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绔公子穿越考科举(289)
“碧空碎彩映山红。即日起,金丝小枣便改叫映山红吧。”
“映山红是圣上开展兴乡村计划的成果,我们或可写篇文章投稿刊登在报纸上,此乃广而告之。”
“诸位以为如何?”季泽问道。
左主簿听闻后抚掌大赞,“妙极!”
“碧空碎彩映山红,此诗意境优美,景致动人,颇为符合我陆和县大片金丝小枣成熟的美景。”
“映山红,好名字!”
罗县丞笑道:“大人t此计定能让映山红大卖!”
禹宵元崇拜地看着季泽,“大人真是有才,居然能想出这么一个绝佳之法!一旦映山红的名气打出去了,再想打出甘草的名气还会难吗?”
“只要那些商人来我们陆和县一次,以映山红与甘草的品质,保管会来第二次!”
季泽笑着道:“还得多亏了禹典史的话,让本官灵光一现。”
禹宵元摸不着头脑。
他们对映山红和甘草如此有信心,也是因为季泽实在太努力了,日日在地里搞什么研究,比老农民还会种地。再参考之前高产的马铃薯,以及他发明的农药,所以没人会怀疑映山红与甘草的品质。
时光如梭。
金秋送爽,硕果累累。
庭延府坎儿井工程历时一年,终于全面建设完成。
坎儿井如同生命之泉,从山脉到广袤的土地,地下水从暗渠中汩汩涌出,为庭延府带来无限生机。
陆和县,一望无际的田地里,一片绿色,生机盎然。
这是移栽的育苗甘草,已经到了采收期。
有农人扛着锄具,来到田间采收,有人正好弯着腰在挖掘根茎,也有人不断将挖掘出来的甘草根运往小径上整齐堆迭放置。
他们说说笑笑,干劲十足,并不担忧药材的销路。
因为不管是甘草,亦或是枣子都可以久放而不坏,即使一时卖不出去,他们也相信县令大人会有办法的。
秋日阳光下,这片甘草地不远处,是看不到尽头的一大片金丝小枣。
一簇簇枣子如同红色宝玉,泛着莹莹光泽,一颗颗镶嵌在绿色叶片里,从山头望去,如朝霞相映,红透了半边天。
远远的就能闻到四溢的甜香,颗颗枣子皆是圆润饱满,色泽诱人。轻轻一咬,满嘴都是脆甜蜜香。
就冲着这味道,这色泽,眼下百姓们担忧的不再是卖不卖得出去的问题,而是来偷食的鸟儿实在太多了!
他们从白天守到黑夜,只是赶鸟就让他们心力交瘁,哪里还有心思再去想其他。
盼君常安
永旭帝看着御案上红彤彤的金丝小枣, 因是快马加鞭运送至京城的,看起来依旧新鲜诱人。
他拈起一颗放进嘴中,一口咬下去后, 满口生香,口感鲜甜酥脆, 细嫩无渣。
他满意地笑了笑,“这便是产自陆和县的映山红?味道不错。”
荣云笑盈盈地回:“是的, 皇上,今儿个一大早就送到了。奴才听闻这映山红的名字还是季大人取的呢, 取自‘碧空碎彩映山红’。”
永旭帝:“季爱卿倒是巧思。”
荣云顺着皇帝的话道:“可不是嘛,不然皇上也不会为他御笔亲题‘才高行洁’了,且季大人可是您钦点的状元郎。”意思是没有皇帝慧眼识英才, 又哪里发掘得了这样的人物?
永旭帝惬意地放下茶盏,想了想,再次伸手拈起一颗映山红。
他一边打量这颗圆润饱满的金丝小枣, 一边大笑道:“哈哈哈, 得了吧你, 净会说些好听话。朕这师弟自幼便聪慧过人,作为一个农家子弟本无甚门路认识什么名师大儒, 可偏偏他不知从哪知晓了陈太傅在临山县的事,就自个儿想法子去拜了太傅为师。”
“后来又在朕势微时投效于朕,这些可都是他自己主动争取而来。”
话落,他将金丝小枣放进嘴里细细品尝。
荣云听皇帝叫季泽为师弟,他捏着嗓子惊呼道:“季大人真是好运道!幼时与皇上同一个先生, 后又得遇明主, 正所谓君臣相宜,实乃一段传世佳话呀。奴才认为, 季大人能效忠于皇上,想必对方亦觉得是他之幸罢。”
永旭帝勾起唇,问:“又何尝不是朕之幸?”
荣云心中震惊,哪敢回这话。
天子宠臣,不外如是。
半月以后,最新一期的报纸出炉。
朝廷政策板块出现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咏映山红》。
有关注时事政治的读书人看到这名字,表情一怔,这文章不应该投去诗词歌赋板块吗?怎么放在了朝廷政策这一版面上?
待他仔细一读,豁然明白,原是庭延府的“兴乡村”计划汇报成果来了!
不少百姓们这一年一直关注着庭延府的坎儿井工程,因是第一次以全民监督的身份参与朝廷政策,大家热情都很高。本来以为坎儿井建设完成,他们的监督任务也就结束了,没想到居然还有成果汇报。
“碧空碎彩映山红。”
“好诗!好名字!”有对季泽推崇备至的读书人喝彩道。
“这映山红不就是个枣子,还起个这么文雅的名字,真有文章中写的那般好味道么?”有人怀疑。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咱们圣上可是第一位品尝映山红的人,你猜圣上尝完后什么表现?”
周围的人瞬间围拢过来,好奇道:“什么表现?”
被问的人挺了挺身板,清了清嗓子,道:“映山红皮薄肉脆,满口蜜香,圣上一时间惊为天人,连吃一盘后大赞道:仙果亦不过如此!”
“仙果!?”
“圣上还吃过仙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