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情薄(226)

作者:止雀秋行 阅读记录

她还要他的命。

姜姝推开窗户,轻轻吐出一口谢气。睡是睡不着了,索性熬到天亮出来练刀。

她来时行李不多,除了几件贴身衣裳,便只有这把刀跟着。

这是老和尚临死之前给她的短刀。也是他的戒刀。但别家和尚戒刀只用来裁割衣物,他却是用来切猪肉吃的。

酒肉和尚,荤素不忌,却没叫她学会这份洒脱。

赵妈妈等人在一边看着,各个惊讶,没想到六姑娘竟然使得这么一手好刀。悬夏性子明快一些,鼓起掌来,“姑娘真厉害啊。”

但她不知道姜姝的“底细”,朱氏却是知晓的。她一进门就瞧见这幅样子,眉头一皱,赶紧过去道:“姜姝,姑娘家,还是少练刀的好。”

她生怕姜姝曾经杀猪的事情露出马脚。这怎么能行呢?姜姝和慧慧都还没有说亲。

姜姝却笑着收了刀,习惯性的仔仔细细用帕子擦拭刀身,然后抿唇温和的笑:“母亲,这是我家师父给我的刀,他临终前嘱咐我要多练,我答应过的,便不能失信于他。”

这话一出,朱氏一愣,犹豫片刻,道:“既是你家师父的遗言,那便算了。”

想了想还是叮嘱,“但在外头,千万别被人发现了。”

姜姝笑着哎了一声。

她这般的态度,与昨日的温婉乖巧倒是有些不同。

但无论如何,这性子倒算不得坏。至少比她想象中好上了太多,实在是不像乡野之中长成的。她也没有多想,只把这功劳归功于识字的老和尚身上,以为是他教导的。

于是便更加感激,笑着道:“我已经遣人去白马寺了,等那边安排好了,咱们就过去为你家师父做场大大的法事。”

姜姝真心实意道谢:“多谢母亲。”

朱氏:“咱们一家子人,谢什么呢?”

她有意亲近,因说到做法事,便寻了个话茬子递过去:“你信佛么?”

姜姝点头,“信的。”

朱氏:“是你自小长在庙宇里的缘故?”

姜姝想了想,摇头道:“倒也不是。”

她跟老和尚都不信佛。若是信,怎么能在佛祖面前吃肉杀猪呢?

只是经历了前世种种,她觉得这世上应有神佛。

她认真回道:“上有神佛,便有寄托。”

芸芸众生,所求不过如此了。

朱氏瞧见她这般神情,突然生出些好奇,“姜姝……你有所求?”

小小年岁,说出来的道理倒是通透。

姜姝点头,“是啊,有所求。”

所求还挺多的。

等第三日,她被朱氏带着去白马寺为老和尚做法事时,便虔诚的跪在佛祖之下,道:“母亲,再允我在这里为两位故人祭上转生灯吧。”

洛阳有习俗,未满十五岁故去的祭转生灯,满了十五岁的点长明灯。

朱氏自然无不应允。她请了方丈来,问:“他们去世时多大的年岁?”

姜姝一时之间竟然答不上来。

她被绑去淮陵的时候孩子们刚过六岁生辰,但她在淮陵活了多久,却是不知道的。

刚开始,她意识让醒,还在心里估算着过去了多少日。但时日一长,她已经活得恍恍惚惚,如昏如沉,自然也就没记住日子。

她只能估摸着去:“六岁多吧?应该不至七岁。”

那般难熬的日子,她应该没有坚持到一年。

朱氏点头,“叫什么名字呢?”

姜姝:“男孩叫柏行,姑娘叫丹韵。”

她生的是龙凤胎。彼时宋家人都欢喜,名字还是老宋国公亲自取的,大笑着道:“喜至我家,弄璋弄瓦。”

朱氏闻言点头,见她面露悲伤,倒是没继续追问下去他们是什么关系,只道:“逝者安息,早已经投胎转世去了,你不要伤心。”

姜姝怔怔好一会儿,又问:“还有一些故人,我不记得名字和祭日了,可否合点一盏灯?”

秦赵两位妈妈,春夏秋冬四个丫鬟如今还在世,写她们的名字不合适,只能遥遥为上辈子的她们在佛祖面前求个好前程。

朱氏便觉得姜姝是个至情至孝之人,更加满意,道:“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方丈在一边等着,等她们说完了才笑着道:“如此,应该还剩下最后一位逝者了?”

姜姝点点头,“是我家师父,俗家名姓不可知,但法号为空名。”

方丈诧异:“是和尚?”

姜姝点头,“是。”

方丈呢喃空名两个字,半晌后笑着道:“空空来,空空去,无名无姓,倒是自在。”

他道:“既然是和尚,便也不用俗家名姓,只用法号就行。”

又问,“可知逝去时的年月?”

姜姝点头,“知晓的。祭日是元狩四十三年腊月十三日。”

方丈:“可知生辰年月?”

姜姝摇头,“这个师父未曾说过,但看着应有七十岁左右了。”

方丈知晓这么多就已经可以做法事了,端正脸道:“如此,便请稍候一会。”

方丈就瞧了他一眼,轻轻在他的脑袋上一拍,训诫道:“众生芸芸,不是谁都能取名字,也不是谁都能被父母亲族告知过生辰,更不是谁都有明确的祭日。”

“多的是苦人家出身一样也没有的。”

白马寺香火鼎盛,小和尚自小就跟着方丈,见的来往香客都是贵人,还是第一次碰见这般的“穷苦人”。

他摸着被拍痛的头摇头,“师父,我一定记住,可千万别再打了。”

第128章

如同上辈子一般,镇国公府一家子人都站在大门口接人。姜姝下马车的时候,镇国公夫人朱氏情不自禁的快走几步,差点摔倒,姜姝手快,连忙扶住了她的手臂,将人扶了起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