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戈(重生)(29)
他顿了顿,好像又想起什么,笑道:“等到了王宫……”
-
外头,林荣带上笙童,先收好了宋如玥的文牒,将辰静双的递了出去。
宋如玥如今当然是尽少抛头露面的好。
守关的士兵收了文牒,翻开就一惊,看了林荣一眼,背着人,对他悄悄使了个警告的眼色,同时他手上将文牒一扣,口里慢慢地说道:“还少一份文牒呢……?”
林荣笙童二人已觉不对。林荣反应极快,把手往怀里探了探,一愣,又强笑道:“我的……已遗失了,您看,可否通融一下?”
“不行!”士兵将辰静双的文牒对着他一砸,颤声喝道:“你当这是什么地方?没有文牒,还想通行?!”
笙童便就势将文牒一捞,劝住林荣道:“老爷,夫人一早还检查了老爷的东西呢,一样都没少,怎么这时候,文牒就忽然没有了呢?老爷回车里再找找?”
林荣仿佛恼了,冷哼了一声,甩袖就走。
结果,正当这时,一道声音叫住了他们二人。
是一个男人的声音,内劲浑厚,是个习武之人。
那人问道:“笙童?”
笙童的后背一下湿透了。
-
辰静双宋如玥二人仍在轿内,正说着闲话,忽然好像听见有人远远喊着些什么,听不真切。
辰静双一见宋如玥蹙眉,便道:“许是叫别人的。”
但他也有些疑心,于是叫明月探头看了看。外头的正是林荣,此时他呼声已近了:“快走——快走——!!”
“快走!”明月忙吩咐驾马的小厮。
小厮也警觉,忙调转马头,一边喊“快走”一边驱马疾驰。身后侍卫都训练有素,令行禁止,立刻也动起来,浩浩荡荡,扬沙千里,将宋如玥的轿子护了个密不透风。
林荣和笙童策马追上,身后竟还跟着一众人。这些人从鲤关鱼贯而出,全副武装,端的是出城迎敌的架势。
林荣连连催马,终于追上轿子。他以轻功跃起,立在轿辕,大声问道:“邸下!鲤关附近,何处可躲?!”
辰静双不假思索,答道:“向北五十里,黄谷!”
“向北五十里!”林荣高声传令,“洪涛!带三十人断后!”
“是!”洪涛毫不犹豫,转身迎敌。
-
只听得一片马蹄,沙海颠沛。宋如玥辰静双二人都一言不发,脸色煞白。轿子又快又颠,他们好像也成了涛涛海啸中的两尾鱼。
不知过了多久,车队渐缓,林荣拨开轿帘,禀告道:“马上就到黄谷了。”
辰静双会意,起身出去:“此处守将与我是至交,我去见他。”
除笙童外,林荣又指了几个人随他去。
鲤关内到底发生了什么,没有人问。是一种悲怆的心照不宣。轿子里,宋如玥静静悄悄,只看着这一切。
她袖内不知何时藏了一把小刀,是卫贵妃从前送给她的。她死死攥着,指尖发了青,手却稳,一丝不颤。
过了半晌,辰静双果然带出了人,来接他们。林荣仍不敢松懈,退守宋如玥轿前。
一行人进了黄谷,停在守军营内。
“见过姑娘。”一个男人在轿外跪下。
宋如玥欲下轿,被林荣拦了一下,她将林荣的手挪开,仍下了轿。
明月跟着下来,才看见她的手背在背后,还攥着那把小刀。
“这是黄谷守将赵修,是我数年的好友了,姑娘大可放心。”辰静双介绍道。
他勉强要笑,却没笑出来:“不过这仍是辰国境内,只可暂歇。一个时辰之内,我们马上启程。”
宋如玥叫赵修起身,问辰静双:“邸下如何打算?”
“去孟国。”辰静双答道。
孟国,宋如玥知道,是他的外祖家。
“安全吗?”她问。
辰静双脸色更白了一分。
他曾经信任他的父亲,而他的父亲将他置于死地。他曾经信任他继母的家族,而那个家族此刻在追杀他。
宋如玥便明白了,不再追问。
赵修问道:“我要如何?”
辰静双此刻的状态显然不好。宋如玥便做主道:“请黄谷将士按兵不动,仍像我们不曾来过一样。若有人问起,只说是镖车……或者商队罢了。”
赵修沉吟道:“若如此,下官为姑娘多添二十车马,充作货物。”
宋如玥一时没答话。
若是从前,她自然欣喜。可此刻,她无端生出些顾虑,不知自己该不该信任此人。
辰静双领会了她的疑心,道:“姑娘如今谁也不肯信,那是应当。这二十车马,可叫姑娘的人细细查看,确认无误后,我们再上路。”
宋如玥这才点了头,道:“多谢赵大人。”
她绷得紧紧的,嗓音都不自然。赵修一看就知道,不过他与辰静双是一路人,体贴地没有点破,更不请她多坐,只下令去备车马。
-
林荣将宋如玥迎回轿内,辰静双与赵修闲谈。
赵修看得通透,对辰静双笑道:“姑娘倒是个厉害人物。这关头,也不曾太露了怯。”
辰静双笑了一下,虽最后成了苦笑,却终于是真心笑了一瞬。
他从前在御花园中与宋如玥相见,算是一见如故,“能得此人,幸甚”。可这一路上,却是惊艳,“非此人不可”。
须知男儿与女子不同。男儿四方交结,女子则养在深闺,二者无论眼界学识,皆不能等同。因此遭遇大变故时,女子常不及男子镇定从容。
而宋如玥这一路,虽精神偶有恍惚,却已胜过许多男儿,事事皆拿的定自己的道理,虽伤心至极,却不慌乱。其坚韧、自尊,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