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五]穿越日记(310)

作者: 郭芍药 阅读记录

李青峰垂首。

抱起女儿,后退几步,赶紧跑路,租房中介的活计也不干了。

稚嫩无邪的小女孩趴在父亲的肩头,吐着小舌头,略略略地朝展昭做鬼脸。

“坏哥哥、凶哥哥……”

……

“契约签了么租多久”

迈入老旧的破门槛,拂开垂到头顶的豆角叶子,官员背着手在院中踱步几圈,环顾了个大概。

我心里藏鬼,迟疑了一瞬,没敢回答,也不敢撒谎。

“回大人的话,半年,”老太太替我答了,唯唯诺诺,又是爱戴,又是激动,诚惶诚恐地招呼高官入内,“青天,别往那儿去,那儿是鸡圈,腌臜,臭,脏了您的鞋底……”

领导回身。

“怎么才半年”

“……”

我把头压得更低了些。

“二狗子,你还有什么别的盘算么”

“……”

“……大、大人,卑职名明文,不名狗子……”

上下打量着,忖度了一会儿:

“是不是嫌开封府太清水了”

这咱哪敢应。

当即武人礼单膝跪下,慷锵地抱拳,义正言辞地表忠:“加入包老相爷、公孙师爷、展大人统御下的开封府,是卑职三生有幸、莫大的殊荣!!!”

叹息微微,古井不波。

“啧,基层那几十年真没白混,说得比唱还好听,演得比戏台子还真情,两面三刀,口蜜腹剑。”

“……”

妈|的,这铁面清官阴阳得我好难听。

但是又没感知到丝毫厌恶的情绪,云山雾罩,实在让咱底下人有些拿捏不准了。

18

青年敛下好看的眉眼,曲肘,把袖口往上挽了几道。拎起李青峰扔在墙根的水桶,稳稳地快步行走,暗纹黑靴踩在绵软的鸡屎中,拎到院东角,堆砌木柴的棚子底下,将满满大桶水,哗哗地全部倒入了水缸中。

又撩起袍子,坐到了小马扎上,骨节粗悍的手掌浸泡到了寒秋的冷水中,自然而然地搓洗。满满大盆脏布纱,老人衰弱,需要磋磨着劳累好几天,武者力道大,不多时便全部给拾掇干净了。

“婆婆,你去忙,不用管我们小孩儿。”温声劝说。

“哎……”

老太太又惶恐,又感动,期期艾艾,一步三回头往屋里去了,不忘跟我们叮嘱:“你们都是好孩子……竹竿上有柿子干,自己拿了吃……”

“确定新家定在这儿住了”

年轻的领导抬眼问。

“是。”

我奴才嘴脸,点头哈腰地应喏。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乔迁新居,棉被、炭火、冬衣……一应物资知道去哪里置办么?”

“回大人的话,不晓得。”

本来应该是李青峰带我逛,四处采买的,但那家伙,已然被严厉的训诫吓跑了。

就着低矮的石渠,青年将纱浣洗三遍,彻底浣洗干净。用后脚跟往后推开马扎,站起身,微弯腰,上半身向前倾,把湿漉漉的布纱拧干,淅沥沥的水不住地滴落泥土。

高高挽起的袖子露出两截小臂,很白皙,属于江南鱼米之乡的富养白皙,但是肌肉虬结,发力时,密密麻麻的青筋纹理毕露。

“……”

这厮武功绝对高到恐怖。

他端着木盆来到晾衣架前,就着衣袍擦干手上的水渍,把晾晒柿子干的竹竿挪到老人家的窗户底下,挪出晾衣服的地方来。背对着,展开两臂,唰地一声把布纱抖开,阳光下晶莹的水珠飞溅。

全部晾好以后,小小的院落里,粗劣的土灰布料迎风飘扬,自由恣意。又去锅屋找了把扫帚,把地面上的狼藉大致清扫干净,恢复整洁。

“跟我走,”扫帚立到墙角,木盆放到架子底层,木桶摆回原处,家务打理得有条不紊,“二狗子,我带你去采买,熟悉周围地形。”

“……”

“……是。”

不管怎么纠正,当官的都绝不改,对于这个奇怪的口癖实在已经麻了,爱咋咋地吧,随他喊,又不会掉一块肉。

然后我们就花费了整个下午的时间在逛街上。以新租的房子为核心,逐步往外扩展,把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公共设施认了个遍,哪家的打铁铺子手艺最好,哪家的稻米行最实落,可以专门定做服装的布庄,虽不是最大却是经营最稳的孙氏钱庄,药店、车马租赁行、杂货铺子、菜市场……甚至于哪家店酿制的老酱油最香醇,早晨起晚了赶着去上班,哪个摊子的葱油饼最结实好吃,一个顶俩,他都一一带我认了个遍。

……极尽细声慢气,温吞耐心,这人真有当老妈子的天赋。

就是有些商行吓了大跳,看到这张脸,还以为自家犯的什么事被查出来了,值班伙计心惊胆颤,几个殷勤伺候着,名为陪着购物,实为监视,另几个赶忙偷偷向后传话,喊掌柜出来奉迎。

做大了的铺子,哪家背地里没偷摸地倒腾点灰色货源,展昭懒得理他们,反正只要没折腾过分,衙门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开封府忙得很。

“逛这么久,来回走了好几遍,都记下来了么”

眼珠子上转,微微回忆了小会儿。

“……嗯,大差不离。”

“饿了么”

“有点儿。”

东拐西转,兜兜绕绕,来到一片烟火气浓重的市井餐饮区。

巍峨壮观的石拱桥底下,河水潺潺,苍翠的老松依傍着嶙峋怪石,车马、船只……天南海北的旅人在此经过,小饭馆生意红红火火。

客流量最大的时间段,人手明显紧张,六七个小二堂前堂后,来回跑动,忙得满面细汗,脚不沾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