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鸾(206)
“放心吧,大哥,我会照顾好姐姐。”
二人便又静默无言了。
片晌后,陆顺华从怀里取出一个做工精细的小锦囊,开口打破了沉默。
“这锦囊是我亲手绣的,装着我特地为大哥求的护身符,连陛下都没有,保佑大哥此行平安顺遂。”
陆聿看着她递来的护身符,回避道:“你应该求给陛下的。”
陆顺华冷笑摇头,刻薄讥讽道:“他有百万大军护卫,哪里还需要神佛护佑?倒是大哥,此行把自己的安危交到他的手里,才更需要神佛开眼。”
她说着,就再度把护身符递给了他,示意他接住。
陆聿没有再拒绝,他伸出手,刚捏住那锦囊一角时,陆顺华却突然握住了他的手。
陆聿身子一僵。
陆顺华握的很紧,她嘴角微微颤动着,想说的千言万语,却一个字也说不出口,最后,她硬是压下了心头的万般情绪,勉强动了动嘴角,只简单嘱咐了他一句。
“大哥,保重身体。”
陆聿眼神动了动,含糊不详地微点了一下头,想要抽回自己的手。
陆顺华不肯松手。
这让陆聿微微有些不自在,他一点儿一点儿从她手心抽回自己的手,可她抓的很紧,紧的毫不自知,等陆聿把手抽出来的时候,手背上都被她攥出了红印。
手指从掌心剥离的一瞬间,陆顺华面色虽无异,手上和心里却都是空落落的。
陆聿捏着护身符,沉默了一会儿后,对她说了一句。
“我会保重的。”
陆顺华愕然红了眼,记忆中,大哥一直对她态度冷淡,这该是他第一次回应她的关心,她本该欢喜,心里却莫名泛起一股柔软的痛苦。
她突然想起听人说过,如果一个人面对同样一件事,出现与过往不一样的反应时,往往预示着不寻常的结果。
陆顺华眼中带泪,嘴角却是带着笑,她看着陆聿,轻轻点了点头。
……
帝后回宫后,陆鉴才派人唤了陆聿过来。
他从病榻上坐起身子,已然不见了刚刚缠绵病榻的病重虚弱模样。
“陛下走了吗?”
陆聿淡漠道:“已经回去了。”
陆鉴眼中突然泛起了一层泪光,他往床边爬了爬,一把抓住陆聿的手,哀声道:“孩子,能不能不去洛阳?”
陆聿眉峰微蹙,一把甩开他的手,拉开和他的距离道:“我是魏国的平南王,南征之役,岂能缺席?”
陆鉴心里不是滋味,皇帝风头正盛,陆氏已渐式微,陆氏是外戚起家,本质是依附皇权。
如今陆太后不在,虽然皇帝没有清算陆氏,还立陆氏女为后,在陆氏最低谷的时刻拉了陆氏一把,可也因此,陆氏的荣辱就完全寄望于天恩浩荡了。
如果陆聿把这最后一件事也给皇帝办完了,陆氏对皇帝就没有任何利用价值了。
自古以来,无价值的臣子,哪个不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何况,陆氏对皇帝不仅有功,更有私仇。
他怎能不担心啊?
“我最近心里很乱,总是梦见你姑姑,孩子,我怕啊……”
陆鉴叹了口气,“我有自知之明,我这般罪孽之人的女儿能做皇后,儿子能拜司徒,还能得天子亲临探视,他这是故意给我们招仇恨,捧杀我们陆氏啊!”
陆聿默然。
陆鉴眼眶挤出几滴泪,苦口婆心道:“我知道你看不起我这个父亲,可就算你恨我,我也不能眼睁睁看你去送死,你若出事,陆氏要怎么办?”
陆聿冷笑,“怕什么,无论发生什么,不是都有我与你们共存亡吗?”说完,便冷冷拂袖而去。
陆鉴呆呆望着他的背影,眼含浊泪,深深叹了口气……
*
七月初秋,天高气爽。
皇帝亲征之日,皇后率六宫与留守京城的官员于漳水之畔为皇帝践行。
元晔嘱咐着陆顺华,“我把王密留在京城辅佐你,若有大事,你可以跟他商量。”
陆顺华点点头,王密本就是陆太后心腹,太后临终前把他留给了自己,王密与其背后支持陆太后路线的老臣,如今都是她在朝堂的重要政治势力。
“陛下安心,后宫与前朝,臣妾都会竭力斡旋,让陛下没有后顾之忧。”
元晔勾了勾嘴角,陆太后亲手调.教出来的人,即便没有她那般雷霆铁腕,但是稳定京城局势也足够了。
他接过陆顺华手中的酒杯,一饮而尽。
“还有一事——”元晔话锋一转,“明锦在宫中……”
陆顺华未等他说完,便抢先道:“臣妾在宫中会与姐姐互相扶持,携手料理好后宫的所有事务,等待陛下与大哥归来。”
元晔听出她话中的玉石俱焚之意,脸色瞬间沉了下来,阴阳怪气道:“好的很。”
陆顺华颔首,不卑不亢。
既然元晔这么在乎明锦,那她就更要好好照顾明锦。
如果她的哥哥出事,她也不敢保证元晔还能不能看到活着的明锦。只要元晔不想失去明锦,就必须保全陆聿。
明锦是皇帝拿捏陆聿的人质,同时也是她威胁皇帝全她哥哥性命的人质。
元晔轻轻抱了一下她,陆顺华脸上挂着得体的笑。
帝后貌合神离,看着也似一对恩爱夫妻。
元晔翻身上马,又转头望着不远处话别的二人。
……
柳树荫下,明锦跟陆聿道别。
二人现在是完全不避讳他们的关系了,毕竟皇帝亲口许诺过,只要迁都成功,就给他们自由。
明锦并不觉得她本分守矩就能换来皇帝的恩旨,既然如此,还不如摊牌他们的关系给皇帝施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