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戈(重生)(424)
行刺
而后,便是一路顺遂。
不知与那玉牌有无干系,不过说到底,宋如玥小时候也是百般淘气,宫中种种密径,没有她不知的;又得了那少年的提醒,自此眼观四路、耳听八方,直比逃出宋玠营地时还要谨慎小心。
终于,隔着一扇虚掩的窗,她见到了辰恭。
辰恭正在酣睡。
这个从封地杀入皇城、与蛮人勾结篡位弑君、将宋氏皇族杀得七零八落的疯男人,睡中竟然不露半点疯相,甚至连素来为人诟病的多疑也不露半分——他躺在榻上,没有盖什么东西,两手都摊在一边,大大咧咧地,袒露出胸口和咽喉。
宋如玥一怔,心头顿时腾起了滔天的恨意。
这么一个人、这么一个人……他凭什么能有如此好睡?!
而辰恭床前,还立着一个矮胖的太监,正是等着为她通传的人。宋如玥一瞧,便暗知不妙——这老太监伺候过宋煜,必是认得她的。
谁能想到,辰恭最贴身处,还会留着宋煜用过的旧人呢?
更令人不敢深思的——宋玠竟也全然不提。
但事已至此,寻因无用,逃避也无用。宋如玥已然做好了慨然赴死的准备,抬头迎上。
谁知,老太监见了她,只是一怔。
而后,再度缩回了眼观鼻鼻观心、高高挂起的状态。他分明是认出了宋如玥,却一个字也不吭,甚至一眼也不多看。
好像,宋如玥也只是众多来求见那位皇帝陛下的,众多侍从中的一个罢了。
宋如玥的心稍稍放下了些,也依旧默不作声地跪好——
这是辰恭变态的习惯,睡时不许人打扰,有人求见便叫跪在外头等候。
而宋如玥的腿伤未愈,这样跪着,实在暗痛难忍。不得已,她只得想些别的,分散些注意。
可是,想些什么呢?
如今,似乎想什么都叫人伤心。
宋如玥心中划过这个念头,便不觉哑然失笑。数数自己三重身份:公主、王妃、将军,哪一个听起来也不像是该吃苦的命。可是,偏就如此。
——又或许,她已算是好命,因为她关怀的人,至少下落都是明明白白。比起方才那位少年,也该是幸甚了。那少年,叫她实在恨不起来——如今世上,总之是杀伐事多、关切心少,她没料到,在辰恭宫中,自己还能收到这样一分善意。
而皇城又将倾覆……不知下一任主子的宫中,会否仍有这样赤子。
顺着“赤子”二字,宋如玥想到了那个,总叫她深觉惭愧、连想都不敢想的人。
辰静双。
他或许不算赤子,但在宋如玥面前,真算是赤诚了。
算来城外开始交战,辰静双该随着辰国三军,在城下出生入死。或者,他已经没有那样年轻气盛,以今辰王之尊,不会再那样随意地上马出战。那么稳坐后方,冷看风云,倒也叫人安心。
若今日自己死在这里,而那个入主皇宫的人是他,他会发现自己吗?
她只敢想这么一句,又随即意识到,自己并不想让他发现。
眼下,她太狼狈了。瘦骨嶙峋,伤病缠身,简直是千疮百孔。而她当年骗了他,与他诀别的时候,两人之间,还隔着那么一块硌手的玉玺,不清不楚的亏欠和误会。
她原想着,重见的时候,她要穿一身好看的衣裳,手腕悬着翠色的玉镯,露出那么恰到好处的一寸雪白皮肤,平平淡淡地把玉玺放到他手上。
可是如今,她一双手腕,早就留下了褪不去的疤痕。如论到时怎样故作轻松,都只会叫人显得更狼狈。
她不想让他认为,她是为了玉玺。她只想让账目两清,不想亏欠一笔那样大的情,更不想露出哪怕一丝狼狈,瞧着就像在邀功、抵罪、请赏,可怜巴巴。
这是她自幼以来的自尊,越到弱时,越是顽强。
但她很快试图让自己宽下心来:无论能否杀了辰恭,此行多半是死,甚至死无全尸,哪有被人发现的余地?只是辰子信可怜,最好别像那少年一样,那么久,都白白牵挂了。
她这么来回想着,人便忽喜忽悲,过于沉浸。却没注意,有宫人走近了自己,垂首放下一团软垫。
她吓了一跳,那又矮又胖的老太监也被她吓了一跳,惊魂甫定,忙连连示意她噤声,而后才从牙缝里吹出声音道:“奴才……看您久跪,怕您伤身……”
宋如玥心中一暖,只回以淡淡一笑。
老太监似乎松了口气,顺着还有什么话要说,但这么轻的声音,仍是惊动,殿内辰恭已经传来响动。老太监忙要赶去服侍,只好先将宋如玥抛开。
不多时,辰恭亲眼辨过玉牌,果然叫明里暗里服侍的人都退了下去,方传令宋如玥入殿。
宋如玥垂头入内,再次跪下,等着一个能与辰恭近身的机会。此时,因着太过激奋,她的身体开始发冷打颤,只好竭力绷紧。可谁料辰恭半晌无言,直至忽然若有所感,她愈发做出恭谨的样子来,愈发怯懦地埋下头去……却听辰恭厌倦道:“抬头。”
宋如玥心头一跳,压着嗓子道:“属下样貌丑陋,唯恐惊驾。”
辰恭从鼻腔里,平静地叹出一口气。
“在朕这里抗旨的,你也不是第一个。”
宋如玥又低了低头。
辰恭轻描淡写道:“既然如此,就拉出去吧。”
辰恭说的“拉出去”,自然就是“拉出去杀了”。这一回,再装不得傻。宋如玥忙趁着太监还未传召,抬起了头。
抬起头来,只见辰恭毫不意外,正若有兴致地,盯着自己。