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我援琴(81)
“姑娘姑娘,你看那是不是谢管事?”
崔筠回头,远远看到一群人进了育幼局的门,零头的是个胡人,身后跟着那人,不正是谢浮光?
商女之恨
崔筠回忆起那天发生的事犹如在梦中。
他们再回去打听,守门的却拦着不让进,李珍珍问来者是谁,那守门的骄横道:“领头的是北胡宇文世子,正是我朝的座上宾,上面吩咐了,谁都不能多加打扰!”
李珍珍再问尾随的都是谁,那门卫再也不说什么了。
两人便守在门口苦等,方才那一眼毕竟是背影,又离得远,看不真切,要是能正面一见,还能多些把握。
但两人等到晚上,那门卫也看不下去了,劝道:“世子有急事,早就走了,你们别在这里等了。”
崔筠犹不死心,问他:“跟着世子的那位大人呢?”
那门卫实在不耐烦,道:“秦大人是你们能问的?快走快走!”
秦大人?崔筠第一个就想到秦京,那人姓秦,跟秦京有什么关系,跟谢浮光又有什么关系?她脑子里一团乱麻,脸色冻得苍白,李珍珍劝说先回去吧,崔筠却抬脚去了及春馆。
幸好芳丛在。见她们这样一脸狼狈,也有些唬住了,以为发生了什么事。
谁知崔筠开头就问道:“你先前说那位监察御使,姓什么?”
芳丛给她手里塞了一只袖炉,也不多说别的,直接回道:“姓秦。”
崔筠松了一口气,又问芳丛,“你可知道他长什么样子?”
芳丛摇头:“这位新贵神秘的很,我还没见过。”
崔筠心中疑团更大,向芳丛讲了今日所见,最后坚定道:“我想见见他。”
芳丛知她心结,踌躇半晌道:“你若见他也不是不行,我倒有个主意,就看你愿不愿意了。”
“什么?”
“先去宇文府,我能把你安排到宇文府去一趟。”
“行!”
“不行!”
崔筠和李珍珍同时答道。
“那是个胡人,姑娘同他打什么交道!不能去!”李珍珍抓着崔筠的手臂,似乎要把她扯回来。
芳丛拉了拉李珍珍的手臂,安慰道:“珍珍姐,胡人怕什么,他们又不敢吃人,况且这是在新京,他敢做什么?”
崔筠答应去宇文府上,却还有另一层的考虑。她爹爹客死他乡,至今都不知道具体死因,宇文高明既是胡人世子,或许知道些消息,因此她干脆就答应了。
李珍珍见此,独自抹泪,也不再劝了。
等崔筠二人走后,芳丛坐着喝茶,门扇一动,唱曲的蓝蓝推门进来,不解问道:“姑娘明知宇文府内凶险,何必...”
芳丛一根手指放在蓝蓝唇上,幽幽道:“不知怎的,我总觉得这位崔姑娘有大造化,主人快要来新京了,时间不多,新京的水越混越好。”
“可是崔姑娘...”
“放心,有他在,没事。”
崔筠这晚回去抚琴,却怎么也静不下心来,她强迫自己,却越来越烦躁,索性停下,开窗看外面。
夜色朦胧,空中漂浮着一团浓雾,越看越觉得晕眩。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崔筠不知怎么想起这句幼时读过的诗句,一瞬间满身的血都凝固起来,她扶着窗柩的手发起抖来。
是母亲教的她这首诗。那时她初习琴,却已经认识不少字了。母亲教她念这首诗,她疑问道:“娘亲,什么是亡国恨?”
母亲道:“就是国家没了。”
她道:“国家没了歌女就不能唱歌了吗?”
母亲道:“国家没了还唱什么呢,不过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还是活着最重要。一个歌女,活得本就不易,亡国之恨也只能抛到脑后了。”
母亲越说越远了,但一转眼看到她,母亲又温柔道:“不过这些跟我们筠儿没有关系,有我跟你爹爹在,定让你喜乐安稳一生。”
母亲的笑颜渐渐消失,崔筠回过神来已是满面泪痕,父母不在了,家国不在了,她成了要为敌人唱曲的“商女”。
但是还不能哭。
她关上窗户,擦干眼泪,平静的躺到床上,努力让自己睡过去。
睡吧!筠儿,明天继续努力活下去。
如果母亲还在的话,会这样安慰她的。
虽说宇文高明轻易杀不了人,但他府上到底是不同,比寻常府邸混乱些,人物杂多些,寻常女子上门,莫不是战战兢兢,怕惹了胡国的三皇子不高兴。
崔筠却是不同,她觉得自己身经百战,有什么呢?她还有什么可以失去的!
她独身一人过府。
时间尚早,崔筠被人领着直接到了琴台前,不一会儿乐手们都就位,又过了一会,宇文高明高坐上首,酒宴正式开始了。
但崔筠要等的人一直没来。
只好再等。
等酒宴过半,崔筠觉得今日他应该不会来了,没想到宇文高明站了起来,他先挥手示意所有人停下音乐,又向门口走去,不一会,他牵着一个抱琴的妙龄女子进来,一直把她拉到自己旁边坐下。
崔筠这才注意到台上,也是第一次注意到宇文高明的样子。
宇文高明披一身狐裘,头发随意散着,面上白净无须,细看过去,竟只是一个弱冠少年。而那女子,面若满月,艳唇杏眼,略有些妇人之态。
她有些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
继续看着,台上忽然起了争执。
宇文高明忽的变了脸色,但他好像怕被旁人发现,浅浅挂了一抹勉强的笑在脸上,他也不站着了,斜歪在椅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