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娱]好莱坞摇滚日志(197)
首先是最直接的巡演收入,负责发起巡演的公司意图在紫色天鹅绒最火的时候榨取最多利润,把一万人以下的中小型演出和两万人以上的体育场演出混在一起,尽可能多地在这次世界巡演欧洲阶段中安排了令人恼火的41场演出。乐队大概一共卖出了价值1600万美元的门票,平均每场卖出39万美元,几乎接近一些成名已久的老牌乐队。
遗憾的是,在刨除成本和各种抽成后,乐队只能拿到480万门票分成,乔琳自己只有120万,算是在房子翻修上花个精光了!这还没算她要缴的税钱呢。
好在周边收入稍微弥补了点局面,乐队四人都能另外再拿到50万的乐队周边分成。
再加上巡演中的几处大型音乐节和演唱会赞助广告商的代言费,乔琳还能额外拿到税前400万美元。这种收入其实很不错了,毕竟他们在奥地利演出的那个音乐节上不仅一分没赚到,而且实际上还赔了100美元。
当然,乐队收入的大头还是在专辑销售上,在全球总共卖出2200万张专辑意味着即使保守估计,乔琳和队友每人也都能拿到1650万美元。再加上他们最近又会发行新的单曲,这个数字还会继续增长。
撇开乐队不谈,最让乔琳受益的收入自然是《临终影像》带来的。只算北美市场目前的1.28亿美元票房,乔琳连带斯芬克斯影业那部分一共可以收到大约3000万美元的收益。不过考虑到公司法之类的相关规定,其中只有大约600万美元是她可以个人自由取用的,其余都得留在公司账户上。
这样算下来,她自己的银行账户倒是最起码在纳税前有2820万美元了呢!
这位白手起家的新任千万富豪却很难兴奋起来,她已经被自己接下来可能面临的税务问题搞得直皱眉头,决定睡一觉,落地后就给自己的税务律师打电话。
飞机落地后乔琳果然打了电话,把这方面的负担甩给专业人士后,她把注意力放在了自己的工作上。作为电影圈的新鲜面孔,她的主要工作就是建立人脉,《临终影像》在美国影评界口碑不错,不知道在威尼斯电影节受不受欢迎。
从威尼斯乘船抵达电影节举办地丽都岛后,乔琳就住进了预定的酒店,又同《纯真年代》剧组汇合了。《纯真年代》是这一届电影节的开幕电影,乔琳也跟着剧组一起走了红毯。
开幕式当天的晚宴上,乔琳在马丁·斯科塞斯的引荐下同一些重要人物交换了名片,其中电影节总监吉洛·庞泰科尔沃还特意夸奖了下她在《纯真年代》里的表现以及《临终影像》对伪纪录片概念的大胆探索。
这位着名导演笑着说:“它让我想起了《大卫的日记》,那可是部70年代美国电影中的独立宝石!我们需要更多像你这样的年轻美国电影人参加电影节,这能弥补电影节最大的弱点,让美国电影业回到威尼斯。”
乔琳本以为他会提起去年在戛纳电影节造成轰动的《人咬狗》。不少欧洲影评人在评价《临终影像》时总是提起这部使用了伪纪录片手法的“杀人犯独白”电影,认为《临终影像》同它在手法和题材上简直如出一辙,却又最终彻底驶向了不同的艺术轨道。
换言之,就是乔琳的做法太商业化了,欠缺艺术深度。
但显然这位威尼斯电影节负责人没想提起自己的竞争对手,而且他话中对美国电影的支持非常直白,几乎毫无保留。
考虑到今年意大利政府刚刚削减了电影节30%的预算,这种现实转向似乎也情有可原,毕竟他们连电影节评审团的规模都削减了,从去年的11位缩减到了今年的8位。
说实在的,这些评审的跨国旅行津贴可不便宜呀!
马丁这次把《纯真年代》带来威尼斯,显然也有威尼斯电影节主动示好的原因。不管怎么样,乔琳肯定是受益者。
她微笑着对吉洛说:“我是意大利移民的后裔,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回到这里感受威尼斯特有的艺术氛围可实在是太好了,这对我这样的年轻电影人来说再关键不过了!”
吉洛回应道:“这将是我留在电影节担任负责人的最后一年,我希望你们都能过得愉快!”
等吉洛走后,马丁转头对乔琳开玩笑说:“看来当电影节总监真的不轻松,他似乎更愿意回去拍电影。”
乔琳耸耸肩,“没错,这可能比当电影公司高管都麻烦,至少后者只需要考虑票房,而前者还得关心艺术、政治和艺术的政治。”
马丁笑着同她碰了下香槟杯,“谁说导演不需要考虑艺术的政治呢?电影人和艺术家都是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乔,你还有很多需要学呢。”
乔琳眨了眨眼,露出了一个无辜的笑容,“我有你这个好老师,不是吗?”
马丁大笑起来,点头说:“你这个滑头鬼。”
乔琳露出了一个得意的笑容。
《纯真年代》的特别放映结束后,乔琳的注意力就放在自己的电影上了。她这次入选的国际影评人周是威尼斯电影节的独立单元,只接受导演的头两部电影,因此大部分参加放映的都是拍摄独立电影的年轻导演。不过其中也有一些人是在电影圈沉浸多年才第一次独立执导。
这样一来,聚会时就很有意思了,大家都有不少关于住在破烂公寓和别人挤一张床之类的心酸故事可以讲。乔琳在里面反倒成了个异类,毕竟人人都知道她最起码是个千万富翁。
“才不是呢,我拍这片子的时候跟我妈妈住在一起,灯光都是从我朋友那儿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