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发展(182)
要说这个价钱并不高,寻常话本都比它贵不少。
只是那书生才花两文钱买了报纸,未反应过来就听到还有个四十文的,以为内容差不多。
待他看清册子后,只当是话本一类,但又薄了些。
“不贵的。”报童说道。
“陇州民报是报纸,就一大页纸,你看半月读有这么多页,封面还好看,一定很有意思。”
“这是新出的话本吗?谁写的?”
报童摇摇头,“不是话本,这是期刊、杂志,也不是一个人写的,很多人一起写。”
“哦?”有书生来了兴趣,“小童,这册子你总要让我们先看看再考虑买不买吧?”
“嗯嗯,这是自然。”
报童将书递出去,书坊卖书都允许客人先看后买,他明白这个理儿。
翻开半月读,里面写着[主编顾青辰]。
是陌生的名字,书生扫了一眼,并没有太在意,而是被目录吸引了注意。
[杂文轶事]、[知识宝库]、[心之所动]、[漫画图块]、[笑逗闷子]...
目录上就分了好几个板块,板块下面有很多小标题,还标着对应的页数。
好奇翻了翻,内容种类繁多,有短文、小诗,笑话,还有没写完的话本和漫画,看得人心痒痒!
杂志最后一页角落写了报社地址,和投稿方法,原来里面每个栏目都是对外征稿的!
稀奇稀奇真稀奇,有趣有趣真有趣。
“这个我要了!”
毫无疑问,无论是排版还是内容都十分吸引人,一连卖出好几本,小报童高兴坏了。
“哎,陈兄,别挤啊!”
“抱歉,让一下。”
两位书生一脸兴奋的挤进来,“这个报纸还有别的吗?”
他们两个买完报纸就在一旁津津有味看了起来,本以为都是和知州大人相关的事情,结果打开才发现不是。
但两人并未失望,反而大喜,小小一张报纸竟然有那么多资讯内容。有评价伟人事迹的,有批判不公平现象的,有科普农耕种地的,还列举了近日城中发生的较大事情。
报纸中缝处竟然还有几则笑话和一个谜题,备注说答案下期揭晓,太有意思!
两人迫不及待,“小童,再买份第二期。”
报童挠了挠头,抱歉一笑,“第二期还没出呢。”
两人闻言微愣,“就这一张吗?”
“可这,根本不够看啊?”
“陇州民报五日一期,半月读半月一期。”
报童解释道,“今日是首发,公子,陇州民报第二期还要等五日呢。”
书生松了口气,吓死他了,还以为没了呢。
虽然意犹未尽,但知道以后还会有就安心了,五日而已,也不算长。
报童离开了书院,门口的人渐渐散了,但院内却越
发热闹。
“新区都开放了!明园里坊盖好了你们知道吗?”
“我知道,昨天听邻居随口说了句 ,也没有在意。”
“没想到啊,竟然盖这么快,而且还给先前的拆迁户分房子!好奇盖成什么样了?”
“我更好奇这个水泥,水泥厂现在有不少人吧,一直听这个水泥有多玄乎,还没见过用它修的路呢,我们什么时候过去看看?”
“报纸上写着呢,现在是拆迁户选房时间,等过几天房子开售我们再过去瞧个热闹吧。”
“好啊!”
随着看报纸和杂志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围在一起议论纷纷,兴奋至极。
“不是吧,这个故事怎么看一半没了啊...”
“我看的这个漫画也是,正精彩呢就没了,太挠心了!”
“你俩没看那里写着连载中吗?后续在下期呢。”
“我不信,一般谁会画个开头就出版,我要看完本的,我要去书坊找,一定会能找到的!”
“方柯,你低头看看漫画作者是谁。”一人轻笑,打趣地看着说话的人。
叫方柯的人闻言看去,!!!
“啊!”
“水风清!”方柯瞬间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
“水风清?真的假的?他都好久没给话本画插图了。”
旁人凑上来看了眼,也是一脸呆滞,“真的啊...”
“水风清竟然在半月读上画连载漫画...”
方柯突然来了精神,“水风清在陇州吗,他是陇州人!”
一个巴掌呼上来,“清醒点儿,怎么可能。”
“水风清绝对不是陇州人,但或许真来陇州了也说不定?”
“我觉得是,这什么有间报社、半月读,都是突然冒出来的,以前闻所未闻,水风清第一期就能在上面连载漫画,想必和办杂志的人认识。”
“哎,我这儿有个八卦,关于水风清的,不知道真假,有人想听吗?”
这话一出瞬间点燃众人兴趣,大家纷纷点头示意他说。
那人压着声音悄悄说道:“我三舅常年往外跑,也是前两天来我家喝酒醉了,就听他说水风清是知州叶大人的夫郎。”
“不会吧?”
“我感觉...”
一人指着主编名字大声道:“你们注意了吗,陇州民报和半月读的主编是一个人,都是这个叫顾青辰的!”
“看见了,估计是有间报社的管事,所有稿子经过他的审核才能被放上来吧。”
“这个人肯定不简单,看陇州民报的内容和名字,必定有官府在背后支持。”
一人惊呼,“先生来了!”
众人往窗外瞄了眼,瞬间一哄而散,连忙回到自己座位坐好。
一名中年文人板着脸走进讲堂,胳膊下夹着书本,双手背后拖着一柄戒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