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争鸾(195)

作者: 昔在野 阅读记录

元晔张开双臂,波澜壮阔的声音在苍茫的夜色中激昂回荡。

“魏国需要一场改革,一场彻底改变胡人野蛮陋习,收拢南北民心的改革。”

洛阳是天下之中,兵家必争之地,也将是他千秋功业的起点——

“北朝的铁骑终将踏破南土,完成一统天下的千秋功业。”

陆太后脑中轰然作响。

元晔转身望着她,癫狂的神情已然恢复平静,“如今的母后,已经不是我的助力,而是我的阻力了。”

殿中一片寂静,只闻夜风呜呜。

陆太后怔怔看着他。

他长大了,再也不是当年那个需要她抱着、哄着入睡的小孩子。也不是那个需要靠她稳固朝纲,除去权臣的小皇帝了。

他是一个真正的君主。

他有他的想法,他的理想,而她老了,已经不能对他产生任何影响了。

片刻后,陆太后长叹一声,对他抬了抬手。

“晔儿,你过来。”

元晔喉头一堵,竟有一瞬恍惚,他已经记不得有多少年陆太后没有这样叫过他了,他缓步向前,静静跪倒在了陆太后脚边,低下了头。

陆太后勉强撑起身子,抬手按在了他的肩膀上,那里宽厚结实,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

她伸出手,像一个慈爱的母亲一般最后轻抚了他的头顶。

“我曾是这魏国的顶梁柱,如今,却成了我儿子的绊脚石。”

元晔闭上了眼,眼角湿润。

陆太后收回了手,转身背对着他,黯然躺在榻上,静静闭上了眼。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元晔好像听到了什么碎裂的声音,他最后对着陆太后的背影深深叩首,寝殿回荡着他平静而破碎的声音。

“儿臣,谢母后成全。”

第091章 三年后

三月的最后一天, 小雨下了整整一日。

长春殿外,白幡扬起那一刻,陆太后平静闭上了眼, 走完了其波澜壮阔的一生。

百官预想的陆太后死后,皇帝对陆氏的清算也没有到来, 陆聿依旧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天之骄子, 皇帝还颁诏要为陆太后守孝三年, 以示与陆氏无隙。

陆太后生前有遗言, 不与先帝合葬, 丧礼一切从简。

元晔便为太后单独起陵安葬, 葬礼却没有从简,甚至将其陵墓扩充至帝王规格。

王芸儿削发出家,为太后守陵祈福, 完成了对她不离不弃, 携手并进的承诺。

陆鉴自知罪孽深重, 在太后葬礼期间哭的几欲断气, 就此称病隐退,躲避天子锋芒。

陆聿正式在朝堂之上撑起陆氏门户,承陆太后遗志,辅佐皇帝继续改革。

陆氏一族依旧备受恩宠, 只是这恩宠,再也不是陆太后给的了。

……

明锦本想着在太后的葬礼结束后, 就离开宫廷。可王芸儿出家后,大内司一职便空缺了下来, 按理来说, 杨淑君是最适合接替这个职位的,但是元晔却点名让明锦接替王芸儿, 代行魏宫一品大内司之职,抚养大皇子。

穆兰若和陆顺华二人,无论谁抚养大皇子,都会被朝廷默认为皇后人选,元晔此时并无立后之心,未免百官过多无妄猜测,提前站队,故而不能让嫔妃抚养皇子。

大内司是后宫女官之首,总领后宫事务,由其抚养皇子,合情合理。

明锦本想拒绝,可看着年幼的大皇子,想起他惨死在自己面前的母亲,临终前还在求她照顾自己的儿子。想起陆太后最后的嘱托,要教导大皇子延续她那未完成的改革理想。

明锦犹豫了。

陆太后临终前留下的陆氏保命上策,是辞官隐退。

可现在的局势却是,陆鉴依命退了,但皇帝却不许陆聿退,还要把他架上高台。

陆聿根本无路可退。

明锦必然是要与他共进退的,他不退,她也不能离开。

最终,明锦临危受命,承担起了教养大皇子的义务。

……

元晔不放他们,却给了一直被软禁宫中的陆沅止自由。

他不杀她,但是要求陆沅止重获自由后,必须隐瞒身世,不得再以陆氏女的名义出现在世人的面前,让陆氏嫡女的身份,彻底死在这个世上。

明锦隐隐庆幸陆沅止解脱了,送她出宫的时候,还劝她放下仇恨,回去平南王府和陆聿一起安心过日子。

毕竟为陆太后守孝这三年,所有人都不好过,她住去平南王府,起码兄妹二人能做个伴儿,都不孤单了。

可陆沅止不羁的心性,注定是无法被束缚在一处的,和陆聿道别后,她便马不停蹄的离开京城,前往朔州寻找贺云珠。

她要去朔州跟贺云珠一起招兵买马,若日后皇帝出尔反尔,敢对陆聿和明锦不利的话,她就能带兵回来驰援,带他们一起离开。

……

元季遥也被放了出来,她因触怒陆太后,长期被软禁在城外别馆,陆太后驾崩后,元晔就恢复了她的自由。

昔日在京城艳名远播,风华绝代的三公主,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也不复过往纵情声色的荒诞模样,变得从容淡然了,大约是那最恨的仇人死了,大仇得报,一时竟也不知跟谁斗了。

……

元谕在收到丧讯后,便上书请求归京奔丧,他是皇帝唯一特许回京奔丧的地方州伯,听说袁姬又有了身孕,在这样的时刻有了喜,也不知是喜是悲。

在京城短暂停留了几个月后,元谕便又匆匆返回了洛阳,继续暗中进行与皇帝的计划。

……

在为陆太后守孝的这三年里,皇帝不入后宫,不幸妃嫔,同时也不再见明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