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撰稿人Ⅰ日轨列车(110)
“把你所有软件都停了,专注找密码。”
元赑下了死命令,态度异常坚决,吴卡有些不解地问:“组长,你为什么觉得网站才是突破点?”
梁思宜一个十七岁的小女生,平时根本不去网吧,搜家时家里也只发现一本笔记本电脑,搬到警局检查过了,比楚根长吃剩的饭盒还干净,没有任何可疑网站的浏览记录。
当然,浏览记录可以删,也可以恢复,王冰彬花几十分钟就搞定了,结论就是,梁思宜没机会通过网络接触什么恐怖组织之类的玩意儿。
“这网站绝对不简单。”
元赑召集众人回到桌前,投影放大李老八的笔录。
“看,梁思宜不光问的是我爸在哪,还问了一句,你认不认识他,这至少说明,她并非误打误撞找到网址,至于李老八,才是那个买一送一的挂件,梁思宜一开始就知道他是个骗子,但如果能用1000块钱换来哪怕一点梁全的消息,都再值得不过了。”
吴卡仿佛正在挣扎要不要接受元赑的解释,随口习惯性地说:“晚晴,帮我……”
戛然而止。
晚晴跟马凤都不在,七人小组变五人,隐隐约约有种四分五裂的溃败感。
没有傅晚晴这朵解语花串联这些证据,案情推动起来就跟上了锈的齿轮一样呆钝。
虽然楚根长还是咋呼,王冰彬还是腼腆,封晟宇还是沉默,马凤还是我行我素,但吴卡总觉得,大家都到临界点了。
而把临界点压低的那个人,却是他们的组长,元赑。
就连吴卡自己,也时常偷偷找个没人的地方呼吸新鲜空气,边散步边想下一步怎么办。
再没突破真的没脸回省里了。
元赑像是没注意到吴卡的脸色,又用激光笔标出了一行字。
首都大学碎尸悬案,陆岗燃气大爆炸,达照机场空客 A318迫降失联,甲兖湾帆船队溺水事故,以及全A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高铁北站G5870号夺命列车。
楚根长道:“这几个案子有些年头了吧。”
“没错。”元赑在白板上写下年份,“我找人问过了,卷宗最早明天下午能拿齐,到时候七八你联络下。”
“好。”
此时,封晟宇突然开口:“陆岗大爆炸我有印象,是化工厂,跟我家在一个区,当时我刚上一年级,特别轰动,我们学校离工厂50公里远,耳朵都快炸聋了,全家连夜回老家住,就怕还有二次爆炸。”
吴卡点头:“是,我也记得,而且当时都传会有辐射,人心惶惶的,大家都开始囤盐。”
唯独王冰彬比较迷茫。
元赑拿着马克笔抵上桌面。
“对,那是22年前,其中碎尸案最早,29年了。”
他又在年份下边写上了事发地点,最后是死亡人数。
碎尸案下边是一个1,元赑习惯性画了个小圆圈,这个数字宛若万物生的开始,尤当后边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大时,更有一种莫名的孤独感。
元赑标完,吴卡咂舌道:“死的人一次比一次多啊。”
最后,元赑把这次地铁脱轨案的标志数字,1427,写在数列的最右侧。
“你想说什么?”吴卡忍不住问。
“正如你所说,死的人越来越多了。”元赑淡淡说,“它的胃口越来越大了。”
四人均吃了一惊。
王冰彬道:“他?她?指的是谁?组长你已经知道凶手是谁了吗!”
可是,怎么又跟几十年前尘封的命案搭上钩了,匪夷所思。
封晟宇手中攥着泰方生物股东和董事会的介绍资料,忽然指着白板说:“地点!方向!”
元赑赞赏道:“还是大花懂我啊。”
首都,甲兖湾,陆岗,达照机场,A市。
这是G5870次列车的线路。
然而停靠站点远远多于5个,这似乎也昭示着一个呼之欲出的预兆——
梁思宜做的梦不止这些。
要么是没告诉李老八,要么是李老八没复述全,但最起码这5个案子已经跟G5870完美重合。
元赑缓缓道:“除了这5个地方,我还请人查了其他停靠站,无一例外,在对应时间段,都有类似的重大灾难发生,有火灾、山体滑坡、大巴车坠崖等等。”
吴卡吞了一口口水,心惊胆战。
这个猜测太冒险了。
一个案子跟十几个扯上关系,那不是自找麻烦吗?
“会不会有点过度解读。”吴卡在一片哑然中提出质疑,“梁思宜可能刚好只是做了这几个梦,刚好搜到这个网站,刚好,呃,域名被李老八买去了。”
团队不可能所有人共用一条思维回路,总要有人质疑、反驳。
以前,这个角色往往由傅晚晴充当,进入专案组之前,她在省情报资料中心局工作,和这些人都是老搭档了。
“偶然太多就是必然。”元赑笑道,“可以当做是过度解读,没问题,我明白你的顾虑,但本案案发以来,不过度解读,真的能得到合理解释吗?”
吴卡沉默。
反常的事情太多,太多了,甚至是违反科学的反常。
十分钟就能走完的路,7号线为何失联足足两个多小时才现身?
明明无车相撞,为什么死者大多被重力挤压而死?
失踪的人去哪了,傅晚晴去哪了?
为什么会有死亡预告?
见大家有点气馁,元赑拍手道:“我的解读还没结束呢,别先急着发懵。”
他重重圈出了那个孤零零的1,让它周围的线条浓厚粗重,反而成为一串数字中最显眼的一个。
“高铁是从首都开出来的,我们已知最早的案子,就发生在首都大学,这悬案多出名也不用我多说,估计冰彬都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