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黑莲花被渣后(67)

作者:二十天明 阅读记录

她现在所有的一切都要仰仗于他,她将他弄得不快,到最后,不过是自寻死路。

明无月看到陈之钰停了步,她马上又接了一句保证的话,“我往后不会再惹事了。”

陈之钰终愿意回身,他问她道:“你很讨厌他?”

明无月没想到陈之钰是问这话,最后却还是没有撒谎,她终是点了点头。

她不知道陈之钰为什么这样问,又在想,万一他下一句若问她“为什么讨厌他”时,她该如何作答。

但陈之钰却不曾问,他只是看着她被掐得红肿的脸道:“再讨厌,现下也不要惹他,对你没好处。”

语气还是那样生冷,也不知道是不是还在生气。

“柜子的最下层放着药膏,白色的那瓶,你自己拿去擦,我出去一趟先,你不用跟来了。”

昨日,宫中又来消息,景宁帝喊他入宫。

*

陈之钰动身去了紫禁城。

今日的午门不同往日,因这日,是上一回犯了事的王不为,行刑之日。

景宁帝下令,将他仗毙。陈之钰来的时候,他已经被人按在椅子上打板子了。

凄厉的惨叫声不绝于耳,盘桓在午门这处。

陈之钰做听不见,径直想往里头走去,可也在此时,从不远处来了一行人,也被带来了午门这处。

男女老少,看着有十余人。

他们身上戴着枷锁,被刑部的人押来了此处。

陈之钰已经猜到了他们的身份,可也只是扫视了一眼,就往里头去了。

这一次,景宁帝身边的大太监黄公公已经在午门里头等着他了。

黄公公见陈之钰面无表情,一时之间那要说的话却就这样卡在了喉中。

但他在景宁帝身边多年,早也是个人精,回了神来,便对陈之钰说起了方才那些人的来头。

他道:“那些人是王不为的亲族,上回殿下走后,陛下最后还是下旨抓了他的家人,没有三族,但最亲近的那些人,父母、妻儿,全在里面了。陛下的意思是犯了错,必须要罚,但您求情,三族便也不诛了......”

陈之钰笑了一声,“听公公这样说,那我是不是还要称赞他仁慈才行。”

黄公公没有理会陈之钰的讥讽,只低着头继续道:“殿下若能这样想,便是最好了。”

一时无话,陈之钰又问,“上回的锦衣卫为什么也在。”

方才,他看到了一张熟悉的脸,是上回在宴席上办事的那个锦衣卫。

他犯什么错,也要去死?

黄公公道:“这个......说起来还是因为殿下。”

“是因为殿下说,不诛他们了,这个憨货便信了,t叫陛下知道后,便连他也判了刑。”

黄公公说着这话之时,小心翼翼去觑陈之钰的脸色,只见他的脸色已经堪称阴沉。

陈之钰可从没再人前挂过什么脸,向来都是一副随性做派,可今日脸色却难看到了这般地步。

黄公公不自觉地叹了口气。

这谁都知道太子殿下仁善,上一回分明已经为王家一行人求了情,可这皇上却非要将这事情做得这般绝,王家一行人没了性命不说,就连带着那锦衣卫都不放过。

也不知这父子俩之间是有何深仇大恨......

黄公公终是没有再说,领着的人往里头去了。

很快就到了乾清宫。

这一回,里头只有着景宁帝一人。

他似乎有忙不完的公务,每回见他,都坐在公案之前,手上拿着朱笔,对那些奏折勾勾划划。

抛开别的不谈,景宁帝确实是一个不错的皇帝,至少他在位期间,衡石程书,宵衣旰食,天下不曾有过大的动乱,百姓也不曾造反,他推新政,重科举,树新风,虽前朝积弊已久,但景宁帝也从不曾放弃。

他虽不是一个好父亲,但他绝对是个好皇帝。

一个心狠手辣的好皇帝。

陈之钰进了殿内之后,景宁帝难得放下了手中的笔和奏折。

他直接问他,“方才都看到了?”

陈之钰抬头看他,讽刺出声,“父皇这般大张旗鼓想要我看到这些,我怎么能看不到呢。”

故意在今日行刑,又那么刚好从刑部带了犯人过来,又让太监在午门那处等着他,若看不到,岂不难为他这般煞费苦心。

景宁帝却不觉有何,他道:“你犯不着那样看我,他们本就该死,我从始至终也没说放过他们。而且,若非是你,那个锦衣卫也不会死。”

陈之钰不想同他争论这些,他是帝王,无论如何,一切也都是他说了算,再说下去,又能改变些什么呢。

他闭了嘴,一副不欲同他多说的样子。

但景宁帝哪里肯放过他,他说,“前些天我问你了你三弟,问王家人该不该死,你知道你三弟是怎么说的吗。”

他说,“如若王家人不死,法度尊严,科举公正,皆荡然无存。一个九岁的孩子说不出来那样的话,想也知道是谁教他说的,三皇子孩子心肠,但好在淑妃是个明事理的......”

“父皇是想说,母后不明事理吗?我不明白,为何母后已经故去十年,父皇还要在她死后几次三番去诋毁她。母后的柔善在父皇口中,原就是不明事理?那什么叫明事理?像父皇这样的,便叫明事理了吗?”

陈之钰再忍无可忍,景宁帝如何对他,他都可以容忍,可他提及他的母后,陈之钰便如何都受不了。

那样好的人,可怎么在他口中就那样的不好。

她不是他的发妻吗,他们没有成婚之前,就已经相识,他们不是青梅竹马吗?

上一篇: 退婚后夫家称帝了 下一篇: 思音不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