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放纵午后(127)

作者:十九行诗 阅读记录

他一般不会穿紧裤子,不舒服是其次,高温对男的也不好。

井夏末:“………”

“又不是经常。”

他注意到熟悉的车牌号,冲路边招了下手。

“王叔。”

一辆黑色迈巴赫停下,打开车窗。

是他父亲左承的司机之一。

井夏末没见过,扫了眼车牌号518,估计是谐音我要发。

坐到后面,直接关了门。

从车窗望着他身段挺拔的背影,又按原路返回了,估计还是去那家台球馆。

-

八月初。

老爷子看两人闲得没事干,叫到书房来写毛笔字。

井夏末感觉大概快一周没怎么跟他说过话了,交流很简单,就停留在吃什么,去哪里,几点回,帮忙带什么东西。

她甚至有种错觉,一周前的那些疯狂而冲动的片刻,

仿佛都未曾发生过,如梦境一般模糊,不真实,不理智。

他也态度冷淡懒散,没再忍不住来吻她。

安静书房内。

书桌边,她坐着,他站着,手里都拿着毛笔。

桌上工具齐全,墨汁,墨池,宣纸,书法毛毡垫,镇纸。

两人中间隔着快三个人的距离,在纸上写着自己的,都没打扰对方。

没十分钟,井夏末就开始犯困,才吃完午饭,吃得饱了就容易立马犯困。

平时有各类电子产品刺激大脑,玩着玩着就挺过去了,假期一般不睡午觉。

今天眼前是密密麻麻的小字,看得她困意更浓。

上半身向前,胳膊贴着桌面,侧脸则枕在自己小臂上,跟在学校里的姿势差不多。

本就心情一般,算不上好,被莫名其妙的怅然若失感包围,没什么精神。

毛笔很快就不动弹,歪倒在桌上,少女陷入午睡休憩中,呼吸声逐渐平稳。

左燃偏头瞥了眼,没叫她,拿笔的姿势依旧漫不经心,写得行云流水,游刃有余。

手边摆着爷爷喜欢的句子,想让他潜移默化地学习,永记心中。

老爷子方法和思路是对的,从小学就让左燃这个孙子饱读诗书。

初中有了一定的三观和理解能力,开始看伟人的名言名句,历史故事。

当时学习压力轻,加上他本身理解力好,感知力强,记性好,学东西快,单纯的文化课,没什么难度。

他空余时间就比别人多不少,有功夫去看些自己感兴趣的,相比枯燥乏味的正史,他更偏爱大尺度的野史。

老爷子觉得,当钱不够花的时候,那最重要的一定是钱。

但当自家这种永远不会为了钱而发愁的程度,那钱的用处,是有限的。

所有物质需求被满足后,精神层面可能会带来无法解决的空虚。

精神贫瘠时,总是体会,重复的,低级的快乐,就不快乐了。

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有钱人喜欢追求刺激,危险。

老爷子很早以前,就料到左朝那孩子的结局,十年前,左朝十八九的时候,已经男女关系混乱,不学无术。

看本书都耐不住心看下去,自律也不行,老爷子还爱感慨,孙子父辈那一代的知名企业家,自律和控制力是最顶级的,成功是必然。

追求的从不是一时的得失,财富,像暴发户那样。

那随着时代的红利过去,不知道多少人会显现原型。

运气或许重要,但若是没能力,远远不够。

左燃,算是左崇礼眼中最成功的例子,甚至,比得过自己那几个已经成大事的儿子。

并且怕左燃过于轻狂,几乎不会在他跟前夸赞,只是偶尔跟家人,外人,聊天的时候,说句发自内心的,前途无量。

-

空调出着23度的冷气,制造的声音微不可察。

书房内,只有细微的纸张声。

左燃去外面找了个毯子,随手扔她身上,而后继续写自己的。

淡淡扫了眼爷爷让他记住的句子。

【凡我所失,皆非我所有,凡我所求,皆受其所困。】{1}

((凡是我所失去的东西,原本就不是真正属于我的……)

【万物皆为我所用,而非我所属。】{2}

他以前就知道这句话,看一眼能记住。

骨节分明的手,开始动毛笔。

【凡我所......】

燥郁感萦绕心头,毛笔中途停了,开始换下一句。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3}

(凡事要顺其自然……)

他记得,初中的时候,还觉得这里面的道理挺对,现在估计是心态变了,开始崇尚不择手段。

两老人最近,在客厅的电视,天天放三国。

像爆火的,文章演的《雪豹》,李云龙演的《亮剑》,这种抗日神剧,早就看了三五遍了,开始换别的重温了。

《三国演义》,他初一囫囵读过儿童版的,印象不太深,但重要历史人物是不会忘。

今天中午吃饭,电视没关,上头播放的那集,曹操说了句台词,【宁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老人看电视音量通常很大,耳朵不好使。

不经意间,喝着解暑汤的时候,被他记心里。

左崇礼去把孙子临摹的给装裱起来,按照年龄顺序摆放好,从五岁开始,每年都没落下。

《兰亭集序》这种书法大家的作品,他在学校里学之前,早就临摹过,顺口能背。

左崇礼戴着老花镜,嘴里念叨着,“果然是,用进废退啊。”

井夏末被他俩的谈话声吵醒,这一觉小憩睡得很香,换了个胳膊枕着,不愿起来,空调和背上的薄毯温度刚刚好。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