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有宁(20)
沈赫行手指一顿,礼尚往来,也看起了方寓宁发的朋友圈。
和很多小姑娘一样,方寓宁是个朋友圈很密集的人,小到路边一只小猫,大到一场生日会,都值得她和大家分享一次。
沈赫行不停往下翻,很快就翻到了18年,这一整年,方寓宁就只发了一条朋友圈,是晒的她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沈赫行点开图片,发现方寓宁被录取的是临床八年制。
他眉头攒起,这就奇怪了,临床八年制是江城医科大学录取分数最高的专业,几乎没有人愿意从八年制转到五年制,除非是挂科达到了一定数量,被学校强制降级。
可方寓宁成绩又很优异,不存在这种可能性。
如果说是压力太大想要早点毕业转行,那更说不通,方寓宁明显对医学有一直走下去的信心,甚至还在准备考研。
沈赫行接着往下面翻了几条,大多数是关于她父母的。
“千万不要谈异地恋,距离这东西连亲情都可以打破,我问我妈我要是考外地去了怎么办,我妈回:‘你要是敢跑到外地读书,我就不认你这个闺女’/大哭/”
“论一些脆弱的父女关系,我跟我爸说我死了怎么办,他说:‘哦,那我就当家里死了条狗。’很好,原来我连我家豆豆都比不上呜呜。”配图是一张小白狗。
……
很快,就到了最后一条,这一条没有前面几条那种欢脱的语气。
“如果可以让你们过得更轻松一点的话,就算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也是可以的。”
沈赫行关掉手机,黑沉沉的眼内看不清情绪,昏黄的床头灯在他脸上投出眉弓的阴影,导致他的表情有些晦暗不清。
他想,沈赫言应该说的是实话,方寓宁以前的生活,或许真的不是特别愉快。
那几条跟她父母相关的朋友圈,尽管她是以吐槽的语气发出来,可其中蕴含的冷冰冰的恶意,却还是掩藏不住。
什么“不认你”、“就当死了一条狗”之类的话,正常和谐的家庭里根本不会出现。
在他的观念里,只有仗着孩子离不开自己的糟糕父母,才会这样随意地恶言相向,无所顾忌地去践踏孩子的心。
沈赫行缓缓叹声气,往后仰躺在床上。
敏感的内心,不称职的家人,冷漠的成长环境。
他闭了闭眼,也许他错了,方寓宁伪装身份网恋,并不是为了骗钱骗人,还有可能是因为——
缺爱。
第 11 章
第二天早上,方寓宁进了病区,照常先去值班室放书包,没想到一打开门,正好碰上了同在里面的沈赫行。
方寓宁:“……师兄早上好。”
沈赫行侧对着她,白大褂松松垮垮挂在手肘。
“早上好。”
他展开手臂,将衣服穿好,从衣领理至衣中,再微微低下头,一颗颗扣好扣子。
方寓宁放下书包,默默换上白大褂。
忽然,眼前出现一个褐色牛皮纸袋。
沈赫行道:“早饭吃了吗?今天不小心多买了个三明治,你拿去吃吧。”
方寓宁接下袋子,摩挲着上面的标签。
这是某家网红店的招牌食物,价格贵得吓人,她顶多买来当午饭或者晚饭,早上吃这么贵的东西,她是舍不得的。
不过这算什么?打一巴掌给一颗糖吗?
她把三明治还给沈赫行:“谢谢师兄,我已经吃过了。”
其实她没吃,但是,她不想收。
沈赫行明白她的意思,深深地看了她一眼,没说什么。
上午,方寓宁又跟着上了两台手术,结束时已经一点。
一个电话打进来,孟科在那边说:“李老师,咱们下午的手术全被停了。”
李启东“噌”地站起来:“什么?凭什么停我们的手术?”
他怒气冲冲地去找麻醉科的人理论,回来的时候依旧气急败坏,看来没交涉成功。
他语气不善道:“走走走,咱们走!”
一行人回了病区,各自去吃饭。
由于接了一个老家户口调查的电话,方寓宁晚出去了一会儿,在病区门口,一个老太太叫住她。
“医生啊,你知道病理科在哪儿吗?”老太太手里拿着一盒标本,“你们医生让我把这个送到病理科去,可是我人老了不中用,找不着路。”
方寓宁回答道:“病理科在三号楼的二楼,你去的时候记得带上医保卡,你是几床的家属啊?”
“我们是八床,”老太太为难道,脸上是浓浓的忧愁,“医生,三号楼又该怎么走啊?唉,不好意思啊,你们医院太大了,我真的找不到。”
八床,方寓宁有些记忆,这大概就是昨天被管床医生嘲笑土气的老太太。
老太太估计七十来岁,背脊佝偻,像是常年劳作,向人求助的眼睛里满是紧张和不安,仿佛对自己的行为很抱歉,但是却又不得不这样做,只能寄希望于对方原谅自己的无礼。
方寓宁想起了养大自己的外婆,她现在也是这个年纪,同样的年老、辛劳,同样会在拜托别人帮忙时露出这种眼神。
她道:“走吧,反正我现在没事,我带你去。”
老太太面露感激:“谢谢你啊医生。”
方寓宁笑笑:“不用谢。”
她只是希望,当外婆在一个陌生的环境时,也有人能向她伸出援手,不让她如此孤立无援。
送完标本回来的路上,老太太忽然塞给方寓宁两百块钱。
方寓宁惊恐:“!!!”
“不用老婆婆!您收回去!”
老太太坚持要给:“不!你这小姑娘心好,拿去买零食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