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争鸾(217)

作者: 昔在野 阅读记录

至大堂,陆鉴的遗体早已烧成灰烬,因宫中未有旨意,所以一直无人敢动。

陆顺华扑跪在那片废墟上,呼天抢地,痛哭失声。

“阿耶,阿耶,您去的好惨啊!”

“女儿还未为您尽孝,您怎么就去了。”

“阿耶啊……”

悲痛催肝,言辞哀婉。

百官也个个掩面泣涕,不忍视之。

杨淑君扶着哭的几欲断气的陆顺华,提醒道:“皇后节哀,还是先收敛了太师吧。”

王密捧出早已备好的骨灰罐子,准备拾捡烧剩下的骨殖。

陆顺华却推开了他,哀声道:“就让我这做女儿的,最后为父亲尽一次孝吧。”

王密叹了口气,退了下去。

陆顺华跪在地上,双手一块一块恭敬捡拾着陆鉴的骨殖,每捡一块,便捶胸顿足,痛哭高喊一声阿耶。

哭,是真的哭,哀,是真的哀。

只不过哀哭的是她可怜的姐姐。

陆沅止失踪了,贺云珠找遍了京城也不见她的人影,毕竟做了这样的事,她也很难再见人了。

她们母女终于从陆鉴的阴影中解脱,而她可怜的姐姐,明明被陆鉴害了一生,未曾享过一日陆氏的恩惠,良心却要永世背负弑父的道义谴责。

她们姐妹为何都如此命苦?

陆顺华越想越心酸,一时泣不成声,泪水一滴一滴落在地上的骨灰上。

骨殖捡完后,她又一捧一捧的收起地上的骨灰铺入罐中,做完这一切后,她的身上手上已经满是焦黑的灰烬。

蓬头垢面,狼狈不堪。

封罐时,陆顺华又一下扑倒在罐子上紧紧抱住,擗踊号恸,哭无停声。

百官看的是无不动容,纷纷落泪,无不感慨皇后果然是个至纯至真的孝女,如此德行,方不愧为太子之母,母仪天下!

就在百官感慨哀叹之际,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而来。

众人纷纷疑惑地回头望去。

明锦面无表情地从马上下来,径直向着陆顺华走去。

陆顺华见是她来了,心中虽惑,面上却依旧是一副哀痛悲伤的模样,悲泣不能自已。

“姐姐是来送父亲最后一程吗?姐姐不计前嫌,能来拜祭,也不枉父女一场。”

明锦内心毫无波澜地看着她那父慈女孝的感人表演,面无表情地摇了摇头。

陆顺华哭声一滞。

只见明锦敛起衣襟,突然跪倒在地,对着陆顺华恭敬俯身叩首行礼。

陆顺华心中不解,她缓缓站直身子,端起皇后的姿态,正色道:“崔内司这是作何?”

明锦叩首后,仰头直视陆顺华,神色郑重,一字一句,铿锵有力。

“皇帝迁都洛阳,意在摆脱鲜卑勋贵,陆司徒是皇后与太子在朝堂上的政治靠山,如今司徒丧,太师亡,皇后父兄不存,在朝堂上孤立无依,若遵旨赴洛,就是俎上鱼肉,任人宰割。”

陆顺华眼神一动。

“陆司徒作为皇后长兄,犯下如此滔天大罪。可他死后,皇帝不仅不谴责皇后,反倒对皇后礼遇甚厚,安抚慰问,无非是顾忌太子还在邺城,便想以此暂时麻痹稳住皇后。”

明锦环视了一遍四周的百官,继续陈词。

“洛阳已经完全在皇帝掌控之中,若皇后遵旨把太子带去洛阳,皇帝无所顾忌后,一定会翻脸废后,届时,皇后就是万劫不复!”

陆顺华始终沉默。

明锦再度叩首,正色谏言——

“奴婢恳请皇后,效仿陆太后旧事,即刻在邺城拥立太子登基,临朝称制,割据司州自治,两分天下,与皇帝分庭抗礼!”

此言一出,百官惊恐万分,纷纷跪倒。

这不是公然怂恿皇后造反吗?

陆顺华脑中轰然,心口狂跳如鼓,全身开始剧烈颤抖,她强压着震动的情绪,立刻回神大喝一声。

“放肆,小小贱婢竟敢公然口出狂言,来人,崔内司疯了,快把她拖下去!”

王密会意,立刻上前拉起明锦便往后拖。

可他虽拖走了人,却忘记了捂上明锦的嘴,一路上,还是能不断听见明锦鼓动皇后造反的劝谏之声。

“皇后,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奴婢一片丹心,都是为了皇后的千秋大业考虑。”

“请皇后拥立太子登基,临朝称制,保全自己。”

“皇后,皇后……”

明锦慷慨陈词的声音渐行渐远,地上伏倒的百官冷汗淋漓,头也埋的更低,装作什么都没听到的模样。

陆顺华深深吸了一口气,平复着狂乱震动的情绪。

她望了望天上刺目的太阳,闭上了眼。

第102章 风雨欲来

明锦被关到了掖庭的暴室。

这是关押宫中犯错的后妃与宫人的地方, 可明锦一点儿都不害怕,甚至还在笑。

她并不指望几句话就能说服陆顺华造反,可只要她开了这个头, 那些暗中蠢蠢欲动,心里反对迁都, 嘴上却不敢明言的百官, 就会纷纷顺势劝谏陆顺华。

如果陆顺华也有心为陆聿报仇, 她一定会有所动摇。

这时, 三公主来了一趟暴室。

去岁的时候, 梁王世子殁了, 他原就有些先天不足,本非长命之像,如今过世, 三公主也算解脱了, 恢复自由身后, 她便时常出入宫禁, 参与政事。

已是冬月了,暴室四面漏风,冰冷透骨。

元季遥看着抱膝坐在草席上冻的发抖的明锦,拢了拢身上的银狐氅。

“明锦, 过去我们也曾同仇敌忾,可这一次, 你却把剑锋对准了我的哥哥,我没有办法再与你同心协力。”

明锦淡淡道:“我跟公主从来都不是一路人, 过去的短暂友好, 无非是因为太后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可如今太后没了, 我们之间的矛盾,也就无所遁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