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宁为安(172)
*
刘宜回到宫里,林总管得了监门卫的禀告,说陆匀来过。他想起顾言与他提过,陆匀手里有关于臧黎的证据,他便想着快些拿到皇宫里会更安全。
他便自己拿起了主意,吩咐林总管遣人去听雨楼把陆匀找来。于是陆匀正吃着午饭的时候,便看见侍卫挎着刀走了进来,“陆匀陆大人可在此处?”
陆匀忙放下碗筷,起身上前,“老夫在此。”
侍卫伸手让他交出令牌,拿在手里检查了一番,“大人,主上请您过去。”
陆匀拜了声是,便说上楼拿些东西,侍卫没拦着。
他到房中拿上了账本和图纸,下楼对侍卫点了点头,便往外走去,自觉地拐向皇宫的方向,没穿官袍,路过的行人皆以为是犯了事的人,被侍卫押进宫去。
刘宜在宸英殿里一边看着奏折,一边时不时瞟向门外,等着陆匀带东西过来。
顾言领着晚宁到宸英殿找他,一进门便撞上了他翘首期盼的目光。
“陛下在等我?”
刘宜有意摆出嫌弃的模样,“我就一定要等着兄长吗?”
顾言拱手一拜,“自然不是,臣妄自揣度,罪该万死。”
刘宜不跟他贫,示意他上去,坐到龙椅旁边,又着人加了张椅子,让晚宁坐下,“你们陪我等等,陆匀要来。
晚宁却觉得不合规矩,“陛下,这样真的好吗?”她站起身来,仿佛椅子上有刺。
“我说好就好,这里我才是天,大小姐坐着,一会儿还有人来。”刘宜如今有了底气,说话的声音都大了不少。
陆匀走进门时,看见三个人坐在一起,如同只是三个好友打趣闲聊,他一边走一边拜道:“老臣参见陛下,见过侯爷,侯夫人。”
顾言见他好像挺识趣,微微一笑,他看向刘宜,想知道他要怎么做。
刘宜放下手里的玉笔,想着昨日他被监门卫挡住去路的场景,问道:“陆大人的成果可否与寡人看了?”
“老臣正有此意。”说这他便递上了那账本和一张图纸,“此乃臧大人私购兵器的罪证,还有北漠刚刚送回的城池交易密函的匣子图样。是一个月支人弄到的。”
晚宁听见说是月支人,一下站了起来,“月支人?!”
顾言正翘着腿看戏,见她如此反应,伸手拉她坐下,蹙眉望着她,“你想他了?”
晚宁听出来酸味儿,抓着他的手摇晃起来,“我没有,我是想知道现在什么情况了。”
“那你听着便可。”顾言似是受了委屈似的别过脸去,望向大殿另一头透入日光的直棱轩窗,望着一道道阴影斜斜投在地上。
陆匀和刘宜见两人竟拌起嘴来,都笑了一下,而后陆匀又拜了一拜,继续说道:“陛下,如今民间皆流传着侯爷造反的消息,那刘夕应很快便会现身,陛下可有准备?”
刘宜此时看向顾言,他本想给顾言一个惊喜,如今想想还是说了大家谋划谋划比较合适,“我已经下旨调回翌阳军,各地军士都已在路上了。”
顾言瞬间回过神来,看向刘宜有惊无喜,“陛下,太早了,越州如若是不成,那各州将没有丝毫反抗之力。”
刘宜没想这么多,他只想着大军早日规正,便有抗敌之力。
晚宁怕顾言控制不住恼火起来,忙抓住他的手,“刘夕不论有多少兵马,也是军心不齐,越州和竟州联手,再加上临瑶的挑唆,应不会有问题。”
陆匀发现自己手里的兵还没动,因着他不在羽州,他在船上也已知晓顾言部署,“侯爷,羽州亦可联合雍州,刘夕若破了越州和竟州的封锁,定要从羽州南面经过才可到达东面各州。”
刘宜有些做错了事的感觉,怯怯看着顾言,不敢再说什么,顾言握着晚宁的手,压着脾气,眼睫都在颤,“劳烦陆大人与王大人联系,早做防备。”
陆匀拜了声是,转向刘宜,“陛下,翌阳军三万兵马,老夫迟些再调回。”
刘宜垂眸看着案上的舆图,点着头,挥了挥手让他退下。
顾言看着陆匀出去,站起身来,不敢直视刘宜,有些暴躁,是他多年来都没控制住的,“微臣告退。”
他头也不回的往外走,袍角带出风来,晚宁左右看着两人,觉得他们虽什么都没说,却似是吵架了一般,可她能劝的只有顾言,便对刘宜行了礼,“陛下莫怪,他脾气有些急,我去说说。”
听晚宁说要帮忙劝着,刘宜安心了一些,兄长最听谁的,他亦知晓,“大小姐快去说说,我只是觉得大军应早日归一。”
“陛下有陛下的道理,有完整的军队也是一个出路,只是顾言想的多是各州百姓的安危。”
“是我思虑不周。”
“事已至此,有意义的是此刻和来日,我们可静观其变,想办法补救,但我自以为,刘夕没有那么大本事,不然不需要茍茍藏藏。”
晚宁望向门外,顾言出去有一会儿了,她得赶紧去找他,于是对着刘宜挤出笑来,总是明艳,“我先去把他顺顺毛,回头再与陛下商议,顾言说过,窝里斗,没好的,陛下不必忧心。”
盘龙
宸英殿外汉白玉须弥座三台垒笼二十尺,圭角描云,束腰浮凤,云龙望柱晒得滚烫,莲纹瘿项托着云拱,寻柱蟠龙。
顾言出门后并未走远,只是忽然地心乱焦躁,让他很想跟天子吵上一架,甚至打一架。可碍于身份,他却不能,压抑之下头脑中仿若云雷翻涌。
“猴子。”声音轻灵明亮,是唯一能唤醒他的梵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