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情薄(86)
她这几日在脑海里面琢磨了许多此时可以去攀附的人,最终定下一个最先值得结交的。
前蜀州通判,今洛阳府尹副使的女儿,祝纭。
祝家现在还住在南城的小院子里面,但明年六月,随着她的父兄被陛下赏识,往后十年,祝家一步步高升,成为宋知味也要忌惮三分的人。祝纭也在两年后嫁给了庆国公府的大少爷,跟姜姝倒是经常碰面。
刚开始因两人都是蜀人,带着蜀音,便亲近些,但随着宋知味跟祝家和庆国公府不和,便连她跟祝纭也走得远了。
没想到如今再去结交,已经是本心不正。
姜姝沉闷着吃下一块糕点,坐在游廊里四处都瞧了瞧,皆没有看见祝纭,便同姜慧和十三娘道:“咱们去园子里面转转吧?”
博远侯如今任洛阳府尹一职,他家的寿宴,祝家定然是要给上官母亲祝寿的,今日应当能碰见祝纭。
唐十三娘早发现姜姝不爱说话了!她方才还怕她尴尬想递话头呢。于是马上点头,“好啊,我也想去看看园子里的红梅。”
走动的时候不说话总比干坐在这里不说话强。
姜姝感知她的善意,朝着她道谢,笑着道:“那就走吧。”
姜慧:“那是她未来的小姑子。”
姜姝点点头,等姜慧也去作诗之后,这才慢慢的寻祝纭。
虽上辈子相交不长,但她知晓祝纭性子内敛,不爱与人说话,但喜欢做竹械,所以对竹子颇为喜欢。
她不动声色的朝着红梅园外的竹林看过去,果然在角落亭中的石凳上看见了人。
姜姝眼眸一亮,并没有立刻就过去,而是等了等,等到石凳子附近的人已经走得差不多了,这才说,“慧慧,我想去旁边坐一坐。”
姜慧联句正兴起,闻言犹豫道:“我跟六姐姐一块去坐。”
姜姝摆手:“我不懂诗词,自然觉得无趣。你是懂的,想来是有无穷乐趣,倒是不用陪着我。”
姜慧也有许久没有出门了,到底年岁小,玩乐心占了头,点头道:“那姐姐去一边等我,我上次联句就输了阵,这回非争回来不可。”
又道:“六姐姐,你坐哪里,我看着你坐好了再走。”
姜姝便在她的注目下坐到了祝纭的身边。
既然坐在一块了,就有话说。她轻声道:“这里面倒是暖和。”
她们坐的虽然是屋外,但却早早的就有丫鬟烧了炭笼在这里。祝纭向来怕冷,也是因着暖和才来的这里,闻言先是点了点头,而后诧异抬头,“你……你是蜀州人?”
姜姝笑着点点头,“是啊。”
如同上辈子一般,蜀音便已经让祝纭生出了亲近之心。两人互通了府第,年岁,祝纭感慨,“你才来洛阳一月多啊,我已经快一年了。”
这一年里,她每每出来交际都是一人,别人也不爱跟她说话。
她家世不好嘛。洛阳的贵女们明里不说,但暗地里都瞧不上她。
此时她看姜姝其实也心有警惕——毕竟是镇国公府的人。哥哥曾经跟她说过,镇国公府的三少爷虽然名为璋,但却实属是障。
一叶障目之人,想来家中教养得不好。
她便又疏远了一些,慢吞吞喝茶,用茶堵住嘴巴,不愿意说话了。
姜姝熟悉她的秉性,依旧笑盈盈的,抱怨一般道:“我来洛阳很是不习惯,这里的菜吃不好。”
祝纭闻言,即便端着茶水也忍不住连连点头,“是啊。”
出来吃席面,就没有吃饱过。
而后没忍住,多了一句嘴:“幸而我家带了蜀州的厨娘。”
没曾想就停不下来了。只见姜姝露出羡慕的神色,“是吗?那她可会做红烧丙穴鱼?”
祝纭:“会的。”
“可会做藜羹?”
“会的会的。”
“可会做绛罗饼?”
“这个我都会。”
姜姝顿时向往起来,“纭娘,你吃得可真好啊。”
祝纭被她这么一羡慕,一向往,便又忍不住道:“若是你不嫌弃,有空来我家里坐一坐?”
此话一出,她立马后悔,但反悔已经来不及了,只见姜姝已经笑着点头,感激道:“纭娘,我在洛阳没有朋友,若是你不嫌弃,我必定登门做客。”
祝纭要拒绝的话就咽了回来。她明白这句在洛阳没有朋友的孤寂。她认真道:“好啊,我定然让厨娘给你做一顿蜀州宴。”
有了这么一番交谈,再说话便更亲近了一些,坐得也近了。
朱氏过来的时候瞧见,刚还欢喜,把姜慧叫过来道:“你六姐姐这么快就交到朋友了。”
但瞧了一眼后又好奇道:“我怎么没见过那个姑娘?”
姜慧倒是知道。她道:“好像是姓祝,她父亲是洛阳府副使,在博远侯爷手下做事的。”
朱氏脸色顿时有些不好,无奈的道:“她怎么一上来就交了这么个朋友。”
但这时候是不好出面干涉的,只能回家再说。她让慧慧去叫姜姝回来,“寿老夫人来了,咱们得去拜见。”
姜慧稀奇的问,“寿老夫人怎么会来?”
朱氏:“谁知道呢?她多年不出现在人前,听闻之前已经婉拒了博远侯府的帖子,现下突然前来,咱们还是要过去打个招呼。”
寿老夫人是陛下的义姐,嫁给了邬阁老的兄长。后头邬阁老兄长去世,她便寡居在洛阳,几乎不曾出来走动了,但陛下的赏赐却从没有断过。
洛阳城里曾经有句话,叫做:邬阁老当年本来要被杀的,但是瞧在寿老夫人的面上,这才贬谪去了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