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枕戈(重生)(395)

作者: 将小明 阅读记录

在世人眼中,是辰国于危急之时,与燕攀盟;又是辰国在谎言将破时,抢先下手,将盟友一脚踢开,不顾燕国为此陷入被动之局。

因此,这问题不好回。

史维知道谢时不善言辞,看了他一眼,刚要答话,就被穆衍拦住了。

“本王知道,你就是当年出使燕国的那个史维。但本王今日不想听你那三寸不烂之舌,只听他说。”

史维只得捏着一把汗,闭了嘴。

谢时想了想:“我们殿下与燕国结盟,乃是以玉玺封诰,换燕军同进退。我们王妃一介女流,为此携玉玺、越国界,亲往燕国,以皇室之尊,力保了燕王所求的名正言顺。为此,王妃返程时还遭了伏击,至今生死难明,我大辰仍未有微词。至于盟约……燕王殿下封号既得,所愿得偿,自然,就不能算是我们大辰背信弃约。”

只这一句,他就不再说了。

反倒有个别不明就里的穆国臣子,倾慕他将才,自以为明白,暗暗替他心急:既是燕国投毒毁约在先,为何不说?!

果然,穆衍紧接着就问:“本王听闻,辰燕离心,原是因燕人在边境上投毒一事。这是辰国占理,你怎么不说?”

谁也不知道穆王究竟知道多少,若照此答,又怕他知道实情;若答实情,又不知要牵出多少事端……史维只听这穆王问话,一问一个坑,着实地急了,一抬头——

“——殿下眼明心亮,自然不必外臣多言。”

谢时抢了这个开口的机会。

他的话委婉,穆衍却不依,只似笑非笑地扫了史维一眼,令他不寒而栗,这才又看向谢时:“再眼明心亮,也要广听众家之言。你多言言,孤王也多听听。”

谢时:“……”

他从来话不多,也算不得什么辩才。方才也只凭着突如其来的直觉,救了史维一句。而穆衍还这样发难,他真有些不知该说什么、能怎么样说了。

史维被穆衍盯得紧,也开不了口……

开不了口,他干脆咳了起来。

谢时借机回头看他,只见他咳得捶胸顿足,见他回眸,又勉强着要憋回去,未遂,愈发地捶胸顿足。

谢时:“……”

昨天史维与他约定暗语,他还不以为意,谁知道,当真有用!

“回殿下,此事事关——”

“孤王再问问你,”穆衍漫不经心地打断了他,“辰国使臣在本王面前失仪,该当何罪啊?”

此人傲慢,或许不下于燕鸣梧。

——史维忽然心惊胆战地想道。

可谢时已近忍无可忍:“殿下。”

“咳!咳!!咳!!!”

谢时置若罔闻,甚至出手,给他顺了顺气。

“史大人再咳下去,此处怕要血溅五步。”他没遮没拦地看着穆王说完这句,才转向史维,“来之前,大人不还说,一路上伤了嗓子吗?”

史维货真价实地呛住了:“……咳咳咳!”

他嗓子伤了吗,他怎么不知道。

穆衍只觉得有趣,偏不放过他:“这话,你对着史维说,是同僚之谊。对着本王说,算什么?”

谢时道:“自然,是外臣对殿下的好意。”

穆衍召见谢时,也并非于大殿上、众目睽睽之下。小小的一间书房里,气氛已经沉重得压人——要不是史维一声盖着一声的咳嗽。

好不容易,他消停下来,一把拽住谢时的胳膊,扑通跪了下去:“回穆王殿下,外臣是个没见过市面的,失礼了,任殿下如何责罚都好。”又暗暗使力,拽得石头一样不肯随着他跪的谢小将军都歪了歪,“只是我们此次出使,不光关乎辰国,更是攸关贵国之利,还请殿下听谢小将军禀明。”

谢时忍了半天,硬邦邦道:“有歹人在边境下毒,本是守将不利。外臣既为大辰武将之首,此事上,也算是失职,故不忍言。”

穆衍一怔。

“若如此,岂不可惜?”半晌,他笑叹道,“辰静双疑心深重,不是还因听过宫人梦话,血洗过宫闱?谢小将军本就与他有家仇,又坐拥军权将才,想必……处境或许艰难,或许,落得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未可知啊。”

而后,便没再刁难什么。

-

谢时心志坚定,倒没有被他三言两语动摇。只是同行的一位副将吓了个好歹,直到离开穆国,还在他耳边絮叨:

“哪怕殿下不计较穆王所说那些……将军来此出使,穆王回回召见,都要屏退左右、片字不许外传,待将军回去,倘若、倘若,殿下疑心将军与穆王殿下暗通款曲,将军又当如何?!不如早作打算……早作打算……”

那个副将回程时就死了,倒是如今战场上,当时那些烦人的絮叨,忽然又浮现在谢时耳边。

但谢时想的,依然与他不同。

——或许穆王,也未必是真心结盟。所以后来商定盟约时,他才会露出那样意味深长的笑。

“辰王如何能确定,宋玠会在最后一刻对辰国心慈手软?”

“此计需要我穆军兵临城下,到时候必然鱼龙混杂……他也敢信?”

眼下,第一条已经赌对了。若非要说,谢时也没有证据,也不知道缘由,但是交战时,那些细微的、错觉般的手感的变化,他是认不错的。

宋玠都如此,更别提穆衍压根不曾下令要避让辰军,谢时才一交手,就明白:

第二条,或许要算穆王一言九鼎。

他第一反应,就是向传说中那个“武功高强的人”的方向找去。也是因此,他一眼看见了宋如玥的困境,当机立断,便要救她脱身。而宋如玥见了他,也有浑然天成的配合,当下不顾伤、不顾命,里应外合,迎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