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穿越日记(227)
“走,夫人,时辰差不多了,瓦舍里的皮影戏快要开始表演了。”
“为夫早就买好位置了,梁祝化蝶的凄美故事,荡气回肠,感人泪下,场场爆满。经典不朽,传唱百代而不衰,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非常喜欢。”
番外五十二
雅称蟠螭灯,俗称走马灯。
六方亭形状的实木大灯笼分量很沉,里面的小人物、小图景不停地旋转,光晕迷离梦幻,煌煌然宛若人死前的记忆回溯。
我见过记忆走马灯,生命体征微弱,濒死的时候人的大脑记忆会倒流,由老朽至童年,一生几十年的漫长经历在几个呼吸间就能回溯完。
把思想化为实物,把虚幻具象化作真实,最初发明出走马灯的工匠,一定是位有着特殊经历的妖孽。可惜没有记载可查。
六七斤的重量,犹如庄园里养的西夏豹猫,提溜在手上,没一会儿胳膊便酸麻疲累,没力气了。
也可能并没有六七斤,是我太羸弱了,所以总是错觉拿在手上的东西很沉。
二十来岁的时候筋骨强悍,可以扛着重伤的战友撤退,冒着大雨连跑十几里路。
四十来岁的时候,中年妇女,白白胖胖,穿着精致漂亮的绣花鞋,只是提溜着个灯笼逛会儿夜市,便累得精疲力竭。
啧。
瓦舍里人满为患,光影昏黄绰约,烟火气迷离,如陷雾里,如隔云端。卖糕点小食的货郎挑着担子来回穿梭,哪个位置招手吆喝声,立刻跑过去,把担子放下,任由挑选。
“饿不饿,这里面的小吃与家里的不同,别有一番市井风味。”
“饿。”
拿了包香辣胡豆,抱在手里慢慢地咀嚼,垫垫饥肠辘辘的肚子。
穿透性极强的鸣锣声一响,台下喧哗声渐渐消失,终至满堂安静。
台上宽阔巨大的黄幕布里,开始出现种种场景,兽皮、纸板制作的彩绘小人物,一个两个三四个,作为主角配角,纷纷浮现在场景中。
幕后的艺人以长长的细棍子、傀儡线,操纵着各色小皮影动来动去,发生种种故事情节。配以声情并茂的男女老少配音。
善与恶,正与邪,黑与白,恩怨情仇,在戏台子上上演,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下面观众的情绪跟着潮涨潮落,时而义愤填膺,恨得叫骂涟涟,时而悲郁痛惋,唏嘘不已,时而感动得潸然泪下,抽抽噎噎。
梁祝化蝶的悲壮爱情故事。
东晋时期,会稽郡有一大家闺秀,名祝英台,花容月貌,冰雪聪明,喜欢读书,一心想上学。但礼法框缚,女子不能抛头露面,更无法进书院。于是祝英台女扮男装,混进了书院,刻苦读书学习。
在书院里,祝英台与同窗书生,英俊翩翩的梁山伯,在朝夕相处过程中互生情愫,渐渐相爱了。互许终身,白首偕老,非君不可。
寒门穷小子,梁山伯到祝家求亲,但祝家是雄厚的世家豪门,看不上他,早已把女儿婚配给了门当户对的鄮县太守府,马家的儿子,马文才。
不久,梁山伯金榜题名,做了七品县令的芝麻官,但忧郁在心,相思成疾,官老爷的位子还没坐热乎几天,便吐血身亡了。
祝英台出嫁之日,经过梁山伯的坟墓,突然间狂风大起,阻碍迎亲队伍的前进,祝英台下花轿,到梁山伯的墓前祭拜。
梁山伯的坟墓塌陷裂开,祝英台投入坟中,自尽殉情。其后坟中冒出一对彩蝶,双双飞去,离开残酷的尘世。
古代版的泰坦尼克号,跨越阶|级的凄美爱情,不顾一切冲破重重桎梏,撞得头破血流,哪怕是死,情侣也要死在一起。
皮影戏落幕,满堂寂静,台下观众感动得热泪滚滚,更甚者还有嚎啕大哭的。
巨贾把我揽在臂弯里,有一茬没一茬,拿我手中的纸包胡豆吃,牙口贼好,嚼得嘎嘣嘎嘣,香酥脆。
“夫君,口渴。”
朝侍候在旁的伴当招招手。
“给夫人买碗茶来。”
“是。”“是。”
《梁祝化蝶》的经典戏剧落幕了,下一场是《牛郎织女》。
玉皇大帝的孙女儿,织女,非常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长年累月浮在云端上,看上了凡间辛勤劳作的牛郎。
于是偷偷下凡,私自与牛郎相爱。
牛郎把织女的飞天羽衣藏了起来,织女回不去天上了,不得不留在凡间。变成了凡女,嫁给了牛郎,从此过上了男耕女织的幸福婚姻生活。
天庭发现以后气坏了,派遣天兵天将把织女捉回了天宫。玉帝大手一挥,大发神威,在他们之间划下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银河。
然而牛郎织女坚贞的爱情感天动地,感动了喜鹊,每年七月七那天,无数的喜鹊飞来,在银河上空搭起一座壮美的鹊桥。
然后牛郎就可以带着儿女,在鹊桥上与妻子相会,以解愁苦的相思之情了。
又是收割了老百姓无数眼泪。
《牛郎织女》的经典戏剧落幕了,再下一场皮影戏是《贵妃醉酒》。
唐朝时期,杨家有个女儿,生得珠圆玉润、国色天香,名玉环。杨玉环本来被寿王看中了,做了寿王妃。后来随丈夫一起进宫觐见长辈时,因为太美了,又被寿王的皇帝爹,唐玄宗李隆基一见钟情了。
色迷心窍的唐玄宗为了得到儿媳,下圣旨,迫使杨玉环出家做道士,不再是寿王妃,而是道馆里的太真娘子。
顺理成章地绕开了礼法的障碍,派侍卫銮驾悄悄地把太真娘子接入了皇宫中,从此公公睡儿媳,颠鸾倒凤,你侬我侬,恩爱得情比金坚、感天动地。册封为杨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