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发展(212)
“甘草呢,可以种在金银花的行间,这样既不占地,浇水施肥还能一举两得。除它之外,还有半夏什么的,好些药材都可以跟金银花套种。”
“按大人的话说,这种模式,能提高,哦,提高经济效益!”
洛二:“那...”
三爷举手打断洛二想说的话,“知州大人还说什么了,大有你继续讲。”
洛大有想了想,“保险起见呢,就先用部分田地种药材,留一部分粮食,等一年后金银花、连翘能带来稳定收益了,剩下的田地干什么都好说,之所以不让我们直接大面积种植一年生药材就是担心没保障。”
“知州大人说,咱陇州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完全可以打造成草药之乡。”
“不过草药千万种,咱不能一开始就啥都种,要先集中种出几样,便于处理和售卖。”
“否则一上来就种类繁多,可种的人少,产量低,整个半吊吊不利于今后发展。”
洛大有端起碗又喝了一口水,“差不多就这些,没别的了,三爷,您怎么看?”
洛三爷沉思片刻,点了点头,“大人思虑周全,这么看来,我也没什么问题了。”
洛大有对众人说道:“各位乡亲们,我想大家都听明白了,好好商讨一下吧。”
人群顿时爆发了激烈的讨论,大家七嘴八舌,众所纷纭。
要承担风险的事,多数村民还是犹豫不决,心里没底。
有人凑到洛三爷身边,“三爷,您是咱村辈分最高的,也有见识,这事儿到底可行吗?您给个准话呀!”
“我觉得可行,也不能给你打包票呀,这事儿是自愿的,还得你们各家自己决定。”洛三爷捋着一把花白胡子。
突然,洛三爷扭过头,凑近那人笑了笑,“实在不行,你在院里种上一颗金银花算了。”
“那不行,万一大伙儿都挣钱了,那我岂不是亏死。”
“哈哈哈哈~”
洛三爷拄着拐杖站了起来,“行了,知道大家的担忧,我先表一下态度。”
“草药如果种成肯定是挣钱的,这不用我说,大家自个儿心里明清,而咱们怕的事情呢,官府也都替咱想到了。”
“所以我觉得这个事儿可行,我家愿意种三亩地,大有,你记一下。”
洛二说道:“三爷,竹哥他们都没回来呢,您也不跟他们商量下。”
“有啥好商量的,这事儿我个老头说定了,他们还敢不听?”
洛三爷拄着拐杖走出了人群,“不说了,天儿凉,我先回去了。”
洛大有走上前扶了一把,“行,那您老慢些。”
洛三爷作为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一番话说进了大家心里去。
村长洛大有郑重说道:“官府已经把种子拉回来了,请了好几位药师、药农就在衙门住着,人家也去咱们地里看过了,说是能种。”
“陇州已经不是曾经的陇州了,城内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没去看过也总听过吧?这事儿呢,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就算咱不种,官府也能找到其他人种。”
“我就不信了,师父都请来了,咱祖祖辈辈生活在田地里的,还能学不会种草药?反正别家能种成,我家一定也能!”
总有倔强的人坚持问道:“那万一官府找的人不好好教,要是咱就死活种不好怎么办?”
一名坐在压水井边石台上的少年站了起来,“如果真出现那种情况,肯定不止咱一家,若大伙都种不好,官府能看着咱这么多户人家交不上赋税还没饭吃吗?”
“陇州压水井七十八号,顺兴二十八年,岁在己巳,初春。”
“落款,陇州城州衙。”
少年念出了井身上的字,随即说道:“这口井给咱村带来了多大的好处,我想不用多说,知州大人全心全意为咱想,我相信官府,相信大人的决定。”
洛大有满意的点点头,“不亏是读过书的,牛仔真懂事。”
天色渐暗,洛大有挥了挥手,“不早了,今天就到这里吧,再说一遍是自愿的,大家回去想想,愿意种的来我家报名。”
洛大有说罢,率先离开,大伙儿也跟着一哄而散。
是夜,村里一片寂静,只偶尔听见声声虫鸣。
村长家亮着灯,一个黑影悄摸出现在门口。
咚咚咚~
洛二敲了门,发现门竟没关,于是直接推门进了去。
“大有,我...”
“嗯?”
好家伙,大晚上的,这屋里怎么满满当当都是人...
第129章 棉花采收
第二批秋土豆播种后不久, 棉桃裂开了嘴,毛茸茸的棉花终于绽放!
区区三亩棉田虽做不到一望无际,却也自成一方小天地, 像是秋风携着棉田提早入了冬, 这雪白盛开的景象足以让人惊叹。
除了叶如尘, 再没有人见过此番景象。
轻风拂过, 棉桃微微晃动,好像在和行人打招呼,让路过的人都忍不住驻足欣赏。
采收这天,一行人趁凉快早早赶到田地。
走到田边, 好几个人都直了眼睛。
洁白柔软的棉花团团散发着暖意,飘进了人们心底。
看着眼前的景象, 叶如尘竟有几分恍惚,亦觉得心旷神怡。
“这便是棉花?正如书中所写一般,竟然真的种出来了!”
织造司主事李室大人激动不已, 采了一颗棉桃在手中剥开,“哈哈, 不可置信,那西域进贡的棉布就是用它制成的!”
“正是。”叶如尘颔首。
顾父在旁也一脸喜悦,但因他是一点点见证这些棉花成长的,要比其他人冷静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