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纵午后(127)
他一般不会穿紧裤子,不舒服是其次,高温对男的也不好。
井夏末:“………”
“又不是经常。”
他注意到熟悉的车牌号,冲路边招了下手。
“王叔。”
一辆黑色迈巴赫停下,打开车窗。
是他父亲左承的司机之一。
井夏末没见过,扫了眼车牌号518,估计是谐音我要发。
坐到后面,直接关了门。
从车窗望着他身段挺拔的背影,又按原路返回了,估计还是去那家台球馆。
-
八月初。
老爷子看两人闲得没事干,叫到书房来写毛笔字。
井夏末感觉大概快一周没怎么跟他说过话了,交流很简单,就停留在吃什么,去哪里,几点回,帮忙带什么东西。
她甚至有种错觉,一周前的那些疯狂而冲动的片刻,
仿佛都未曾发生过,如梦境一般模糊,不真实,不理智。
他也态度冷淡懒散,没再忍不住来吻她。
安静书房内。
书桌边,她坐着,他站着,手里都拿着毛笔。
桌上工具齐全,墨汁,墨池,宣纸,书法毛毡垫,镇纸。
两人中间隔着快三个人的距离,在纸上写着自己的,都没打扰对方。
没十分钟,井夏末就开始犯困,才吃完午饭,吃得饱了就容易立马犯困。
平时有各类电子产品刺激大脑,玩着玩着就挺过去了,假期一般不睡午觉。
今天眼前是密密麻麻的小字,看得她困意更浓。
上半身向前,胳膊贴着桌面,侧脸则枕在自己小臂上,跟在学校里的姿势差不多。
本就心情一般,算不上好,被莫名其妙的怅然若失感包围,没什么精神。
毛笔很快就不动弹,歪倒在桌上,少女陷入午睡休憩中,呼吸声逐渐平稳。
左燃偏头瞥了眼,没叫她,拿笔的姿势依旧漫不经心,写得行云流水,游刃有余。
手边摆着爷爷喜欢的句子,想让他潜移默化地学习,永记心中。
老爷子方法和思路是对的,从小学就让左燃这个孙子饱读诗书。
初中有了一定的三观和理解能力,开始看伟人的名言名句,历史故事。
当时学习压力轻,加上他本身理解力好,感知力强,记性好,学东西快,单纯的文化课,没什么难度。
他空余时间就比别人多不少,有功夫去看些自己感兴趣的,相比枯燥乏味的正史,他更偏爱大尺度的野史。
老爷子觉得,当钱不够花的时候,那最重要的一定是钱。
但当自家这种永远不会为了钱而发愁的程度,那钱的用处,是有限的。
所有物质需求被满足后,精神层面可能会带来无法解决的空虚。
精神贫瘠时,总是体会,重复的,低级的快乐,就不快乐了。
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有钱人喜欢追求刺激,危险。
老爷子很早以前,就料到左朝那孩子的结局,十年前,左朝十八九的时候,已经男女关系混乱,不学无术。
看本书都耐不住心看下去,自律也不行,老爷子还爱感慨,孙子父辈那一代的知名企业家,自律和控制力是最顶级的,成功是必然。
追求的从不是一时的得失,财富,像暴发户那样。
那随着时代的红利过去,不知道多少人会显现原型。
运气或许重要,但若是没能力,远远不够。
左燃,算是左崇礼眼中最成功的例子,甚至,比得过自己那几个已经成大事的儿子。
并且怕左燃过于轻狂,几乎不会在他跟前夸赞,只是偶尔跟家人,外人,聊天的时候,说句发自内心的,前途无量。
-
空调出着23度的冷气,制造的声音微不可察。
书房内,只有细微的纸张声。
左燃去外面找了个毯子,随手扔她身上,而后继续写自己的。
淡淡扫了眼爷爷让他记住的句子。
【凡我所失,皆非我所有,凡我所求,皆受其所困。】{1}
((凡是我所失去的东西,原本就不是真正属于我的……)
【万物皆为我所用,而非我所属。】{2}
他以前就知道这句话,看一眼能记住。
骨节分明的手,开始动毛笔。
【凡我所......】
燥郁感萦绕心头,毛笔中途停了,开始换下一句。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3}
(凡事要顺其自然……)
他记得,初中的时候,还觉得这里面的道理挺对,现在估计是心态变了,开始崇尚不择手段。
两老人最近,在客厅的电视,天天放三国。
像爆火的,文章演的《雪豹》,李云龙演的《亮剑》,这种抗日神剧,早就看了三五遍了,开始换别的重温了。
《三国演义》,他初一囫囵读过儿童版的,印象不太深,但重要历史人物是不会忘。
今天中午吃饭,电视没关,上头播放的那集,曹操说了句台词,【宁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老人看电视音量通常很大,耳朵不好使。
不经意间,喝着解暑汤的时候,被他记心里。
左崇礼去把孙子临摹的给装裱起来,按照年龄顺序摆放好,从五岁开始,每年都没落下。
《兰亭集序》这种书法大家的作品,他在学校里学之前,早就临摹过,顺口能背。
左崇礼戴着老花镜,嘴里念叨着,“果然是,用进废退啊。”
井夏末被他俩的谈话声吵醒,这一觉小憩睡得很香,换了个胳膊枕着,不愿起来,空调和背上的薄毯温度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