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鸾(47)
只是这事儿皇帝不欲追究,太后也想息事宁人,弹劾的奏疏到了中书省,就被杨绍之兄中书令杨统给压下了。
这件事之后,陆太后也没再提过让明锦入宫,听说是皇帝那边劝止了太后。
他是想得到她,但是不想再用这种手段了。
陆太后很失望,不是说要不择手段吗?如今反倒让她替皇帝背了黑锅。
明锦也因此愈发肯定是太后自作主张将她掳入宫中,这件事肯定跟皇帝哥哥没关系。
太后一贯心狠手辣,皇帝素有贤仁之名,他才不会这般不择手段得到自己。
不过陆太后还是免去了陆聿所有官职职务,令他在府中静思己过。
陆聿被禁足这段时间,明锦每日在府中照顾他的伤,二人也是难得有了一段悠闲清静的时光。
日子转眼到了夏末,树上杨梅已然熟透,杨绍也从魏郡调回了京城,担任吏部侍郎。
因着前吏部尚书于逞因罪被贬夏州,吏部尚书之位便空了下来,可杨绍到底还年轻,故而只是居于侍郎之位。
陆太后本有意征召京兆王元显还朝担任吏部尚书,元显是天子堂叔,德高望重,战功卓着,素有宗室之望的美誉。
只是元显如今坐镇长安,手握重兵,恐怕不会轻易卸掉兵权,因此吏部的问题,朝廷还在商议之中。
这一日,杨绍来了府上一趟。
明锦摘了杨梅,泡了梅子汤,汤汁红渍渍的,美滋滋端去给了二人。
檀斋。
窗外一丛竹子长得好,遮挡了不少刺眼的阳光,影影绰绰洒落屋中。
陆聿和杨绍在窗前闲聊着。
杨绍一回京,就迫不及待的先来看看明锦。
听说她被太后强行带入宫中后,他是既担忧又失落,担忧于明锦的安危,失落于他的春心刚动,就这样无疾而终。
明锦把梅子汤端了过来,给二人一人盛了一碗,用竹夹给杨绍那碗夹了几块碎冰酪,哥哥要养伤,不能吃的太寒凉。
小女郎今日穿了件淡黄色素绉襦裙,肩挽朱砂色披帛,额点花钿,脸上挂着笑。
她现在穿的衣服、戴的首饰,都是她住过来后,陆聿又命人精心为她营制的,华贵精妙,娇艳动人。
以往在朔州的时候,是很少能穿到这般精贵的料子的,那边风沙大,她又总要跟着商队跑,精贵的料子不耐穿。
如今贺云珠也来了京城,生意上不需要她太操心,她也难得的跟着哥哥过上了躺平享福的悠闲人生。
陆聿看着她在身旁忙碌,一低眼就能看到她乌亮的发髻和雪白的颈子,她今日没有戴那支白玉簪,而是簪了一朵几可乱真的嫣粉色芙蓉簪花。
春夏时节,小女郎总喜欢簪花。
明锦把汤端给二人。
陆聿轻尝了一口,入口微酸甜,盛夏的暑气,顿时便消了不少。
“好喝吗?”
明锦托着腮,眼巴巴看着他。
“你自己没尝吗?”
陆聿面色平淡,抿了抿唇上的汁渍,放下了汤碗。
明锦哽住,那她自己做的就算稀烂,她也会觉得好喝,关键是要他觉得好不好喝。
杨绍端起碗尝了一口,眼睛亮亮的鼓励她道:“很甜,很好喝。”
明锦瞬间漾开了笑脸,又给他盛了一碗。
几人边喝着梅汤,杨绍便问起了明锦被掳到宫里的事。
皇帝以前是非常喜爱明锦的不错,太和殿内,至今还挂着他亲笔给明锦画的小像,只是那小像依旧停留在她十二岁的模样。
可自明锦身世揭露后,元晔便没再流露过喜欢她的情绪了,这是他出于帝王身份的冷静考量。
元晔心性坚韧,城府深沉,当年明锦落难时,他将一切都交由太后处置,自己不置一词,没有很明确的要维护她的态度。
帝王总是薄情的,有用的时候,对你尊宠呵护,没用的时候,就疏远离弃。
明锦幼蒙灾祸,缺乏安全感,她需要的是极致的偏爱,并不适合宫廷。
杨绍感叹着,“虽说宫闱事秘,外人难知,可陛下又怎能做出这样的事,自毁盛名呢?”
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可明锦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心有余悸。
她解释道:“那一日我被掳进宫后,是陛下主动放我走的,我想此事大约就是太后擅作主张,陛下可能并不知情。”
杨绍一脸我就知道的表情,陛下最是爱惜羽毛,怎会做出如此卑劣行径呢?
定是太后迫不及待想找人给陆氏女借腹生子,太后才有这个动机。
陆聿却微微沉下了脸。
这件事之后,他便没再去见过元晔了,他不能接受他以这样卑劣的方式得到明锦。
她那么好,他自己都舍不得碰她。
他凭什么那样伤害她?
杨绍安慰她道:“不过也不必太过担心,一次不成,想来太后也不会故技重施了。”
明锦点点头。
众人闲聊着,转眼夜色就深了。
今夜杨绍没有回去,明锦怕他们久别重逢,一聊便是彻夜不眠,不利于陆聿休养,便早早让下人去给杨绍收拾了客房。
等下人来说房间收拾好的时候,明锦就主动提出替陆聿送他回房。
杨绍是从魏郡回来,她刚巧有些魏郡的事想问问他。
“哥哥,你先休息吧,我去送杨二哥回房。”
陆聿猜到了她的心思,却没有点破,淡淡“嗯”了一声,没有制止。
她早晚是要知道的。
明锦便带着杨绍有说有笑的往外走去。
走的时候,地上落下了一抹嫣粉的痕迹,一朵足以乱真的芙蓉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