自荐的举人共有四名,但职位空缺却只有两个,因此季泽便对他们进行了一番考核。
考核很简单,就是提问:倘若你是陆和县的典史,负责县城治安,缉盗,牢狱等事务,面对陆和县现状要如何开展公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