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散财卿卿小札(1)

作者: 杏仁体 阅读记录

散财卿卿小札

杏仁体

拿错乞丐剧本的大小姐x拿错太子剧本的痴情郎

又名《竹马的十年追妻回忆录》

*

京城里来了个腰缠万贯的美娇娘,心肠与她的模样生得一般好。

来京不为做官,不为发财,只为把流离失所的孩童全都捡回家去,开个慈幼院养起来。

众人迷惑了,这小娘子什么来头呀?

答曰:名唤宋沛宁,是为临舟城第一富商宋怀德,失而复得的爱女也。

……日后,也许还会是,东宫太子爷暗恋多年,小心翼翼对待,好不容易找回来的,东宫太子妃。

*

身为富可敌国的宋员外的嫡长女,宋沛宁本该千娇万宠,一辈子岁月无忧。

直到六岁那年,她被奸诈贪财的牙婆抱走,做了逃亡数年的乞丐。

再回家时,祖母病故,母亲出家,家里多个娇媚的姨娘和牙牙学语的弟弟。

她梦里无数次想要回去的家,好像永远也回不去了。

此后宋沛宁反复陷入一个梦魇里。

她梦见自己被牙婆腾空抱起的瞬间,害怕得脊背颤栗发抖。

如果那时候,有人能来救救她,她是不是就不用吃颠沛流离的苦、支离破碎的苦了。

老天如若耳聋目盲,不懂垂怜苦命人,那么她便代替她,善待苦命人。……

内容标签:布衣生活 天作之合 青梅竹马 励志 甜文 成长

散财

阳春三月。

草长莺飞,桃花蕊吐着芳信,柳树梢头含翠,碧空万里,是个绝好的天气。

还未过正午,市井里人来人往,琳琅商铺先后开了门,原本空旷的长街逐渐熙攘起来。走卒商贩们有的挑着扁担,有的背着竹筐,皮肤黝黑,精瘦的人,嗓门却脆亮得紧。行走来去,叫卖声不断,颇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势头。

街角处,高家老字号包子铺前排起长龙,沿边儿上站着一个落单的女娃娃。

也不知是谁家的娃娃,头顶揪着一对羊角辫,手里攥着一串糖葫芦,小肚子吃得圆溜溜的,嘴角还沾着一小块山楂皮,总不能是没人要的孩子。

但听这时,高掌柜借着一双长筷敲打边笼,大声吆喝道:“起笼!”

诺大的竹编蒸笼盖子被掀开,白色水汽瞬间腾起,犹如雾霭般徐徐四散开来,一时辨不清左右。

待到白雾散尽,方才站着的娃娃已不见踪影。

“囡囡!囡囡!”

一名年轻妇人拨开人群,神色慌张地跑近。经过高家包子时,瞥见地上摔碎的冰糖葫芦,忽地意识到什么,紧接着跌坐在地上,哭喊起来。

那妇人失魂落魄,连滚带爬地去拽路过行人垂下的袴脚,嘴里反复叨念道。

“囡囡……我的囡囡……过路的大哥行行好,谁看见我家囡囡了……?”

……

泰和年间,天下大治,商贾富足,百姓乐业。

独牙贩猖獗数年,屡禁不止,举国上下幼童略卖频发,失踪幼童下落不明。家中怀有稚子者,诚惶诚恐,外出不能,然杯弓蛇影,离散繁多。当朝皇帝忧心之久矣,寝食不得安。

远在京城千里之外,有一小城名曰临舟。临舟城内,流浪稚儿皆有去处,免受流离之苦,收容去处唤作“慈幼院”。流童来此,可果腹,可穿衣,亦可读书识字,或习得技艺傍身。

说起慈幼院的主人,也算大有来头,乃是宋员外宋家大小姐,宋沛宁。

宋家家大业大,在临舟城算得上数一数二的大户,就连临舟知府见了宋家家主,怕也只有低头伏小的份儿。不想家中混进来个逆女,惯爱散财不计得失,今日施粥明日赠衣,似是想着法儿地要把她爹辛苦赚的银子全再还回去。

宋家老爷宋怀德气得直拍大腿,却也爱女心切,前脚嗔怪两句,后脚自己个儿便觉得声大了,讪讪来到女儿身侧,笑着求和道:“我女银子可够花?莫要委屈了自己。”

于此,宋女放开手脚,越做越大。起先只是收留流童在府,后来干脆在城郊起了别院,院门牌匾题字“慈幼院”,三个大字苍劲有力,据说是宋家家主心疼腰子,力透纸背亲手所写。

-

慈幼院这厢正热闹着,稚子顽皮,在院子里你追我赶地嬉闹,银铃般的笑声被门窗掩去半分,传进屋里仍然清晰可闻。

宋沛宁坐在屋里头,翻着账房这月送来的账本,就听窗柩蓦地传来一阵哀嚎,仿佛门窗都跟着晃了晃。不用想也知道,必是院里的幼子不小心又将蹴鞠踢到了她的窗柩上。

窗外肇事孩童自知闯了祸,噤声半刻,未见宋小娘子出屋责怪,遂抛在脑后,又自顾自玩去了。

宋沛宁的贴身婢女竹叶听见动静,在这时端着刚沏好的春茶走了进来。

掀开珠帘,笑盈盈地说道:“女公子看累了吧?小心看多伤眼,不如出门走走,外面天气甚好呢。”

被竹叶这么一说,宋沛宁还真觉得这会儿是有些乏倦了。她抬头看了看窗外,春景盛好,芳草萋萋,日头温和不烈,于是撂下账目,随竹叶一起出了屋。

刚走到院中,一群玩闹的孩子叽叽喳喳地围了过来,献宝似的争抢着与她说话。

“阿宁阿姊,刚才把蹴鞠踢上你窗是二十六哩!”

“您一定要好好教训他!二十六心虚,见你出来就跑了!!”

“胡说!二十六兄不是那种人!”

男孩儿八九岁最不安生,上房揭瓦狗都嫌,宋沛宁扫过一排灰扑扑的小脸,还真没见到二十六的人影。

上一篇: 我远比想象中更喜欢你 下一篇: 无尽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